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荒原变林海:美术摄影作品记录塞罕坝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余晨扬 2017-10-10 20:07
摘要:这次展览,由40多位知名美术摄影艺术家赴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进行采访创作的成果组成,展示了当年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感人瞬间和今日塞罕坝的四季大美风光。

“美丽的高岭——塞罕坝”中国文联知名美术摄影艺术家赴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风创作作品展10日在北京开幕。展览由中国文联、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美协、中国摄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历时6天,本月15日闭展。

 

 

这次展览,由40多位知名美术摄影艺术家赴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进行采访创作的成果组成,展示了当年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感人瞬间和今日塞罕坝的四季大美风光。在短短几天的采风中,艺术家们被林场建设者艰苦奋斗的事迹深深打动,在“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鼓舞感动下,激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专注创作,精心打磨,创作出一批优秀美术摄影作品。

 

参加塞罕坝采风的艺术家代表发言。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当时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自清朝后期至解放初期,森林植被遭遇天灾人祸,高岭不再美丽。“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城了那时塞罕坝的真实写照。

 

1962年,来自全国的369名第一代林场创业者,改变了那时的荒凉,开启了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荒漠上植树造林的伟大征程。他们在塞罕坝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马架子、睡地窖子,为的就是种下一棵棵树,恢复绿水青山。这一来就是55年,这一扎根就是三代人。

 

如今的塞罕坝,人工林面积达112万亩,已是望不见尽头的茫茫林海。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美术系教授孙浩回忆说,在写生中,通过与林场劳动模范交流,感到他们都非常谦虚朴实。林场工人表示,林场有今天的成就,不是我们几个劳动模范个人的成绩,是三代林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孙浩教授询问过一位普通工人,问他想不想离开这片林子,他的回答很朴素,他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虽然条件没有城里好,但这里的绿水青山也是城里人不易享受到的。在与林场职工的交谈中,他们从未提及这里生活条件有多艰苦,或者家里有什么困难,而是一门心思只想把这一大片林子守护好,建设好。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认为,塞罕坝机械林场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它的示范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本身,更在于创造这个奇迹的内在精神力量,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绿色发展的精神旗帜,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的能量。

 

 

此次展览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和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批示精神,以艺术的视角和形式反映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发展的突出成就,展现林场建设者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发挥文艺作品的启迪和激励作用,努力营造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良好氛围。

 

题图说明:观众参观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风创作作品展。

文字编辑:樊江洪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