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这位医学院士周末带着大家读《诗经》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17-12-16 21:27
摘要:阅读者人生相通,医学之外,更有人文。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鸿雁于飞,集于中泽;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周六上午,思南书局响起一阵读书声,中国工程院院士、内分泌著名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跨界”成为特约店长。本该身着白大褂出现在病房里、会议室的他,今天套上了蓝色围裙,手捧《陌上花开》领读《诗经·小雅·鸿雁》及其他选段。

 

做惯了医生学者的他说,“今天想与医生、医学生和非医学界的朋友们一同分享些读书的故事。阅读者人生相通,医学之外,更有人文。”

 

 

读无用之书,做有用之人

 

“做医生,既需要遵循自然科学的铁规,也需要对模糊情感的揣摩。”宁光直言,医学有其自有的理论体系,但在如何与患者沟通的人文领域,却缺乏一套规律。“这是一对辩证的矛盾体,但通过长久读书能获得由内而外的宁静、平和与谦虚,在与患者沟通时,他们会愿意尊重你、聆听您,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摩擦。”

 

如今,“读书有用论”充斥着各行业工作者,阅读经常落入功利的陷阱。宁光说起一件趣事,“有一年医院招聘,有个学生在门口等候时还捧着《内科学》,进了考场后考官问他,‘你这条围巾是在哪儿买的?’,他竟然瞬间呆住了。人生不仅仅存在于专业书籍中,被看作为‘闲书’的或许更能在潜移默化间培养阅历与修养。”他说,“医”字里面是个“矢”字,“它是一把箭,射向生命的箭,我们理应用阅读来丰满它的重量。”

 

当然,专业的人还是得做专业的事。宁光与医生和医学生们分享了自己读书的“三重境界”。“第一,反复精读专业书籍,尤其要在学习阶段打好扎实基础,这是日后很难补回来的;第二,细细品味某些书籍,尤其可从书中锻炼思考能力与思维方式;第三,泛泛而读更多书籍,让阅读变成习惯,不仅可在闲暇时消磨时光,也能开拓视野,得到意外收获。”

 

 

“闲书”有益,旅程时也要读书

 

“我19岁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读到《诗经》中的某些怀乡诗句时,心中依然思绪万千。”宁光又领读了一首《诗经·卫风·竹竿》,“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故乡的景物与人融在一起,激起心中的波涛,“在外求学闯荡的游子,或许读来都心有戚戚焉。”

 

当然,在“第二故乡”上海生活几十年,宁光也早已爱上这座城市,在《上海的风花雪月》里,他读到了普希金像的历史、法国咖啡厅与俄国咖啡厅的不同,甚至武康路、华亭路上的每个细节,“我从书里走近一座城市,再读懂它的历史与文化,当然,这或许也可以说是‘功利’的,因为我在此生活工作。”他笑道。

 

“没有时间读书”是许多现代人的疑惑,宁光说,他总是利用旅程路途上的时间来阅读,零星片段也可以积少成多。“我始终觉得,读书多的人至少不太会做坏事;读书多的人也一定是高尚的、有品位的、善良的人。”

栏目主编:孙刚 文字编辑:孙刚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