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褚君浩院士追忆父亲褚绍唐:不做浮萍做黑鱼,小家大国皆地理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7-12-23 14:18
摘要:十多岁起,褚君浩院士就看着毛主席雕像背后的地理馆建设起来,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在师大校园河流中游泳,与中国人口地理学开创者胡焕庸的儿子一起打弹子,因为家中常有同门师生来访,他也认识地理系几乎每一个人。

地理,如今成为新高考改革后最早开考的高中学业水平考科目。纷纷选考地理的高中生未必知道,他们手中的地理教材之“始祖版本”,正源于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大纲制定者之一,也是上海市地理教材主编、《辞海》中国地理部分主编——他就是著名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我国地理教育研究开拓者和学科发展奠基人褚绍唐。

 

严师出高徒,褚绍唐培养科学家弟子之外,也培养了科学家儿子:中科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褚君浩;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褚君达。

今天(23日),褚君浩院士在华东师大地理馆落成的父亲铜像前说,作为小儿子,爸爸给他最日常的印象就是在台子上不停伏案读写,在家中与学生们讨论地理教研……“他给我们的身教,远远大于言教,”褚君浩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但有一句“言教”,他至今不忘:“你不要做池塘最表面的浮萍,那么轻薄肤浅;你要做池塘最底下的黑鱼(乌鱼),扎扎实实,又大又壮。”

 

褚绍唐,与国家地理,有太多第一次:其名著《新中国地理》被国外译成俄文、日文出版影响深远,而《上海历史地理》则是首部上海本土历史地理专著,他创办《地理教学丛刊》成为新中国首本地理教学类丛刊,他还是全国第一个地理教育硕士生导师……

作为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 77、78 届地理系学生,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大原校长俞立中至今仍能记得褚先生给他们上《地理教学法》课的情景,“慈眉善目的脸庞、亲切和蔼的举止仿佛还在眼前,带有浓浓宜兴口音的话语似乎还在耳畔。”俞立中身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他告诉校友系友、地理学子们,褚先生退休以后,一直持续研究徐霞客文献,直到临终前还伏案修改其他作者撰写的徐霞客研究论文并且致以回信,“那天深夜,褚教授突然发病而溘然长逝。”

 

从小家到大国,家国皆有地理。尽管褚君浩院士并没有像父兄那样从事地理学研究,但他觉得全家都与地理结缘一生、与华东师大结缘一生。褚绍唐是华东师大地理系最早的5位教师之一,褚氏全家随他在1953年时搬到丽娃河畔。十多岁起,褚君浩就看着毛主席雕像背后的地理馆建设起来,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在师大校园河流中游泳,与中国人口地理学开创者胡焕庸的儿子一起打弹子,因为家中常有同门师生来访,他也认识地理系几乎每一个人。时至今日,褚君浩翻开纪念父亲105周年诞辰的微信群,今年6月起,已足足两三千条信息交流。

在作为小辈的褚君浩眼中,父亲褚绍唐正是许多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爱国家、爱科学、爱事业’。”为此,褚君浩特别援引了已镌刻在父亲铜像基座上的两句题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立山河志,究天地心”——这,或许就是老科学家的百年写照。

 


【褚绍唐小传】

 

褚绍唐先生(1912—2004),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1912 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51 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就入职地理系任讲师,1958 年调任上海师范学院地理科主任、地理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63 年又调回华东师大,历任地理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地理教育和历史地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期间,褚绍唐先生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会学术顾问,上海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辞海》编委及中国地理分册主编、《上海地名词典》副主编、《地理教学》杂志主编。

先生参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1951 年起,他就相继出版了《新中国地理》中文、俄文、日文版。20 世纪 80 年代初,先生著作完成了《地理教学法》一书,该书是先生五十年悉心研究的珍贵结晶,也是中国地理教育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重大成果。1988—2001 年,先生任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地理教材主编,为地理教材的革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褚绍唐先生于 1959 年创办了《地理教学》杂志,任主编至 1997 年。直到现今,《地理教学》仍是我国地理教学领域的一本权威刊物;1980 年,先生在华东师大地理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理教育硕士点,是中国第一位地理教育学的硕士生导师。经过他悉心栽培的学生,如今都成为学术岗位挑大梁的骨干。褚绍唐先生的一生除长期从事地理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外,还在上海历史地理和“徐学”(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研究)两大领域中从事研究,并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本文作者摘自《褚绍唐先生纪念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地理科学学院编纂)

 


【缅怀父亲褚绍唐】

 

今年 4 月 11 日是我父亲诞辰 100 周年纪念日。他生前身体不强壮但也不瘦弱,看上去很中庸,腰背硬朗,走路很快,说话声音不响,还带着浓厚的宜兴乡音。本期封二上的前两幅照片是在 2004 年 4 月 11 日他 93 岁生日那天照的。那年 6 月份他还能从师大一村的家里走到校医务室,来回不用休息。晚年时期他特别喜好看书说教,记得 6 月 13 日星期天他还给我在一张纸上一边写一边思路敏捷地讲述从道光、咸丰、慈禧到光绪、宣统、康梁、袁世凯,直到孙中山的变迁。6 月 16 日那天整整一个上午,他用放大镜一字一句地研读《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伏案书写勘误表,下午他完成 3 份信件并寄出。当天夜里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于次日 19 时 37 分去世。

