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十九大精神宣讲,如何让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18-01-08 06:06
摘要:在56位宣讲团成员中,有一位教授,68岁,宣讲116场次,覆盖近万人,宣讲效果优秀率为99.7%,优良率达到100%。他就是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秉达教授

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是担纲本市十九大精神宣讲重任的主力军。2017年11月7日市委讲师团进行集体备课,随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中宣讲。市宣讲团由56位政治素质高、理论和政策水平俱佳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组成。他们的年龄结构跨越了老、中、青三代,其中年龄最大的将近80岁高龄,依然发挥余热、退而不休 、老当益壮。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市委具体要求,上海市宣讲团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形成了规模声势、良好态势,做到了轰轰烈烈、深入人心。截至1月3日,市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十九大精神主题宣讲共计834场次,优秀率为91.3%,优良率为99.4%。

在56位宣讲团成员中,有一位教授,68岁,宣讲116场次,覆盖近万人,宣讲优秀率为99.7%,优良率达到100%。他就是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秉达教授。以下是记者对袁教授的专访。


上观新闻:听说您宣讲十九大精神达一百多场,我知道您年龄偏大,能跟我说说,是什么样一种精神,支撑您如此高强度的宣讲任务?

 

袁秉达:从党的十九大召开至2017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我总共完成了116次宣讲十九大精神的专题讲座。据讲师团办公室同志说,我创了上海市委讲师团的历史纪录,为讲师团增添了光彩。其实,我作为一名普通理论工作者只是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履行了应尽义务,贡献了绵薄之力。

 

支撑我完成宣讲任务的主要因素有四点:

 

第一,新时代的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历史新方位,进入新时代的宣讲工作者必然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奋进者在新时代驱使下,自然而然会产生激情燃烧的干劲。

 

第二,新思想的感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两步走”强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理论,也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与核心。我们的宣讲活动之所以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首先应当归功于党中央的创新理论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具有最大的感召力和认同度。

 

第三,党校人的担当。我自1977年就进入上海市委党校从事党的理论教学工作和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至今已连续工作了41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一门专业、一个岗位、一辈子做一件事情,依托的是牢记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和坚韧不拔的执著追求。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从择业、敬业到乐业,艰辛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精神的支撑下,辛苦心不苦。我喜欢体现劳动者本色和党校人价值。

 

第四,讲师团的推动。上海市委讲师团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同志带领下,组织全体讲师认真备课、精心部署,为宣讲工作引导方向、保证质量。讲师团专兼职工作人员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媒体资源,不厌其烦做好讲师团成员与社会各界需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为我们的宣讲活动提供了种种方便,功不可没。


上观新闻:您的这个宣讲纪录,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您的宣讲很受欢迎,能告诉我们您的宣讲秘诀吗?

 

袁秉达: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宣讲秘诀”。可能一些基本做法在起促进作用。首先是理念先行、早作准备。党代会召开必然会兴起一个学习、宣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提前两个月就向我预约宣讲十九大精神任务。我从学习和宣讲习近平“7·26”讲话精神开始就作了两个多月的充分准备,夯实了教学与科研的基础。在收看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实况直播以后,我第一时间就进入认真学习、座谈发言、内部研究、撰写决策咨询专报和积极备课的亢奋状态之中。上海思想界老专家的深层次探讨给了我很多启发,志同道合老同志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其次,宣讲党代会精神,必须忠于文本,吃透精神。不读五遍,没有发言权。我在宣讲中,力求讲清习近平新思想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十九大精神进行科学阐发与系统梳理、结合实际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在阐释文本之际谈出方法论启示,尽可能让宣讲对象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服。

 

另外,注重体现“宣讲”特色,而不是简单地“宣读”文件。一方面紧贴党的十九大文献,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忠于原文原意地宣讲,讲准确、讲全面、讲透彻;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需求,体现针对性与有效性兼顾、深刻性与生动性结合。总体而言,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欢迎这种宣讲风格,认为有收获、有启发。事实上,近年来我一直在学习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话语风格与演讲技巧,力求精益求精提高新时代宣讲水平和表达能力。通过打比方、举例子、讲故事、引经据典,把深奥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我在党校开设的《习近平的演讲风采与话语魅力》、《讲好理论专题课的基本规范与方法技巧》、《提高领导干部演讲能力和水平》等课程也很受欢迎。


上观新闻: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理论亮点很多,理解难点也不少,讲好真的很不容易。

 

袁秉达:你说的很对。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积累是很难讲好十九大精神的。教学以科研为基础,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才能增强底气、彰显实力。长期来,我始终耕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业领域,党中央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我就紧跟一步。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发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主要代表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探”系列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源——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索》。其中,《探源》一书获国家社科规划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2013年和2016年,先后在俄罗斯、新加坡先后公开出版俄文版与英文版。

 

特别是近五年来,我跟踪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载了习近平五年多来全部公开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资料。接连参加了十八大精神宣讲和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出版了专著《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人民性特质》、《从“革命”到“改革”,不变的是初心》、《穿越百年视角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多篇论文。

 

2017年,我除了承担讲师团授课和市委党校等单位的“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系列讲座任务之外,还在市委党校完成本年度科研工作量近800分,是特聘教授标准工作量的十倍。主要成果包括主持或完成一项国家课题和两个省部级课题、发表两篇权威论文、出版一部专著、参与撰写5份决策咨询内参等等。教学与科研融通,是宣讲成功的规律。


上观新闻:您自己在讲的过程中,会不会也有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

 

