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用史实击溃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虚构派”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7-12-11 19:08
摘要:学界首本虚构派批判著作《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出版。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大规模的屠杀、放火、抢劫、强奸,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今年是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80周年,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之际,12月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所著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在上海交大首发,这是学界首本虚构派批判著作。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论证采用的证据几乎都来自日方资料,用史实彻底厘清日本虚构派的无稽之言。

 

用史实驳斥“虚构派”观点

 

南京大屠杀是东京审判的编造吗?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人数究竟是多少?攻打南京对松井石根而言是不是“意外”?松井石根有没有和中国政府“全面合作交涉”的打算?《拉贝日记》是“无根的编造”么?南京大屠杀过去80年后,日本方面对南京大屠杀的否认和争议之声不绝于耳。根据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立场,学术界将能够客观、公正地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成员称为“肯定派”或“大屠杀派”, 将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成员称作“虚构派”(或“虚幻派”)。日本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主张起于上世纪70年代初,此后一波强于一波,今天已泛滥成灾。

 

“尤其是1990年、2000年后,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增大,日本国内对于南京大屠杀否认的声音已经远远高过肯定或中立的。”曾在日本学习工作多年的程兆奇说,尽管日本主流史学界始终强调从未发表过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论文,但近年来,“虚构派”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而且日本主流学界从来没有发表过辨析‘虚构派’的哪怕任何一个枝节的研究,主流学界采取的是一种刻意回避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虚构派”的声音越来越大,教科书中尽管仍然保留着涉及南京大屠杀的部分(日本称南京事件),然而篇幅越来越小,“虚构派”也将意指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引号转移到“南京事件”上,企图进一步消解事件的性质。程兆奇说,尽管日本也有全世界最早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洞富雄先生,到今天仍在艰难抵抗的笠原十九司先生等不少具有良知的学者,但“虚构派”通过在国际社会散布英文资料等方式,企图让南京大屠杀的面目越来越模糊,针对“虚构派”的驳斥刻不容缓。

 

“无论是中国记忆、中国记载还是国际社会的记忆和记载,都被日本国内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声音认为是‘敌国’和‘敌国友人’的记载,那么我们便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尽量用日方的记载和资料进行论证。”程兆奇说,尽管为了逃避战争的罪责,日本军方大量销毁了官方记录,但通过日本军人的日记等资料还是能够发现“虚构派”的研究完全站不住脚。1989年和1993年由南京战史资料集编集委员会编的两册《南京战史资料集》本是为了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但资料征集公布后,却为大屠杀派提供了许多新的证据。虚构派为了否认南京大屠杀,常常从史料中断章取义,或只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史料,而无视反证的史料,或对反证史料进行曲解。如东中野修道在其《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中论及日军在金女大的性暴力时,选择了一篇魏特琳在1938年七八月发表的文章, 因这篇文章中没有提及日军的强奸暴行,他就断然推断日军在金女大根本没有强奸犯罪,而事实上魏特琳日记中有很多地方记载了日军强奸暴行,但他却视而不见。针对虚构派的诸多无理检证,《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一书给予了全面反驳,揭露了虚构派众多明显的编造、前后矛盾、不自然、不合理之处。“比如日军进入南京时是否有屠杀令?史料至少可以证明日军的第十军和上海派遣军在上海登陆后就一路烧杀抢掠,绝非日方宣称的军纪严明,而具体到进入南京的十六师团,至少下达过屠杀俘虏的命令。”程兆奇说。

 

让年轻人铭记历史

 

《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近年策划出版的“东京审判出版工程”的最新成果,此前,东京审判庭审记录、证据文献、国际检察局讯问记录等大型文献及其附录索引,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中国部分》中译本、“东京审判研究丛书”20余种等已陆续出版,并建立了“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在学术界和读者中引起重要反响。“回顾历史、总结教训、认清战争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的责任”,上海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说,对于历史学者来说,尽学者之力就是用文献证明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做经得起推敲的研究,这是《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的学术价值,也是它的现实意义。

 

对于《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杨大庆评价:“这本书既有对重大史实的论证,也有对个别观点的批判,均建立在作者占有大量中日文原始资料和充分消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体现出严谨的史学逻辑思维,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堪称研究跨国历史争议问题的楷模。”日本已故学者津田道夫也曾细读书中文章,并称:“作者通过全面网罗日本的公刊史料,以比较、考证来迫近真相的贤明的方法达致对事态的各个方面的解明。不能不说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作者对日本史料的条分缕析与详细介绍,对日本人来说也带来了便利。”

 

“百感交集。”东京审判负责南京大屠杀案搜证的检察官裘劭恒之子裘寿一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的重大惨案之一,二战后却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日本教科书事件,使得南京大屠杀再次成为新闻舆论的中心。“当年父亲和其他同事历经艰难找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尚德义、伍长德,目击者美籍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约翰·梅奇牧师等关键人物,最终检察官向法庭提供的证人、证词和其他证据材料堆起来,有一尺多高。这段历史,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让年轻人铭记历史、不忘教训。”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