父亲于 1912 年 4 月 11 日生于江苏宜兴屺亭桥,是一个从旧社会过来,1949 年后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努力工作的一个典型的老知识分子。解放前在中学里教地理,后来到暨南大学任教,1949 年后华东师大建校时就来华东师大工作。父亲的一生在地理学领域辛勤耕耘,主要的研究领域在地理教学法和历史地理。1949 年前他就在地理学杂志上发表过许多论文,我小时候经常在家里书架上发现过去杂志上他写的论文,主要是关于地理教学、地理考察、区域地理学、地图学方面的。还有 1949 年前他翻译出版的《地图投影法》。父亲解放前就写过许多地理教学的文章,据他早年的学生回忆,他上课时总要在黑板上徒手画一幅地图,讲到哪里画到哪里,学生印象很深。几十年后学生来家里探望,还常常说起。早在 1950 年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他就出版了《新中国地理》一书,并被国外翻译成俄文、日文和英文在国际上流传,由于这本书有俄文版,当时苏联专家一来华师大就希望见到父亲。这本书其实 1949 年前就写好书稿,在抗战时已完成书稿,记得父亲说起,有一次把书稿放在藤篮里乘火车排队时,一个日本兵过来打了父亲一记耳光,还差点要检查藤篮,吓得父亲出了一身冷汗。1949年后主要从事地理教学的研究和历史地理的研究。他著有《新中国地理》、《地理教学法》,创办《地理教学》杂志等,在历史地理方面主要从事上海历史地理研究和徐霞客游记的整理与研究工作。著有《徐霞客游记》整理本、《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徐霞客游记选著》、《上海历史地理》等。

 

父亲一生淡名泊利,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在他 93 岁那年,还辛勤地编辑出版了《吴俊林学长怀念集》,完成了《孔子年谱研究》,整理了自己从 1960 到 2003 年间所写的诗文,汇集成《屺叟随咏集》。父亲睿智博学,识古通今,学识风范,事业功德,是永远为我们所敬仰的。父亲的一生和许多老一辈知识分子一样,热爱祖国、热爱事业。他们把全部身心投入了学术研究,追求真理。就在父亲的《屺叟随咏集》中,先后汇集了“黄山行”、“声讨四人帮”、“怀念周总理”、“悼念毛主席”、“欢庆十一大胜利召开”、“七十自咏”、“题徐霞客纪念堂”、“地理工作五十年咏怀”、“挽盛叙功老师”、“八十感怀”、“华东师大四十校庆感”、“怀念楚图南老师”、“珍贵的重聚”、“挽胡焕庸老师”、“怀念蔡乃焕学弟”、“《辞海》工作抒怀”等等。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浸透了一个老知识分子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对师长同事的关切和互勉,对从事地理学工作的挚诚。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那样素朴无华地耕作的情景,对我们深有教育和鞭策。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仰望天上的月亮,介绍星星、月亮和太阳,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他对子女并不直接说教,而是以他的行为影响子女。高中里,我写了一篇“关于相对—绝对时空观的探讨”的学习札记,2 万字,父亲帮我用针和线装订起来,针尖刺痛了他的手掌。我在德国的时候,父亲经常鼓励我安心研究,时时提醒我要回国报效祖国,母亲在信上还加写一句“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是祖国,祖国最美好的地方是华东师范大学”。我还经常听见父亲和哥哥一起讨论河流泥沙、水文和环境问题。晚年有一次听见在通电话时,还在讨论郑州市规划建设一个城市湖泊的位置问题。父亲对子女孙辈每取得的一点进步和成绩都感到欣喜,鼓励我们踏实勤奋,为祖国多做贡献。父亲经常对我们和孙辈们说:不要做池塘水面的浮萍,而要做池塘底部的乌鱼。这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铭。

 

父亲胸怀坦荡、诚恳待人、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我经常看见父亲和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讨论工作和学问时的亲密无间。父亲在工作上高要求,但在生活上低标准,一直保持粗茶淡饭艰苦朴素的美德。他从不浪费,珍惜一针一线。正如他自己在诗文中写道:“一生虽布衣,草根自为乐。”长期以来他宁可刻苦自己却经常资助亲戚、朋友和学生的生活或就学。在他的心中装着他人。有一次我把破碎的玻璃扔在畚箕中,父亲都把它们一片片地捡出来。他说垃圾有时会倒在田里当肥料,会刺破农民的脚。父亲一生辛劳,克勤克俭。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子孙也是严格教养,谆谆教导,树立了正直坦诚为人、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的良好家风,鞭策着我们家庭每一个成员不断进步。

 

今年是父亲诞生 100 周年,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后代要缅怀父亲的养育之恩,学习父亲的高尚品德,继承父亲的治学精神,实现父亲的爱国遗志,为科教兴国多做贡献。

 

(此文褚君浩撰,原载于《地理教学》2012 年第 8 期)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