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冷暖 | 走过许多繁华都市,为何选择上海做公益?他说,上海人“外冷内热”打动了他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18-01-25 07:01
摘要:如果你要问我,我来自陕西,又呆过天津、深圳、北京等这些城市,为什么会选择留在上海?答案只有一个字:爱。


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组织评选的本届“慈善之星”即将出炉,我们聚焦这些慈善公益人士,感受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工科男”张斌峰,曾经放弃深圳一家大企业稳定的工作,放弃了在北京和朋友们创业的机会,全身心投入乡村公益事业。他在全国各个贫困地区建起260个“再生电脑教室”,还和前辈査建渝老师一起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在他的努力下,电脑“复活”了、知识“延伸”了、公益“传递”了,累计超过10万名乡村师生及城市弱势群体受益。他们的“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项目被评为“‘四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之一;还在去年12月“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中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金奖。


他辗转多个城市,最终选择上海为家。他眼里的上海,有底蕴、有温情,他眼里的上海人,外冷内热,人们之间保持着令人舒适的礼貌距离,但许多人骨子里都有一颗热心公益的心。他和上海、和乡村的故事,几天都讲述不完——


张斌峰在贵州织金县落处小学

贵州务川县鹿池完小,张斌峰指导仡佬族、苗族孩子们学电脑
 

云南红河县俄比东小学,张斌峰手把手教彝族、哈尼族孩子们用电脑

 


【讲述】
 

"乡村给我温暖的记忆"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出生在陕西省富平县。在一所小小的乡村学校里,我读到了小学四年级,然后全家随父亲迁到铜川,开始了城市生活。

 

小时候,父亲由农村招工成为一名矿工,母亲在家照顾我和姐姐。父亲很好学、字和文章写得很好,后来成为单位里的宣传干事,再后来又成为城里的教师。母亲是温良贤惠的传统农村妇女,虽然文化程度不算高,但很爱子女,擅长打理家务和农活,村里有姑娘出嫁时还会找她担当那位德高望重为新娘梳头的“嫂子”。

 

乡村时光是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那时候物质很匮乏,但我们丝毫感受不到“苦”,记忆里的乡村,充满麦香、充满阳光。上课没有教室没有桌椅,就在泥地上用砖块临时搭建;没有电灯,就用墨水瓶自制煤油灯。


人与人之间亲密融洽,没有隔阂,没有烦恼。我们下课后最有趣的活动叫“晒暖暖”,有太阳的日子,小孩们都到晒麦子的广场上玩,大家站成两个阵营,一起冲向对方队伍,哪方的队形被冲散、哪方就输了,一直玩到满头大汗、笑得倒在麦垛上。

那时属于我们的农村是闭合的,整个村落是圆形或方形的,是真正的聚居。那个小社会,就是今天常说的熟人社会。而后来的农村成了带状的,沿着公路而建,感觉更像是一个中途驿站而不是一个家园。

 

离别乡村之后,在铜川读完初高中,我到天津大学读书,又到深圳外企工作多年。后来,我跟人民日报社记者赵亚辉共同策划和实施了“重走中国西北角”公益采访行动,一年半时间我们几乎把大西北的贫困偏远乡村走了个遍。

在老家陕西富平县,张斌峰和奶奶

最爱家乡的泡桐花

 

让我没想到的是,20多年过去,乡村学校几乎没有改变,破旧简陋的校舍、坚守却无助的教师、求知欲望强烈的孩子,这一次我感到被深深刺痛。


时代完全变了,孩子们可以生活在农村,让这个地方给他们带来温暖。但是,他们的思想不能闭塞,必须跟上时代,必须让心先走出去。


那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我要通过我的努力,去打开他们的世界。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一份工作可以带来的成就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最想做的是给孩子建电脑教室"


张斌峰在刚刚建成的一间电脑教室里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专职公益人。那是2009年初。

 

我最想做的,是先给孩子们建电脑教室。当时,我收集了许多资料,得知全国每年至少有1000万台淘汰的电脑被随意变卖、处置、丢弃和焚烧,广东汕头的贵屿成了全球电子垃圾最大倾销地,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几乎不可逆的巨大伤害。而另外一方面,只要有几台好用的旧电脑,乡村师生们就不会与信息世界绝缘。而近半数废旧电脑经过再生处置之后,还有3-5年使用寿命。

 

在淘汰电脑与变废为宝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这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难。2009年3月,我们在上海启动“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公益项目。这个项目模式很简单——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废旧电脑,并由专业机构规范再生,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配备电脑教室并长期支持,无法再生的则送交专业环保处置企业予以资源化环保处置。

想不到,上海市民和企业参与公益的热情很高涨,一间间“再生电脑教室”在乡村学校迅速建成。20-30台电脑就能建成一间再生电脑教室,场地和桌椅等基础设施由学校提供,电脑再生处置、现场装配调试、后续支持服务等都由我们完成。


从第一间建在安徽省利辛县的“再生电脑教室”开始,到如今全国29个省份建起260间教室,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也在不断扩张,越来越正规和专业。如今,我发起成立的社会组织“上海众谷公益青年发展中心”,已经拥有10名专职人员,我们全程参与着每一间“再生电脑教室”的建设和维护。


公益伙伴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来自诺基亚上海贝尔、玫琳凯、携程、京东、新秀丽、中泰资管、达能、欧普照明、东方CJ、来伊份等等知名企业的员工们不仅捐献电脑,更带着朋友、带着孩子一次次踏上志愿之旅。他们帮助搭建教室,给孩子们上电脑课,让自己的孩子和乡村孩子玩在一起、吃在一起。