袁秉达:宣讲过程的确是一个重新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近两个月来,我的讲课标题、角度与框架的调整变化体现了认识的深化。在党代会闭幕之际,我最初的讲题是《从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到党的19大报告》,标题与内容都带有过渡性特征,讲了三次以后就变为《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初步学习党的19大报告体会》。11月初,聆听了中央讲师团报告,特别是燕爽副部长专门传达党中央关于宣讲活动的指导性意见之后,我及时完善宣讲标题和内容结构:《新思想·新时代·新战略——党的19大精神宣讲》。从谈初学体会到总体宣讲,从解读报告文本发展到宣讲党代会精神。现在,我的讲课内容还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等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2018年新年贺词、1月5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等最新内容,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突出进入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要求。在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方面加重了分量。完成十九大精神宣讲任务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学习能力、专业实力和宣讲本领不断增强的过程。


上观新闻:听说您不仅自己讲得好,还积极帮助培训其他宣讲员和宣讲机构提高宣讲水平。

 

袁秉达:是的,我在与静安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区级讲师团成员座谈中,专门指导基层讲师团成员如何宣讲十九大精神和解答基层群众疑难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宣讲技巧。我还应邀参与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第三分校、浦东新区党校中青年教师的十九大精神备课活动,面对面进行指导和传授经验,帮助年轻教师提高宣讲水平,不少年轻人冲在宣讲十九大精神的第一线都有上乘表现。


与静安区讲师团骨干座谈合影


上观新闻:您感觉十九大宣讲氛围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袁秉达: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中央引领我们进入新时代、开启强起来的新征程。大家都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步走”强国梦所鼓舞,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和全世界都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次学习宣传研究十九大精神的氛围非常浓厚,十分热烈,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中宣讲氛围和效果最好的一次。从新时期走向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宣讲任务十分繁重。民族复兴强国梦的宏伟蓝图绘就了,时间表制定了,路线图确定了,新的集结号吹响了。甚至一年一个时间节点、一步一项工作重点也部署好了。当下,我们讲师团成员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把十九大精神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促进56个民族、13亿多人民团结奋进,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理论工作者和宣讲员责任重大,永不懈怠。


上观新闻:能讲到这么多场,是不是说明群众的政治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

 

袁秉达:能讲到这么多场,确实说明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愿望是十分急切的,宣讲十九大精神的政治需求是非常强烈的。群众性的旺盛的理论学习需求,始终是宣讲工作的强大感召力和推动力。我们宣讲者的责任,就是全心全意满足听众的需求,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提供优质服务。把每一堂课都当作精品课来讲深、讲透、讲精、讲好。在高水准的宣讲活动中,教与学、教师与受众往往会成为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你越讲得好,听众就越爱听;听众越专心地听,你就会越尽心地讲;你越讲越好,大家就越认定你来宣讲。这是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和宣讲正能量。


上观新闻:在宣讲的过程中,基层的干部群众有哪些反响,他们会思考甚至提些什么问题?

 

袁秉达:干部群众高度评价、充分肯定极不平凡五年的伟大成就,也共同关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社会前进的脚步声和人民群众的呼唤声。宣讲报告要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敢于和善于回答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在释疑解惑中与听众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我在宣讲和互动过程中,感觉到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大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何联系与区别?进入新时代的时间、标志、特征、意义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互关系如何?“重要组成部分”是否等同于理论上的第三次飞跃?怎样有效落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武装头脑的重大政治任务?三年“决胜小康”三大攻坚战的任务能否如期完成?7000多万贫困人口能否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能否继续巩固反腐倡廉的成效,彻底根除腐败现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对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哪些新要求、怎样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等等。听众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引发我的深层次思考。我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作出相应回答,这样就凸显了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是促进我深入学习与研究的一种动力。


上观新闻:十九大之后,即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宣讲活动也不会少,您准备好了吗?

 

袁秉达:党的十九大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中共上海市委已经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市委讲师团也在作精心部署。以此为契机,学习、宣讲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正在走向深入。今年1月5日下午,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与市委讲师团,已经部署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宣讲工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我们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步、站高一步,更好地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出新贡献。


袁秉达教授简介

 

1968年初中毕业,进上钢一厂当工人。1972年,在毛泽东号召学习马列主义原著的感召下,先后自学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多部马列主义经典原著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并作了大量读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起浓厚兴趣。1973年,经过参加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两次长达一个多月的马列原著培训班,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1977年借调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担任理论教员,1980年转为正式在编人员。1983年至1985年期间,攻读了马克思主义专科与科学社会主义本科文凭,后参加华东师大国际共运史研究生班的学习。从党校复校至今,已经连续不断从事党的理论教研工作41年,被评为社会科学二级教授,退休后特聘于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学术研究方面,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方向,主持或完成1项国家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了10多部学术著作,主要代表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探”系列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源——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索》。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图书一等奖和上海市优秀著作奖。其中,《探源》一书获国家社科规划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在俄罗斯、新加坡先后公开出版了俄文版与英文版专著。发表200篇学术论文,其中有30多篇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等权威或核心刊物上。《近年来,有多篇论文获上海市社联学术论文优秀奖、被中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全文转载。

 

在教学方面,年平均完成教学工作量500至600课时,教学效果的平均满意率达到98%以上,近二十年连续被党校评为“教学先进”。被十多所党校聘为“兼职教授”和“名师工作室”特聘教授。多次作为“嘉宾”应邀去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做专题访谈节目。

 

曾任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联科普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