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上海“新客站”步入而立,30年里留下多少让你记忆深刻的“故事”?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梁建刚 2017-12-28 18:29
摘要:12月28日,上海火车站迎来了自己30岁生日,这也成为上海现代化铁路运输的开端,更在上海市民心中留下了无数回忆。

12月28日,上海火车站迎来了自己30岁“而立”生日。

1987年刚建成的上海站。

1987年12月28日,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火车站在当时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正式建成。2万平方米的主楼采用“高架候车、南北开口”格局,站内18部电梯供旅客进出,16间候车室空调覆盖,共设售票房5个,线路15条、长500米的站台7座,东西两侧各设一条9米宽旅客地道,形成客流高进低出、无迂回交叉布局,这一模式也被之后全国各地广泛采用。

 

为了与过去的“老北站”区别,上海市民给全新的上海火车站起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名字“新客站”,成为上海现代化铁路运输的开端,更在上海市民心中留下了无数回忆。

 

30年客流量翻5倍

上海新客站的建设与发展,与上海城市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铁路商业运营的起源之地,早在1876年,英国人就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20世纪初沪宁、沪杭铁路相继通车后,奠定了上海在华东铁路的龙头地位。1916年12月,沪宁铁路上海站建成通车,更名为上海北站,统管沪宁、沪杭铁路。1950年,上海北站更名为上海站,核定为特等车站。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贸务工人员交往活跃,也带动了铁路客运量的急速上升。经过历次扩建的上海站最大候车室仍不足400平方米,每天却有5万旅客乘车,最高峰时平均每平方米内需站立2.5名旅客。为了支撑上海的改革发展,建造一座新火车站终于被提上日程,并于1984年正式破土动工。

 

1987年12月28日,全新的上海火车站终于落成,迅速成为上海市民出行与上海对外交通的最有利支撑。1987年,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1859万人次,次年即历史性突破至2000万人次;1993年3月23日,上海站发送旅客9.1万人次,超历史同期记录;1995年1月28日,上海站发送旅客超过10万人次,创下当时单日旅客发送历史之最……自此,每逢“五一”、“十一”,车站单日客流记录便连创新高。

 

进入21世纪,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渐入佳境,对外交流持加深,2002年,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定格为3118万人次,从2000万到3000万,上海用了15年,然而仅3年后,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便踏上了4000万的新台阶。

 

2006、2010年,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桥站相继建成通车,让上海铁路发展更上层楼,2017年,上海铁路旅客发送量终于站上“亿人次”大关,30年间,上海铁路发送旅客翻了5倍多;占上海市客运总量的比例,也从1987年的35%,一直增长到2017年的50%以上。

 

一亿人次发送量,相当于将上海2000万常住人口发送了5次,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2007年,第一列和谐号从上海发出,当年铁路上海站年旅客发送量即达4600万。随后,每年以500万左右人次的速度增长。铁路上海站站长白正国说,上海地处东部沿海,原本是铁路网线的一个尽头站。随着“十二五”时期中国高铁版图的迅速扩张,“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骨干网中有6条与上海直接或间接相关,上海铁路也由此驶上了快车道,完成了从尽头站到大枢纽的“华丽转身”。

 

如今,每天有超过900趟高铁列车在上海铁路线上穿梭,超过60万名旅客从全国各地往来于上海。60万人次,大约相当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人口总数;900趟列车,意味着平均1.4分钟就会有一趟列车驶离或到达上海。

 

用管一个“家”的态度打理火车站

走进如今上海站的南进厅,已没有当年初见4座自动扶梯如彩虹飞架的惊艳,也不如现代高铁车站高大辉煌。映入眼帘的格局,其实与1987年刚建成时没什么两样。

 

“我们是在用管一个家的态度在打理着上海站。”铁路上海站站长白正国说。1987年至今的30年间,虽然总体架构没变,但新客站从外立面到候车室,上到顶棚,下到站台基本上全都进行过大大小小的改造,这才有了“30年岁月这里定格”的神奇既视感。

 

2000年、2010年,上海站南北站房先后进行改造,由原先的大理石结构更换成大气透光的玻璃幕墙,站台蓝色顶棚也更换为总宽达135.15米,最高达18米的白色钢结构无柱雨棚。其后,上海站又耗时3年,将候车室、站台共880盏照明灯具更换为能耗更低、亮度更佳的金卤灯,让车站更加敞亮。2015年,上海站专注服务细节,根据旅客需求,在候车室内加装免费手机充电站和便民餐桌,又对站区卫生间进行改造;2016年,改造重点旅客候车区、增设母婴哺乳室、“心尚”雷锋服务站。

