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老者买不到火车票下跪?公共服务必须“兜底”
分享至:
 (8)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18-01-16 20:46
摘要:对于那些不能够适应潮流的“技术难民”,应该通过制度的补丁去进行“兜底”,保障他们基本的社会权利,保证他们即便无法适应新技术,也能够便利地参与社会生活。

日前,一段“老者在上海站未买到车票而下跪”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而据铁路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实际情况跟网上的说法有较大出入。当事乘客并非买不到车票,而是买不到他指定车次的车票。火车站工作人员及时为他提供了多方面的建议和帮助,比如改买其他车次车票,或者帮助他购买长途汽车票,但均被他拒绝。虽然事实没有网络传播的那么悲情,但这个话题能够引起广泛关注,说明不少人或是自己,或是自己的长辈,都遭遇过类似的情况。人们对于“被快速发展的技术抛弃”的担忧,也是其来有自。

 

相信不少人对于这样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在数九寒冬的晚上,成百上千的人穿着军大衣,甚至裹着棉被在火车站售票大厅里通宵排队,只为了天亮之后买一张火车票。正是拜技术之赐,大多数乘客今天才不用遭这种罪。他们安坐家中,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点拨几下,可能就买到自己心仪的火车票了。对于铁路部门来说,现场售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得以化解。这种售票方式的改进,对于便利乘客、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应该说其大方向是正确的。绝大多数乘客,也都已经不愿意放弃今天的便利,回到裹着棉被通宵排队的过去了。

 

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就表现在绝大多数事情都有例外情况。如何处理好普遍的大多数和特殊少数的关系,最能考验一个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当绝大多数人都尝到网络售票甜头的时候,有一小部分社会成员却要独咽苦果。他们不会上网,不会使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甚至打电话都不一定利索。当网络售票成为最通行的售票方式之后,他们就有可能陷入了完全无助的境地。

 

自然界“物竞天选,适者生存”,但是对于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来说,却绝不能简单套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人类的文明社会之所以区别于自然界野蛮的“丛林法则”,就因为人类社会承认每位个体的存在和价值。具体到新技术的运用上,对于那些不能够适应潮流的“技术难民”,应该通过制度的补丁去进行“兜底”,保障他们基本的社会权利,保证他们即便无法适应新技术,也能够便利地参与社会生活。

 

当然,铁路部门并非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据介绍,他们为帮助“技术难民”也动了不少脑筋。比如,针对部分务工人员及老年人等不熟悉网络购票的情况,上海站在每年春运之前都和有关机构合作推出务工人员网络购票辅导服务,同时完善95105105电话订票,直接拨打此电话,根据语音提示就可预定购买30天内车票。此外,还开设了务工人员团体售票专窗,接受务工人员团体预定。今年上海站已经为1400余家单位提前预订了春运增开的客车车票,团体订票总体兑现率达到了99.8%。

 

虽然铁路部门已经打了不少制度“补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是没能全面覆盖为数不少的“掉队者”。在一个技术加速更新迭代的时代,人们被各种各样的新潮流抛弃,沦为各式各样的“技术难民”,这种机率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规则的制订更要统筹兼顾不同群体,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成员的便利和福利。尤其是在一个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的社会里,如果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在马路上招不到出租车,在医院里挂不上号,在火车站买不到车票,在日常生活里处处碰壁,这对于老年人不仅造成实质的不便,更会带来沦为“无用之人”的心理伤害。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显得过于冷漠无情。

 

技术创新、技术变革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应该大力倡导和鼓励。但在社会整体运行效率提升的同时,公共服务的“兜底”保障功能也应该相应提升,以免他们掉落到完全无助的境地。这一原则不仅仅适用于春运火车票的售票方式,还适用于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