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北京新版规划增加“一核一区”,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迈进
分享至:
 (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樊江洪 2017-09-29 20:46
摘要: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近日获得中央批复。新版规划的期限,由2030年改为2035年。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由“一主一副、两轴多点”改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增加了“首都核心功能区”和“生态涵养区”。

        北京市政府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近日获得中央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记者注意到,与草案相比,新版规划的期限,由2030年改为2035年。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由“一主一副、两轴多点”改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增加了“首都核心功能区”和“生态涵养区”。同时,规划主动对接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将之称为北京未来发展“一翼”,要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比翼齐飞。

 

        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北京与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首都”二字,北京的发展建设要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实现以“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

        新版总体规划开宗明义: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随之,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予以明确: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规划继而明确了北京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将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专家指出,从时间节点看,三个阶段性目标基本对应了中国“两个100年”宏伟目标,而2035年的目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怎样建设首都?

 

        北京新版总体规划通篇贯穿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科学统筹不同地区的主导功能和发展重点,提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了核心区功能重组、中心城区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平原地区疏解承接、新城多点支撑、山区生态涵养的规划任务。

        具体来说,“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一主”指的是主城区,即城六区,是“四个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一副”即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将与河北雄安新区一道形成“比翼齐飞”新格局。“两轴”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要以两轴为统领,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的秩序,展现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多点”是指位于平原地区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个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一区”即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要将保障首都的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

        对于北京市中心城区,即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城六区”, 规划提出了“三减、三增、三严控”的建设管控要求。“三减”指中心城区要减少常住人口规模,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减少产业用地;“三增”指增加居住用地,增加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增加绿地等公共空间;“三严控”指严控规划总建筑规模,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严控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的高度和选址布局。

        专家指出,新版总体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跳出北京看北京,放眼京津冀广阔空间来规划北京的未来,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另一个特点是主动对接并支持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包括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合作打造中关村科技园区新区、公共服务全方位合作,共同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

 

        “大城市病”怎么治?

 

        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过高、大气污染、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大城市病”,制约着首都北京可持续发展。

        要治病,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为此,新版总体规划确定了“三条红线”。

        第一条线是人口总量上限。坚持以水定人,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第二条线是生态控制线。到2020年,北京市生态控制区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例要达到73%,到2035年达到75%;第三条线是城市开发边界。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由2015年的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腾退减量后的用地要更多地用于增加绿色生态空间”。

        相应地,新版总体规划第一次提出,“聚焦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生产空间要集约高效”,腾退低效产业用地,以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来支撑。“生活空间要宜居适度”,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职住均衡。2020年全市城乡职住用地比例由现状1:1.3调整为1:1.5以上,2035年调整为1:2以上。“生态空间要山清水秀”,加强平原地区植树造林,让森林进入城市;建设成网络、高品质的公园、绿道和蓝网水系,让市民更加方便亲近自然。

        围绕广大市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境、交通等热点难点,新版总体规划以“大城市病”治理为突破口,提出综合破解方略。  

        住房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加强需求端有效管理同时,加大住宅供地,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使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未来五年新供应各类住房150万套以上。其中,产权类住房约占70%,租赁类约30%。产权类住房中,商品住房约占70%,保障性住房约占30%。商品住房中,共有产权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约占70%。共有产权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户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人口。

        交通方面,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加强交通需求调控、完善城市交通路网、鼓励绿色出行,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将不低于80%。

        环境方面,坚持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全力治理大气污染。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到2050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全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更加重视消防、防洪、防涝、防震,增强城市韧性。

        公共服务方面,坚持提供更平等均衡的公共服务,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到2035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社区,都能享受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带来的便利。深入推进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每区都会有三家医院和高等院校。

        历史文化怎么保护?

 

        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如何通过保护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新版总体规划建立了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通过保护传统中轴线、保护明清皇城、保护原有的街巷胡同格局、恢复历史河湖水系、严格建筑高度管控、保护重要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保护老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等,使老城的整体格局、传统风貌更加清晰。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打造文化魅力场所、文化精品路线、文化精华地区相结合的文化景观网络,将老城建设成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规划明确提出,“老城不能再拆了”,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整治提升背街小巷,让街巷胡同成为“有绿荫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

        同时,新版规划特别重视城市设计,建立了特色风貌分区。提出要留住北京壮美的天际线,严格控制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选址布局。要加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建筑设计要体现多样性,把控总基调,避免贪大、媚洋、求怪。

 

        北京,这座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大都市,正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迈进。

 

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