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00后”女孩三个月打赏男主播65万元,父母不懂直播还是不懂孩子?
分享至:
 (2)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非君 2017-12-19 15:47
摘要:与其说孩子不懂事打赏网络直播,不如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刷存在感,获得情感满足。

一位“00后”女孩在加拿大留学期间迷上映客直播,三个月内打赏男主播花掉65万多元,其母起诉映客直播的经营企业要求退钱,但一审败诉。法院认为,虽然母亲称映客号是女儿偷偷以其名义开设,并通过其名下的微信、支付宝私自消费,但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近两年来,各地曝出未成年人高额打赏网络视频主播的行为并不鲜见。今年2月,上海一位13岁的小女孩偷偷用妈妈的手机给网络主播打赏,2个月花掉妈妈25万元存款;今年6月至9月,江苏省徐州市一名高二学生,为了打赏屏幕背后的主播,先后从母亲的卡上划走40万元。
   

公开的调查报告显示,每10位直播用户中就有1位青少年,他们为了可以和主播更好地互动而进行打赏。于是,一方面是一种不能为家长所理解的“满足感”,不断挖掘出未成年人的“打赏潜能”,使他们在打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另一方面是知道真相后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百思不解,捶胸顿足却又面临追责难。比如第一个案例中的女儿,直到面临妈妈的怒斥也并没觉得有何不妥,表示“自己身边多位在加拿大留学的同学都在看直播,打赏主播”。
   

父母和孩子间交流缺失造成的认知割裂,已经成为直播平台屡屡得手的原因所在。这些年,随着家长对孩子学业的重视,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路上一路狂奔,对标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经济条件越好的家庭越重视教育,小小年纪就要学很多科目,甚至独自一人当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收获的心理认同并不多。很多未成年人提到,被打赏的主播都是温柔、善解人意的,如果你花的钱多,还能跟他对话。这样的满足感看似匪夷所思,但却是孩子需要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主播们之所以能收获巨额打赏,也是摸清了观众的情感需求。笔者曾和一位需要上夜班的“90后”聊过这个话题。作为一位月入8000元的白领,他每个月也会花1000多元购买虚拟礼物送给深夜聊游戏或是动漫的主播;他的一位朋友每月到手4000元左右的收入,几乎全都用来买虚拟礼物;还有一位家境更好的朋友,人在美国读书,但已在购买礼物上花掉了六位数的费用。他们埋单的本质,是觉得主播也是一份工作,也是用自己的时间给予陪伴。而价值几元、几十元以及五六百元不等的虚拟礼物,不仅完成了视频内外的连接,也让观看者建立起彼此的最初印象,即通过礼物多少来认识彼此。
   

当然,直播平台也没少动脑筋。为了刺激充值,平台大多设置了晋级光环——充值的数额会影响等级,等级越高的人去房间里说话,就会得到更及时的“互动”;每逢节日,平台都会列出排名,比如“刷礼物最多的用户排行榜”;有些主播甚至定出“潜规则”:刷满多少礼物就给微信号,刷满一定数额礼物就给手机号。
   

不难看出,年轻人打赏的背后是希望引起关注。所以,当直播平台猛打心理牌的时候,家长如果一味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心境去看待孩子对主播的打赏,只能让彼此之间的隔阂拉大。而静下心去听他们的诉求,认识到孩子的需求,才有可能把他们从打赏之路上拉回来。尤其是身在海外的留学生很容易有孤寂感,在父母远在他乡,屏幕里的主播却无时无刻给予陪伴安慰的情况下,缺乏理智的“一掷千金”就更容易成为必然。
   

所以,与其说孩子不懂事打赏网络直播,不如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刷存在感,获得情感满足。屡屡被点名的直播平台确实亟待规范,但要避免这样的个案频发,家长还应该重新认识并担负起作为监护人的职责。

栏目主编:封寿炎 文字编辑:封寿炎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