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小区墙面上出现20米高的涂鸦,究竟谁干的?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杜晨薇 2017-11-22 09:24
摘要:城市的多元共治意味着并非政府一家对社会负有管理责任,而应该有很多积极的行动者。是否能够通过一些推进自治的部门、机构,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这是关键。

 

栖霞路东方路路口的梅一小区,处在陆家嘴繁华区域的背面。近30年的建造历史让小区房屋的墙面晦暗失色,路人匆匆走过,甚至不会多瞧一眼。


几个月前,靠近天桥的那幢居民楼外墙上,突然“长出”一面高约20米的巨幅涂鸦。画面上,一只雄姿英发、立体灵动的老虎颔首回望,仿佛下一秒要迈进墙壁深处。穿过天桥的人们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下这幅露天“艺术品”,老旧小区因一幅墙绘变成新的都市景观。



不过,想要在街头完成这样大体量的艺术作品并非易事。改变房屋外观,要经过谁的同意?作业车开到墙边,可能引起占道,需要谁的许可?绘画者登高近20米,安全谁来负责?社区里一个微小改变的背后,究竟是哪些人、哪些力量在起作用?它们之间又是怎样互补合作的? 
 


带着民间创意当“说客”


目前,在整个陆家嘴街道,像这样的巨幅墙绘已经完成了4幅,它们为沧桑的老房子增添了艺术气质,也给老旧小区微改造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路径。


以老虎墙画为例,最初的创意来自国内一家墙漆公司。他们向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表达了免费为住宅建筑提供墙面涂鸦服务的意愿,并联系了国内外知名的绘画艺术家。基金会反复斟酌,最终将艺术墙绘与老旧小区微更新项目结合,主动出面完成各环节协调工作。



一手推进墙绘项目的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前秘书长焦兴旭告诉记者,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虽是独立于政府、企业的民间组织,以服务社区需求立足,但天然具备协调和粘合官方力量与民间意见的枢纽作用。


在征询创意环节,基金会借由街道的支持,获得了群众信任,做了大量需求调研,甚至吸纳了来自各行各业志愿者的思路;在向相关机构‘推销’创意、寻求政府许可时,基金会的路径和渠道也较其他外部力量更为顺畅。“创意、资源来自民间,政府保驾护航,能够给社区带来真正新鲜的改变”。 


经过前后数周的意见征询、磨合,最终,陆家嘴街道下属分管街道风貌的部门对艺术家的作品创意和内容予以认可;当地城管署批准同意创作期间室外作业车部分占道施工;小区居委会、业委会、所涉房屋业主对创意和创作行为表示了赞同。正式施工一周后,梅一小区拥有了这一高辨识度的街景。


在近日同济大学主办的2017“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点评了墙绘案例,并表达了观点:国内社区中,创意的、新鲜的点子常常来自民间,但能否落地要通过官方机构解决一个“安全性”问题。承担沟通桥接职能的社区基金会等自治组织,恰恰可以为民间创意找到合理合法的实践路径,是完善居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动员专业的力量,办社区的“小事”


自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配套文件明确鼓励街道、乡镇探索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以来,上海目前已成立超过40家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社区基金会。

 

焦兴旭告诉记者,就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而言,尽管成立之初设想的广泛吸纳第三方资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义并没有充分显现,基金会自接受陆家嘴街道100万注资后,仅零星收到几次社会捐赠及委托,但对社会各方资源的整合、社区更新操作路径的探索,以及社区参与力量的动员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入手空间更新项目前,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常态化运作了白领剪下头发,为癌症患者定制假发的“青丝行动”以及婚庆鲜花二次利用,赠予社区老人的“余香rose”等社区参与性项目。这些活动的思路大都来自于国内外已有的社区实践,整合利用的也是街道内现成的资源,凭借有趣的形式吸引了各行业、年龄段的社区参与者。
 

去年3月,已积累起相当数量“粉丝”的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碰到了一个特殊的社区需求。福山路商城路口一家健身房企业主动找到街道,希望出资对其门店前的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提升。 因该路段毗邻地铁站,人流量大,周边社区居民途径率高,一旦改造可提升街区活力,多方受益。最终,街道承接项目,并转手给基金会具体操作。


与组织常规的社区活动不同,空间更新不能光靠“人多力量大”,需要有规划专业团队把关和推进。通过基金会志愿者招募的平台,社区内多名具有设计经验基础的专业人士被挖掘出来。经过现场踏勘和场地分析,福山路项目很快有了初步方案。 


前期设计完成后,基金会项目组又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在项目相关的几个居民区开展参与式规划活动 。长期居住并工作在福山路400米半径区域内的居民,有上百人参与到问卷调查中,对改造后空间应该具备的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经基金会联系推荐,最终,同济大学景观系的专业团队介入,引导居民、设计师参与完成项目的深化设计。经过专业设计的空间改造项目不再停留在基本的环境改善层面,连同周边街区的夜间采光、停车、行人动线、后续环境管理等问题也一并有了专业化、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于海教授进一步指出,城市的多元共治意味着并非政府一家对社会负有管理责任,而应该有很多积极的行动者。是否能够通过一些推进自治的部门、机构,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这是关键。


目前,改造后的空间命名“跑道花园”,已成为当地居民开展街头沙龙、趣味运动会等业余生活的重要场所,也为街道将来准确对接专业团队、快速动员居民参与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操作路径。

改造后的“跑道花园”。

文字编辑:栾吟之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