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94岁的《时代》周刊被新东家收购,这是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挽歌?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董思韵 2017-12-13 10:48
摘要:新生,不会因为换了一个东家而自动自觉到来。

终于对传统说“不”

 

美国当地时间12月6日,新一期的《时代》周刊如约和它的读者见面了。

 

这一期封面上,赫然出现了五位女性的身影。她们各有各的姓名,但出现在这一期的封面上,是缘于她们共同的身份——“打破沉默者”、2017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自1927年第一次开始“年度人物”评选以来,《时代》周刊在随后漫长的90年岁月中,69次把这个荣誉送给了男性,而女性只获得了区区8次。其中还有2次,女性是作为“群体”登上这个舞台的:1975年“美国妇女”以及今年的“打破沉默者”。

 

此前坊间有传言称,继2016年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将在今年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再当一次年度人物。 男性、白人、政治家,这正是《时代》周刊最喜欢的路数。过去的91次评选中,政治人物获奖者占了71%。

 

时代杂志封面

 

然而,这一次《时代》周刊终于对传统说了“不”。

 

出现在封面的五位女性年度人物,包括泰勒·斯威夫特和艾什莉·贾德两位明星,另三位则是彻头彻尾的普通人,她们中间还有一位非裔和一位墨西哥裔。

 

为什么选她们?

 

用《时代》周刊自己的话来说,在过去的12个月里,没有一个个体能产生比她们这个群体更大的影响力。她们勇敢地站到台前,向世人揭露自己曾遭受过的性侵犯;她们鼓励着身后千千万万有着相同遭遇的男男女女;她们在社交媒体上影响力超凡,以“Me too”为关键词、对日常生活中隐蔽性骚扰的讨论已经在至少85个国家热烈展开,数以百万计的推文将“Me too”作为标签。她们推进了一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社会运动。

 

她们,最终“打败”了总统特朗普先生,荣登年度人物的宝座。那么,年逾94岁的《时代》周刊,能“打败”自己的命运吗?

 

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今天,在自身最为风雨飘摇的时刻,《时代》周刊拒绝重复自我,拒绝了过去熟悉的套路,然而他们开展的这项自救运动,真的能挽大厦于将倾吗?

 

“被收购的第二天

办公室的气氛像是在进行葬礼”

 

对于《时代》周刊来说,2017年,就是他们的“危急存亡之秋”。

 

11月26日,《时代》周刊的出版公司——时代公司宣布,梅雷迪思公司同意以近3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该公司。这意味着,《时代》周刊这艘传统媒体中的巨舰,又要改弦更张了。

 

过去,这艘巨舰上的一声汽笛,甚至都可以起到改变美国国家政策的作用。

 

1941年,《时代》周刊创始人卢斯曾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名为《美国世纪》的文章,提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篇文章左右了美国20世纪的外交政策。

 

然而现在的《时代》周刊,早已今非昔比。它在特朗普这样的政要眼中,也许还有当年的模样。可读者呢?年轻人呢?市场和数据给出了冰冷的答案:《纽约时报》刊文称《时代》《体育画报》《人物》这三本针对男性的杂志,是出版商时代公司旗下表现最差的几家,它们对公司的利润贡献率还不到10%。

 

时代公司的整体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其印刷品广告收入持续下降,在数字广告领域里又完全比不过FACEBOOK、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根据第三季度的财报,公司总收入为6.79亿美元,同比下滑9.5%。而这已经是公司连续第六个季度没有实现预期收入。

 

收购时代公司的梅雷迪思公司,虽也是美国出版界的巨头之一,但名声和影响力,恐怕根本不能和前者相提并论。毕竟梅雷迪思主打的是家庭牌,旗下的《家庭圈》《更好的家和花园》等等杂志都是面向家庭主妇的。在世人的眼中,谁的格调更高,不言而喻。

 

但恰恰是“平凡”的梅雷迪思收购了“高大上”的时代,英国的《卫报》把这理解为《时代》的坠落,“被‘平凡’者收购,足以见得《时代》如今之衰弱。”

