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田子坊变小吃街赶超城隍庙?游客:多了创意小吃,少了一点特色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2017-12-06 20:05
摘要:田子坊一直在不断变化,近年来,这里更是涌现了一批各地特色小吃。

 

在上海的各大景点中,田子坊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石库门建筑、弯弯绕绕的老式里弄都让游客看到了不一样的上海。对于熟悉田子坊的本地人来说,从最初的工厂民居、文化创意园区到之后的商业娱乐聚集地,田子坊一直在不断变化。近年来,这里更是涌现了一批各地特色小吃,颇有小吃街的氛围。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顾晓鸣来到田子坊后惊讶地发现,老上海豆花、老虎脚爪…一批“创旧”小吃的出现,让这里快要“超过上海原有的小吃荟萃景点城隍庙了”。

特色小吃吸引外国游客 拍摄:顾晓鸣

 


 

【豆花变甜品,小吃都打创意牌】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昨天下午来到田子坊,虽然并不是旅游旺季,但田子坊人流量不小。每走几步,基本上就能看见一家小吃店,种类五花八门,除了上海特色的豆花、小笼包、包脚布之外,还有台湾薯条、长沙臭豆腐等地方特色小吃。等到夜晚,田子坊内的酒吧也会渐渐热闹起来。

田子坊内一景,店铺开开关关

 

在这些小吃店中,不乏创意食品。记者看到,一家人气最旺的豆花店里,除了售卖加了紫菜、油条的招牌弄堂豆花,还开发了芒果西米豆花、辣肉豆花、抹茶红豆豆花等创意食品。不仅如此,老板娘还将豆花种类手写在木牌上挂在店面里,这些创意、“网红”元素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记者看到,坐在一旁的游客吃的都是加了赤豆、蜜豆的创意甜豆花。

抹茶红豆化、五彩蜜豆花...豆花都打创新牌

 

“田子坊的机制很活。”顾晓鸣告诉记者。田子坊的商铺都是从原本的工厂、居民手中租借场地,因此商家入驻门槛较低。商铺不断地更新,也让这里出现了不少创意店铺、餐饮店等。顾晓明认为,由于商家之间存在竞争意识,小吃店也不只是固守着老味道,而是不断创新。田子坊的消费者多为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他们的消费观也促使一批原有的田子坊商铺不断转型,豆花店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说田子坊的小吃超过了城隍庙?顾晓鸣认为,相比田子坊的“活”,城隍庙的小吃店基本上不太有变化,“每次去吃,臭豆腐、小笼包的水准都在下降。”因为缺乏竞争,城隍庙小吃店的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这一点也一直为人所诟病。相较而言,田子坊商家的卖力吆喝也显得更为亲切。

 


 

【田子坊变小吃街,也有人高兴不起来】

 

田子坊小吃店越开越多,在受到一些游客欢迎的同时,却有人高兴不起来。在田子坊一条小弄堂里,就藏着管师傅的豆花铺子。管师傅就住在田子坊,他的豆花铺子七年前就已开张,到现在还坚持着咸甜两种口味。除了豆花,他还卖老虎脚爪和山楂糕。山楂糕也是上海特色?见记者好奇,管师傅有些不好意思:“这里的小吃店都卖山楂糕,外地游客老是问,我们见做起来方便就也开始卖了。”

管师傅和他的豆花小吃摊,现在也开始卖山楂糕和老酸奶

 

说起7年前的田子坊,管师傅记忆犹新,那时候田子坊的工厂已经将场地租给画家,最早的一批餐饮也刚开始入驻。“那时候田子坊文化氛围还是很浓,餐饮店也都是走高端路线。近几年,小吃才开始渐渐多了起来,而且一直在变换。”小吃店开得多,油烟味、高温也给附近居民造成了影响。特别是每晚田子坊内的酒吧都营业到凌晨,让不少在这里居住的老人直呼“吃不消”。

 

另外,创意小吃的质量也有些参差不齐,“很多豆花都做得不正宗。”管师傅说。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一家刚开了一个多月的小吃店。店面也主打老上海豆花,招牌上赫然写着“老上海特色”几个大字。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店里售卖的一种名为“虾扯蛋”的台湾夜市小吃,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海特色。一旁的“老上海糕点店”卖的是抹茶糕、小黄鸭包子等糕点,也和上海特色沾不上边。

虾扯蛋也成了上海特色?

 

“田子坊变化太大了。”游客林小姐告诉记者。她5年前曾经来过田子坊,当时在几家手工饰品店买了不少东西,现在这样的店几乎已经找不到了。“创意小吃店变多了,田子坊倒变得有点像成都的宽窄巷子了,有点没特色。”

特色糕点和上海点心不沾边

 


 

【变化没有固定模式,也不可复制】

 

林小姐提到的宽窄巷子,其实也是旧区改造的典型之一。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了历史保护街区更新,已经成为了成都的著名景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彦伯告诉记者,和宽窄巷子“自上而下”模式不同,田子坊则一度是国内“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的典型。

 

田子坊原名志成坊,过去街区内老式里弄和弄堂工厂共存。当时的田子坊东部是一家针厂,随着纺织业的衰落,闲置下来的厂房在1998年租给了陈逸飞等著名画家,这才让这条默默无闻的小街吹起了艺术风。渐渐地,附近的居民也开始将房屋出租给商户,田子坊也自此改头换面,在民间资本的推动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田子坊壁画上的老式上海里弄生活

 

不过,田子坊的发展并没有固定下来,而是每天都在变化。随着小吃店的增多,现在的田子坊已经和刚成型时不同,甚至有人认为这里已经是第二个城隍庙。李彦伯认为,既然田子坊的小吃文化已经是一项既成事实,接下来应该关注的是针对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升级硬件配套设施,让消防做好相关的应对和准备。

 

“田子坊是不可复制的。”李彦伯告诉记者。上海不该有第二个城隍庙,同样,上海也不该有第二个田子坊。他认为,有些专家提倡“田子坊模式”,要将这种发展模式复制到其他旧区改造上,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每条里弄的历史、结构和居民完全不一样,田子坊的“成功案例”,并不具有太多参考意义。

有些房子里已经悄悄开出了民宿

 

未来田子坊又将有怎样的变化?“现在田子坊里已经开了2至3家民宿了,但都是悄悄进行。”管师傅告诉记者。在他摆摊的小店一旁,已经悄然开出了一家民宿,因为位置隐蔽,每天都有客人来询问民宿的具体位置。记者在民宿网站爱彼迎上搜索,也发现了几家以田子坊、老上海弄堂生活为卖点的民宿,闹中取静的特色民宿受到了不少游客的欢迎。未来,也许在政府的规范下,民宿又将推动田子坊的新一轮变化。

爱彼迎上的田子坊民宿截图

 

栏目主编:李宝花 图片编辑:笪曦
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