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当提到达芬奇的时候,可能说的是手术机器人。中国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7-12-19 19:47
摘要:目前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全球最大的10家医疗机器人企业中也大部分是美欧公司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从东方科技论坛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12月21日将在闵行校区挂牌。医疗机器人有何优势?其产业推进有何困难?中国能否实现“弯道超车”?众多专家在会上展开了热烈讨论。

 

可以模拟甚至超越外科医师双手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它可以模拟甚至超越外科医师双手,动作更加灵活稳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说。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全球共安装达芬奇系统4023台,其中美国就有2624台,所占比例最大。中国大陆共有65台。2016年,全世界“达芬奇”机器人年手术量超过70万例,同比2015年全球增长15%。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总计超过6万多例。“医疗机器人结直肠癌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约为8.51%,相比过去降低了许多。”

 

外科手术为何需要机器人?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说,手术机器人不怕感染不怕疲劳,除了高精度与灵活性,还可融合多种新技术,实现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一次“弯道超车”机会?

 

放眼国外,美欧国家的手术机器人起步早,目前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全球最大的10家医疗机器人企业中也大部分是美欧公司。我国是否还有“弯道超车”的机遇?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只用一个皮肤切口,可将对病人的伤害减少到最小。”上海交通大学徐凯教授早在2014年就研发完成了一款SURS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进入人体后会“伸出”四只手臂,所需的皮肤切口为世界最小,直径只有12毫米,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属于多孔腔镜。现在各国已经有数个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产品在开发中,但都还停留在样机阶段。

  

徐凯教授认为,正因为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上市,给了国内医疗界“弯道超车”的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将在未来5年至少投入3亿人民币开展医疗机器人的基础、应用、转化和临床研究。据介绍,为了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顺利产业化,已经成立相关企业,预计这一手术机器人明年可以定型,如果快的话,一到两年有望进入市场。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田捷认为,当前是我国发展分子影像的最佳时机,也带来了“弯道超车”新机遇。传统医学成像的核心技术专利大部分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的专利数量与国外相差 5 倍,时间平均晚20年。而我国的新型分子成像技术平均专利数量和时间却比国外略有优势。

 

众所周知,手术中要精确划分肿瘤边界,一直是个难题。据介绍,他们和一些医院开展了合作,在已诊疗的近百例肝癌患者中,有48%患者的微小病灶或残余仅由分子影像术中的导航设备发现。

 

田捷认为,当下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通过创新成像原理,实现早期微小肿瘤分子特征的纳摩尔级灵敏度(比现有磁共振成像高1000 倍)、亚毫米级分辨率(比现有PET 高 3倍以上)和无深度限制检测(突破光学深度限制,信号不随深度衰减)。

 

要想在10年之内挣钱是非常难的

 

毋庸置疑,医疗机器人现在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国家陆续出台了多个战略规划和支持政策,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医疗机器人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不过,其产业化道路还是有诸多挑战。

 

“要想在10年之内挣钱是非常难的。”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送根介绍,成立于1995年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直到2004年才实现首次盈利,成立于2000年的以色列公司Mazor,以脊柱手术见长,至今尚未盈利。

 

苏州大学孙立宁教授说,手术机器人研发周期长,一般需要6-10年,投资大风险大,还需要持续性投入。他建议打通研发、注册、生产和销售的链条。

 

“目前,关于医疗机器人的标准规范严重缺失,而在技术准入、医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张送根说

 

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化是完全不同的能力,如何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手术机器人产业属于政府高度管制的行业,如何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会专家纷纷把脉医疗机器人产业,提出了不少思考。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