 

连年积弱,此刻又迎来了新东家,前路陷入一片迷雾之中。无怪乎当《纽约时报》的记者在时代公司收购第二天,试图去探访公司的工作人员时,却发现办公室里的氛围“和葬礼别无二致”。

 

以创始人卢斯命名的会议厅里,连续开了两场会议。葬礼般的肃杀气氛,很快就被争论取代了。雇员们迫切地想要知道,新东家会不会插手采编业务,编辑的权力到底能否得以保全。有一名员工甚至单刀直入地询问公司的CEO,这场收购案能给CEO本人带来多少现钱……

 

面对这样的局面,时代公司的昔日主编约翰·修伊说,“在出版界,时代曾经是庞然大物,如今却是身受重伤的困兽。”

 

收购能救《时代》吗?

 

对于《时代》周刊被收购的新闻,欧美的几家重量级媒体都甚是关心。

 

为何大家对《时代》杂志的未来这么关心?实际上这个原因也很好揣度。昔日的行业巨子今日沉沦,它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对于同行们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而《时代》周刊被收购之后何去何从,自然也是同行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然而不同的媒体,态度竟出奇的一致:《时代》或已病入膏肓,前途堪忧。

 

《纽约时报》翻开了尘封的历史,在一篇名为《前途未卜,当年时代杂志的盛景是怎样的?》的稿件中开篇就这样写道:“这个国家里,最负有盛名的杂志出版社,可能从现在起就要走向末路了。”

 

1979年,时任时代杂志总编采访菲德尔·卡斯特罗。

 

上世纪60年代,《时代》杂志大楼的前台。

 

路透社则梳理了过往传媒领域企业并购案例,他们撰文分析称,传媒领域的并购活动突然激增,是由于相对较低的资产价格、低廉的融资成本和美国减税前景所驱动。但企业并购之后出现经营状况急转直下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经济学专家、传媒领域专家认为,美国传媒业并购的失败率比美国离婚率还高。当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被人们一致看好,然而几个月之后就因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因而这一次《时代》“嫁入”梅雷迪斯公司,也不见得能获得新生。《华尔街日报》也说,传媒公司正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试图寻找新的落脚点,收购时代公司这样的交易,是对杂志行业未来进行了押注。

 

英国的《卫报》认为,《时代》周刊和时代公司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样,是因为“等得太久,做的却太少!”文章援引了曾担任过《时代》杂志总编的里克·史坦格的话,“我在当总编的7年里,每一年,都试图去申请投资,把钱花在数字化和新媒体领域。结果呢?每一年都是拒绝!我们倒是抓住了每一个让自己丧失先机的机会!”

 

如果说当初在新媒体领域的不作为是《时代》衰落的罪魁祸首,那么死守着传统的模式不放,就是他们的另一错误。1923年《时代》杂志初创时期,没有电视、没有数字化的新媒体,美国的新闻领域被大城市的大报纸所占领,他们固定每一天或者每一周给读者带来一种政治观点,让大家欣赏一种艺术风格。这些大报纸,把美国上下“统一”了起来。

 

但随着科技的发达,这个当年完美的传播“方程式”早就不顶用了。光个性化这一点,《时代》杂志就做不到。还想让所有人看同样的新闻、接受同样的评论?丝毫不对个性化、区分化做出让步?收购救不了这样的《时代》。新生,不会因为换了一个东家而自动自觉到来。

 

不过他们也没有将时代公司一棒子打死,《纽约时报》说,去年时代公司还曾收购了MySpace的母公司,志在向数字广告领域进军。同时,时代也终于在视频领域投入了金钱。这些举动,能不能让94岁的巨人涅槃重生?梅雷迪思公司肯定是这样期待的,但能否成真,实在是个太大的未知数。


(本文首发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栏目主编:刘璐 编辑邮箱:internetobserver@163.com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刘璐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