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国庆期间,上海康城多名居民联名致电本报要求表扬一名74岁的老人……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家琳 李雪  2017-10-07 06:00
摘要:假日期间,闵行莘庄镇上海康城小区刘培昌、韦众力等居民一起致电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齐声夸赞吴老先生……

“74岁的楼组长吴德强老人一刻也不闲着。长假期间,他在底楼大厅布置小彩灯,还在自制的宣传公告栏里张贴节日安全注意事项……居民大伙有了他,就好比免费请了一位贴心好管家。”10月6日上午,闵行莘庄镇上海康城小区刘培昌、韦众力等居民一起致电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齐声夸赞吴老先生,“眼下他还办起了‘康馨苑’议事活动室,让不外出旅游的居民共享热闹。”

 


他有创意,堆物处变身楼道活动室


上海康城一度是本市最大的居民小区,入住居民现也有5万左右。记者走进莘松路958弄大浪湾道24号,只见底楼大厅干净整洁,靠墙摆放了两套沙发,还被分别套上了米白、浅灰色的套子。居民周重仁说,如果碰上主人暂时不在家,访客可以在沙发上临时歇脚,这可都是老吴带领大家布置的。


大厅一侧墙上宣传公告栏边,是一扇大门,门上“康馨苑”三个大字赫然在目。门内近30个平方米屋内,居民有的看书,有的读报,有的欣赏书法,桌上还摆放了瓜子、糖果、小点心等,其乐融融。


楼道里怎么会有这样的地方?原来,有一回整治楼内环境,细心的老吴发现底楼边有一间堆满了废旧杂物的屋子。他仔细调查,发现其属于大楼居民共用面积,他想能否成为大家公用的活动室,“托老”还“携幼”?他征得居委和有关部门许可后,又不厌其烦地跑上跑下,遍征大楼17层、共70户居民的意见。在得到70%以上居民同意后,老吴带头并发动大家捐钱捐物,添置了活动室内各类设施。“康馨苑”议事活动室成了居民楼内即可休闲娱乐的新去处,这也成为了上海康城近300幢居民楼内的首创。

 

74岁的吴德强和“康馨苑”居民议事活动室。

 


他还是好管家、好保姆,身手不凡


记者在楼内看到。每层楼面公共走道的临窗处,都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盆花。既美化了环境,还防止了乱堆物占道。居民黄女士说,这都来自老吴的创意和他带头力行的结果。居民陆女士说,每天,老吴都会在楼内从上到下,早晚各巡检一次。尤其是在晚上,他会在大门口待上好长时间,看到陌生人进出,不忘多问一声。


老吴不仅是大家的安全员,还是一位出手不凡的维修工。居民想处理旧沙发,可沙发太大,无法进出电梯。老吴用锯子等工具事先拆分,待沙发平安运出电梯后,他会再次拼接还原,模样如初。


楼内居民一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吴。去年6月的一天零时左右,年逾九旬的冯福根老人血压突然飙升至“220”,他老爱人急忙找到老吴。老吴当时刚拔完两颗牙,可他并没推辞,而是立即赶到冯老家中。眼看冯老不省人事,老吴想,“120”救护车一时半会可能来不了,于是不顾身体不适,立刻到楼里有车的邻居求助,最终得以将冯老及时送到了闵行区中心医院。


在医院,老吴忙着交钱、挂号、办理各种手续,还帮助查看医疗仪器,并不断擦拭冯老吐出的污秽。次日早上7时,待冯老病情稳定,可以回家时,老吴又将老人护送回家。

 

在吴德强的提议下,残障人士进出通道的转弯处得到了加宽。

 


他和众邻里早已是一家人


当居民们获悉老吴是同济大学退休的工会干部时,联名向同济大学写了一封感谢信。在信末的署名中,记者看到了有4位来自隔壁23号楼的居民。其中的李女士说,老吴也经常热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如他们大门前的路灯坏了,就是老吴第一个请人来修理的。大家都说,和老吴在一起,感觉又回到了从前住老弄堂、老房子的时光。最主要就是改变了大楼内居民之间“擦肩而过不说话、楼上楼下不知姓”,重新学会了邻里善处、相互尊重,懂得付出。


每天乐呵呵的老吴也有自己的伤心事。今年4月,老吴老伴患病不幸过世,女儿坚持让单身的他回市区居住,毕竟老吴也是望“八”之人了。可老吴拒绝了,他说和众邻里“都已经是一家人了,舍不得离开这里啊。”

 

吴德强和居民在“康馨苑”共享欢乐。

文字编辑:毛锦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