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观察 | 这场高技能的“奥运会”,为什么上海非办不可?
分享至:
 (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17-10-14 06:35
摘要:当世界技能大赛真正花落上海,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份喜讯会成为一种风向标,带来更多更深层次的转变。


“上海!”随着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念出那个名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主办权归属终于尘埃落定。2021年,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才,将在上海舞台上,展现技能风采。

 

世赛选择了中国,世赛拥抱了上海。根据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两步走”目标,2021年,正是实现第一步“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开启第二步“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的关键节点。这个特殊时点上,办一场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会给这座城市带来特殊的影响;而从辛苦筹备到成功办赛的过程,也将与科创中心建设同步呼应。

 

办技能大赛,意义不只在办赛,更有战略思考。要在科创中心建设中有新作为,人才战略是根本。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则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湛技艺亦非朝夕之功。以世赛的举办为契机,代表世界最高技能水平的选手齐聚上海,通过卓越技能的比拼、展示,更多的企业和技能劳动者将受到鼓舞,提升技能水平,更多的青年也将参与到技能培训当中,从而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

 

而更值得期待的是,办这场技能界的盛会,能重塑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同,进而巩固一种尊重劳动、崇尚创新的社会风尚。

 

这几年,“工匠精神”成了一个热词。它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中国质量、实现“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工匠精神”也是上海的一张名片——回眸历史,以“钻头大王”倪志福、“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中国高级技师第一人”刘海珊、“抓斗大王”包起帆等为代表的一批上海工匠,让“上海师傅”的金字招牌享誉全国,更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时代迁移之间,人们对“工匠”的认知并不稳定。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今天,也有人发问:工人是不是终将被机器人取代、技能也将不那么重要?

 

答案应该是明确的——机器人也许会取代大部分人工,但高技能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明白这一点,恰恰需要扭转一种偏见。以往提到工人,总有人将他们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挂钩,但技能人才的真正炼成,靠的不仅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更需要创新思维的引领。创新能力,已成为一名新时代工人所应当具备的特质,科技含量再高的产品,也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发明创造。不久前选拔评出的94名2017年“上海工匠”,其显著共同点就是“涵盖领域广、技能水平高、创新能力强”。

 

此次上海申办世界技能大赛的5名形象大使之一、上海宝钢股份公司热轧厂高级技师王军曾有一句名言:“要像科学家一样做工人。”这是他从业30多年的信条,也是成就其188项国家专利的基本信念。技术的发展会催生更高技能的人才,也只有日趋精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才能适应产业的一次次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的技能人才队伍正蓬勃发展,结构也进一步优化,目前已拥有技能劳动者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4791万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2700万人。不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力资源总数还不到10%,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当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总数的2%。长期以来“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依旧制约着青年投身高技能岗位,也制约着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持续壮大。而当世界技能大赛真正花落上海,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份喜讯会成为一个风向标,带来更多更深层次的转变。

 

(本文编辑:朱珉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字编辑:朱珉迕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