 

其中,最特别、改变最大的,还是火车票,这也令不少上海市民至今记忆犹新。“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火车票还是那种硬纸板,发站和到站都是用浆糊黏在上面,票价纯手工计算。”上海站一位老员工告诉记者,“到1998年微机联网售票出现,打印的红色纸质票才流行起来,铁路售票的准确率和效率大大提升。”

 

即使如此,人工售票的能力毕竟有限,遇春运等高峰更捉襟见肘,买火车票依旧在“拼体力”。为方便旅客购票,2003年起,上海站连续7年在春运期间开设售票“大卖场”,最高峰时开设售票窗口达200个,却依旧难解“大排长龙”难题。面对窗外通宵排队的旅客,售票员的辛苦也不言自明。

 

2007年,上海站售票员、上海市劳模邹俊创下了一个夜班10小时内售出车票3000余张的个人售票最高纪录,平均每12秒就能售出1张车票,可邹俊至今仍对那段日子“心有余悸”:“除了过年那几天,每天都是天不亮出门,6点半到单位,晚上7点半下班。春运40天连太阳都见不到,有时累到没力气说话”。

 

2011年起,12306网络订票问世,购票方式又开始颠覆性变革,乘客再不用跑到售票窗口排队等候,随时随地都可通过电脑、手机订购火车票。截至今年,上海三大火车站人工窗口数量较最多时缩水一半还多,取而代之的是超过260台的自助售(取)票机,而通过互联网订购车票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8%,售票处“大排长龙”的景象从此成为历史。

 

30年“老站”如何再起航

上海新客站的发展,离不开长三角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全新科技、投入的力量。

 

据统计,上海铁路客流总量中,约有60%的旅客出行半径在300公里左右,也就是长三角经济带,稳定的商务流是其中的中坚力量。沪宁、沪杭、宁安、宁杭等高铁线编织成网,将上海和周边的江浙皖等地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上海到苏州为例,每天有超过352趟高铁在两地间运行,日均有8万人通过高铁来往于两个城市之间。

 

从发车数量看,1990年,上海站每日仅开行列车52对(104趟),经过全国铁路6次大提速,上海开行的特快、“夕发朝至”列车、假日列车越来越多。1996年4月1日,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上海站首发,时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仅2小时48分;1997年5月19日香港回归前夕,上海站首发K99次沪港列车;2000年,上海至大连开行直通旅客列车……如今,包括350公里时速的“复兴号”高铁在内,从每天从上海开出的列车已经多达900多趟,是30年前的10倍,方向遍及全国除台湾、澳门外的所有省区。

 

通过启用网格化巡更系统和故障报修系统,上海站将现场巡查和响应维修时间进一步压缩。“90%的故障可以在1小时内修复。”该站综合车间主任范施新介绍道。

 

三十载岁月倏忽而过,上海站依然是那个闪亮如昔的“新客站”,却已经从当年的“小阿弟”变成如今的“老前辈”了。

 

过去30年,以上海站为代表的上海铁路以高速发展支撑着上海城市的前进步伐,支撑着长三角超级城市群的建设进程。如今,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为主体的上海铁路客运枢纽已经形成,周边高速铁路网也基本成型,下一步发展方向何在?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未来的铁路更需要创新。”铁路上海站党委书记李屹说,“比如,能否运用网络购票产生的大数据,跟踪市场需求,科学配置运能,再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服务产品的安全品质和运行效率。”李屹说,今年上海工博会,5天内吸引2500家企业参展、15万人次参观,上海虹桥站及时分析,动态增开列车30余趟,协助观展客流及时疏散,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李屹介绍,下一步,上海站将借助铁路局公司制改革,研究推出更为多样、更灵活的铁路旅行产品。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浪潮,铁路部门正着手进行更为精确的客流分析,按时间、方向分别建立客流出行模型,制定运能利用率更高、更符合市民出行喜好的列车开行策略,改善运输效率和出行体验。

 

同时,根据《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上海将重点推进一批铁路建设项目,包括沪乍杭、沪通铁路等将引入上海,这将为上海铁路注入新的血液,与浦东机场毗邻的上海东站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铁路也将更好地服务上海经济发展,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吴卫群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