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为何这位非洲国家议长参观一大会址说:把历史保存下来是奇迹,我现在理解世界属于中国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17-11-27 08:12
摘要:“我们很好奇,当年在这里开会静悄悄的,为什么今天开会能有这么多党员?”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两位墨西哥游客走进位于兴业路上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问他们,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墨西哥朋友说“知道”,“我们很好奇,当年在这里开会静悄悄的,为什么今天开会能有这么多党员?”

 

 

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自195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一直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安排各国国家领导人、党政代表团的重要参观单位。建馆65年来累计接待观众1585万人次,其中外国观众41万余人次。单今年1月1日到11月14日,就有7500多位外国友人进馆参观。从2008年起,平均每年接待外宾团组30余批,包括外国政府总理、议长、内阁部长、政党领袖等重要客人。

 

 

“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不仅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逐渐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宋依璇说。

 

 

从这栋建筑中感受到党的伟大辉煌

 

 

10月17日,在上海访问的横滨日中友协代表团忽然改变行程,提出要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让饭田助知会长感慨颇多,“中国共产党真是伟大的党,能根据时代要求快速进行改革和调整,这取决于正确的判断力与强大的决策力。”

 

 

“其实,外宾们最关注的点,就是这个最初才十几个人的组织,是怎么由小变大变强的”,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说。考虑到外国友人的知识储备及所处环境不同,在保证讲解质量的同时,讲解过程会做一些微调,让老外更加“有感”。

 

 

比如,在纪念馆展览多媒体屏幕上,动态演绎着兴中会成员谢缵泰绘制的《时局图》。“我们会在这里让外国客人多停一会儿,让他们直观感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情景,这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杨宇说。站在屏幕前,有的非洲朋友说见到了“自己国家的影子”,那个时候他的祖国也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因为产生了共鸣,他们会饶有兴致地继续看下去,深入了解 “一大”的各个细节。

 

 

与此同时,纪念馆在向外宾介绍相关人物时也花了不少心思。说到“一大”,往往会提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但大部分外国人并不清楚他们是谁。因此,在介绍“南陈北李”的同时,纪念馆把讲解重心放在了他们熟悉的毛泽东与周恩来上。在展馆中,挂着一张周恩来等人1921年在巴黎建立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照片,见到这张照片,一位法国游客就说,“这个地方我去过,原来我的国家与这个党也有‘关系’。”

 

 

“我们还会向外宾介绍两位外籍代表马林与尼克尔斯基”,杨宇说,因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外国人往往对老外参加“一大”很好奇,通过介绍二人可以联系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国际背景。由此,中共“一大”召开的国内外背景、重要人物,老外都能有所了解。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事干部吴宁宁对一个细节记忆犹新。今年初,某国政党代表团来参观,当看到96年前的文物整整齐齐地摆在展柜内供游客参观,他们感慨地说,“牢记历史的政党是伟大的,虽然我们党成立时间不长,但回国后所有的档案都要保护好。”

 

 

今年8月22日上午,参观完“一大”会址后,乌干达国民议会议长卡达加在留言簿上写下,“非常荣幸来参观‘一大’会址,能够把这个历史保存下来是个奇迹,我现在理解世界属于中国。”

 

 

“在我们的留言簿上,外国友人用的最多的词就是interesting(有趣)和exciting(激动)”,杨宇说,他们未必能像中国人一样切身感受到这个党的艰难曲折,但依旧能从这栋建筑中感受到这个党的伟大辉煌。

 

 

“除了路上行程之外,几乎每天都泡在档案馆中”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提出,让外国友人听得进去,不仅要用心讲解,也需要有足够史料佐证,包括海外资料。

 

 

2009年6月29日,“马林与中国”展览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行,外方提供包括文物、史料和历史照片在内的118件展品。开幕式上,马林的外孙巴特·桑顿把祖父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时的9件实物捐献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如今,它们静静躺在纪念馆中,供游客参观学习。

 

 

“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从2015年下半年起,组织专家学者分批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和美国查找征集档案资料,带回大量中共早期珍贵档案。

 

 

“我们13天去了4座俄罗斯远东城市,除了路上行程之外,几乎每天都泡在档案馆中”,参与远东之行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张玉菡说。

 

 

在当地,档案馆一般上午九时开门,下午四点前关门,实际使用时间不长。比如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档案馆,学者很早就等档案馆开门,中午就吃个面包对付,一坐一整天。为了尽可能查阅更多的档案,学者们大脑高速运转,常常是一上午或一下午连水都想不起来喝。

 

 

最让张玉菡感动的,是随行的两位老专家王福曾与李玉贞夫妇。他们不仅要和年轻人一起夜间转机,还在档案馆查阅浩如烟海的资料,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这样连轴转,工作强度太大,在行程中老专家都病了两回,但找到了需要的材料,他们都很开心。”

 

 

“这次俄罗斯远东之行收获很大,我们查阅了近百万字的档案资料,其中一些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档案资料均为首次发现。拍摄了500多张档案照片,复印、扫描了大量档案资料,大大丰富了馆藏。”张玉菡说。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作为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出征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开始的地方。接下来,我们还将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方面下功夫,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做好准备”,宋依璇说。

 

文字编辑:张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