湖南省安乡县特殊教育学校,一位后天失聪的陈老师主动向我们申请电脑教室。学校里80多个学生大多数是聋哑孩子或轻度智障,从来没有接触过键盘、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我们在搭建“再生电脑教室”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兴奋,始终围在我们身边,开开心心地帮着搬设备、做小帮手。


教室启用三个多月后,陈老师给我“报喜”了。自从有了电脑教室,每次上电脑课,孩子们都会提前半个小时来敲门。一个孩子用电脑设计了一款“手语连连看”的小游戏,并且得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


这实在太棒了!孩子们送给我们的一张画,画上的一台台电脑都变成了孩子们的翅膀,让他们飞上蓝天。想不到,梦想这么快就实现了。
 

在云南文山州广南县,有一对小姐妹黄贵访和黄贵问也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小访和小问住在一间阴湿的农房里,床上的蚊帐破得丝丝缕缕,沙发已经露出了弹簧芯子。真想不到,他们的父母离异后都抛下她们,姐姐6岁那年开始带着2岁的妹妹独自生活,只有隔壁的姑姑会给她俩一些照料。
 

我们为她们村建成“再生电脑教室”的那天,姐姐小访穿着她最好的鞋子——一双课找不着带子的白球鞋,参加了启用仪式。除了上电脑,她希望我们为她做的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修好那辆爸爸给她们留下的破旧自行车。

小访小问带査建渝老师、张斌峰去她们家

 

记得当年“重走西北角”的路上,我听到一首歌:“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爱放在手心跟我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这是最好的未来,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给了我极大的力量!后来我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叫《最好的未来》,这也是一首为了公益项目而创作的主题曲。


如今每次走在乡村的路上,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哼起这段旋律。真的,乡村孩子太需要我们的爱,他们和我们城市里养尊处优的孩子们一样聪慧,他们会爆发出让人无法想象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支点,让他们撬动世界。


不过,越深入这个项目,我越感觉到时间紧迫。目前,我们的需求清单上至少还有500间教室有待建设,而全国有需求的乡村学校超过10万所,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上海这个城市改变了我“


慈善公益是一片广阔的天空,但我只专注做两个项目,除了这个“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之外,还有一个便是“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


在为乡村学校提升硬件水平的同时,我还想帮助乡村的老师们走出大山、走出村庄,到更辽阔的天地中看一看,把新鲜的知识和理念带给孩子。

从2010年起,我参与发起了“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公益活动,邀请边远地区的乡村教师到上海,坐一次飞机,乘一次火车,和数十位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一起看一场高规格演出,接受一次贵宾级体检,参加一场乡村教育论坛,还到上海人家做一天客,参观现代化企业等。


有很多有爱心的上海市民,都愿意敞开家门让乡村教师到家里做客。我们不特别挑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住别墅、住亭子间、或是住商品房的,只要有爱心,就都可以接待。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一对住在老城厢里的上海老夫妻,他们每年都精心准备,热情接待远方的客人。有一年报名期间,我一直没等到这位老伯,直到截止前最后一天才等到他女儿的电话,想不到,老人已经去世,他女儿表示愿意成为接待家庭。


老人的女儿告诉我们,父亲特别交代,希望女儿每年都代替他坚持参与这个活动。老人生前睡觉的床铺下,铺满了一次次“爱飞翔”活动的资料,他离世前,特意要求家人帮他换上衣服,爱飞翔志愿者的T恤衫。后来,老人女儿所在的邵万生食品公司,许多员工也成了这个活动的志愿者。


还有一次,我们将云南无臂教师江声发请到上海参加“爱飞翔”活动,帮助江老师所在学校建设电脑教室,联络爱心企业为江老师安装义肢。江老师一个人就带来当地20多所小学的电脑教室需求表。


如果你要问我,我来自陕西,又呆过天津、深圳、北京等这些城市,为什么会选择留在上海?答案只有一个字:爱。

 

我和太太在上海结婚时,已经开始全职做公益。她的父母没有在意我是“外地人”、“公益人”还是个无房的“穷人”,毫不犹豫把优秀的女儿嫁给了我。



妻子的朋友总是说她肯定是嫁了土豪,因为觉得只有富人才会去做慈善,这时候她就会认真地和别人解释什么是公益,我在做什么。当时辞职后我也想过创业,但“商业计划”被朋友的一个公益召唤就轻易“打碎”了。
 

这些年来,我在经济上并不富裕。前几年一直和岳父岳母住在一起,最近才有了自己的房子。如今人到不惑之年,我们一家更不看重钱,只觉得生活很满足很幸福。


有一天,女儿早上对我说:“世界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爱世界,她就越来越大!”我们打算等女儿大一些,带她一起走乡村,希望她也成为有爱心的人。这或许是我多年从事公益所得到的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记者手记】
 

初次采访张斌峰,是在五年之前。

斗转星移,发展飞速,许多人许多事,几年不见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还是这样,容貌不见衰老、笑容依然温暖。他的微信名字也一直没有换过——“斌峰的乡村”,读起来就是“缤纷的乡村”。

他最让人舒服的地方,是一种平和从容的状态。 其实,张斌峰选择的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好走的平坦大路。这或许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地方,不再有一个人人都要遵循的生活的范式,不照着这样就被视为异类。每个人都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你可以选择当一个安稳的白领,可以创业、可以隐居山村,当然也可以实现更宏大的报负。

无论选择走哪条路,依然有成败之分,付出与得到之间,也自有一种平衡。想起最近 的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句台词大致是这样:这个世界上,你要获得多少才能得到一份荣耀,你又要付出什么才配得上一份爱?得到荣耀与爱,必然是成功的,然而外在标准之外, 更加终极的”成功“,我理解为是一份源自内心的富足,以及任何时候都对自己所做的事不后悔的深深的平和。

不管从这两个标准中的哪一个来说,我想张斌峰都获得了成功。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