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聚焦“中国制造 2025”: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大国”如何转身“强国”?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17-11-08 20:29
摘要:“有人问我,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两个规划有什么区别?”钱锋坦言,他觉得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包含的远远比德国工业4.0还深刻。

 

在今天上海市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智能制造论坛上,各路专家学者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话题,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本次论坛由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市经信委和普陀区政府等单位共同参与承办。

 


我国着手落实188项智能制造国家相关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我们为了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做了一些卓越成效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推进体系,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出台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以联合体方式实施智能制造方式,突破和应用了500多项关键性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同时开展188项智能制造国家相关标准的工作,开发了500余项工业软件;此外,还在上海、沈阳、天津等地与德国相关机构开展了培育园区、培训基地等项目合作。华为、海尔等也与美国GE、德国SAP、西门子企业开展了大量产业标准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辛国斌看来,智能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各国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都面临着标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等一系列难题和挑战。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基础条件发展环境不同,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

 

据悉,工信部下一步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企业为主、政府引导,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升级,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制造2025比德国工业4.0内涵更深刻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分析,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流程工业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我们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的要推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流程工业结合起来,实现智能制造。

 

“有人问我,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两个规划有什么区别?”钱锋坦言,他觉得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包含的远远比德国工业4.0还深刻。中国制造2025实现我们国家的生产,生产管理影响模式的变革,内涵非常丰富。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出台了系列的计划,比如有“互联网+”计划,互联网+协同制造计划。

 

现在我们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同时也处在好的时机,信息化技术发展很快,因为“一带一路”国家资源非常丰富,我国65%的石油全部进口,怎么样把先进的技术深度融合以后变成先进的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等等,这都是促使我们国家流程工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机遇。

 

    钱锋觉得,首先要解决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构成问题原料市场、产品市场跟加工构成要紧密结合起来,应该随着市场的变化敏捷地改变加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使得价值链最大化;同时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迫切需要研究全流程,从原料进来到产品出去,必须建立全流程优化和调控的机制,保证生产构成能耗最小、物耗最少,安全系数比较高,环境满足国家的要求;此外,要保证生产的安全、环保在这个前提下追求企业的价值链最大化。

 

智能制造产业对制造企业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一个系统结构。首先要搭建一个能够进行智慧决策的智能平台,包括产品、原料各方面,这个平台基于工业云软件打造的信息物理系统。这其中有8个关键技术,包括信息如何检测,信息如何集成,如何运用信息和数据去优化决策,如何把决策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如何实现人机交互多目标,以及如何实现安全环境的逐级监控和溯源等等。钱锋介绍说,最终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自动化等特征,企业也要达到敏捷化、有效化、绿色化和安全化。

 


普陀重点打造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

 

上海具备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正在积极开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带动上海制造业的动力转换。而普陀区作为上海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和老工业基地,也在积极顺应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积极对接国家和市产业发展战略,立足普陀区的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

 

普陀区区长周敏浩说:“我们选择将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作为‘十三五’期间重要打造的产业之一,而且我们有一些优势。”首先,普陀区具有空间优势,在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比较大,55平方公里中,具有工业生产研发和商务办公的空间,载体丰富。普陀区在桃浦腾出了4.2平方公里空间,智能制造园区距离市区不远;普陀区还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横跨中环线、内环线、外环线的城区,能够便捷的到达长三角许多城市;普陀区还具有科研优势,有上海电科所、中电科等,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大院大所17家,还有重点高校。

 

周敏浩说,普陀区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领域影响力逐渐扩大。2015年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总部落户普陀,2016年普陀还发起成立机器人检测联盟,打造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园,目前集聚了30余家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了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联盟。

 

周敏浩还在论坛上介绍了普陀区的扶持政策:“普陀区坚持普惠政策和专项政策相结合,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支持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比如,普陀出台了专项10条政策,并对相关产业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的支持,下一步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创新监管、改进服务和专项扶持上不断提升政府的工作水平。

文字编辑:王志彦 图片编辑:周寅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