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面对巡视组的发言材料竟也敢大幅抄袭,基层“文抄公”为何如此猖獗?
分享至:
 (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畅 2018-01-12 10:50
摘要:“上有好之,下必迎焉”,“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

陕西神木的文明宣传标语,第一句竟是“爱国爱家,爱我长沙”,郑州金水区房管局的宣传标语出现“和谐宝鸡”……去年以来,多地出现宣传标语“穿越”现象。新华社记者近日还发现,一些基层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抄袭成风,所谓“传递式”发文、“共享式”写作频现,有的甚至连地名、人名、数据都懒得修改。

 

更让人惊异的是,安徽省委巡视组在一个县巡视时发现,25份领导干部的发言材料有20份能在网上搜到原文,并且相似度都超过90%。巡视期间都敢抄,可见“文抄公”积弊之深之重。


基层频现“文抄公”,原因固然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是一味求速。目前有的部门、地区误以为在第一时间开会落实指示,以最快速度发文贯彻精神,就是讲政治、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表现,于是“文抄公”们便“现抄现用”争取“效率最大化”;

 

二是生怕担责、应付了事。因为会议多、文件多、材料多,于是起草文件、简报、资料任务就显得颇为繁重。再加上,有些会议、文件精神的政策性、敏感性都很强,因而在没有充分调研和论证的情况下,为保险起见,“文抄公”们便小“修”小“改”、照搬照抄;

 

三是“乖巧借力”“见怪不怪”。如今,互联网上各类专事公文写作的网站、QQ 群、写手众多,这就为“文抄公”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有的领导干部并不引以为耻,反而认为信息时代大家的发言、讲话、报告等材料有点相似度不足为怪。


然而,问题是内容空泛又缺乏结合当地实际的可操作性,对网上的信息一看就信,一信就选,任自己的“智慧骏马”奔跑在别人围筑的“思想领地”里。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路径依赖与懒政思维,会让中央精神在贯彻过程中信息层层递减,做法每每走样,形成工作虚浮、服务虚套、政绩虚假的结果。也难怪会有群众形成“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的印象。


要铲除产生“文抄公”的土壤,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带头破除“以开会落实开会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的做法。须知,这种形式主义的生搬硬套,看似对上级负责,实际上却因为缺乏个性而不能落地,恰恰是对上级最大的不负责任。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中提出真知灼见。


与此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学会自己动手写讲话材料,并参与一些重要报告的起草与修改——这应该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但不知怎的,有些地方让领导“亲笔撰写”反而变得稀奇起来了。一把手的示范效应,有时候也体现在这里,如果领导干部自己能写、会写、愿意好好写,必能引导和带动下属自觉拒当“文抄公”。


另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通过对一些生搬硬套、相似度较高的材料进行曝光、查处,把“文抄公”们从见怪不怪中挽救出来。


基层频现“文抄公”现象,看似小问题,却是关乎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去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抓落实。“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行,单单开会、发文件不够,必须落到实处。”依靠“文抄公”而召开的会议、下发的文件,不仅仅是“花拳绣腿”更是“软拳弱腿”,丝毫无益于抓落实。就此而论,整治基层“文抄公”这一顽疾,当是抓好落实的一个重要切口。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