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访谈 > 文章详情
快访|亲历者笑怼国外所谓中国高铁抄袭说:请别酸溜溜,380A近千专利在美登记确认
分享至:
 (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泉真 2017-09-21 09:51
摘要:“正因为有这个底气,我们才做了这件事。如果真像他们说的,我们干嘛还去国外申请专利?”

“复兴号”今日在京沪高铁率先开启350公里时速运营时代,自主创新领跑全球。专家难忘:在2009年出版的德国业界权威出版物《铁路年鉴》中,刊有一张2008年通车的中国京津城际高铁的彩色照片,可是照片下面的说明是这样写的:“德国高铁ICE3型车的VELARO号在中国的化名就是‘CRH3’”。

在2009年出版的德国业界权威出版物《铁路年鉴》中,刊有一张2008年通车的中国京津城际高铁的彩色照片,可是照片下面的说明是这样写的:“德国高铁ICE3型车的VELARO号在中国的化名就是CRH3”。

 

事实上,且不论“复兴号”已完全自主创新、彻底摆脱“引进”阴影,即便是CRH380A“和谐号”,其实也早已通过美国著名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的严格审核,近1000项技术专利被登记确认。当初主导牵线促成专利确认一事的上海铁路局原局长、时任中国铁道部驻美高铁项目组组长刘涟清,昨日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独家采访、披露这段亲历时,电话里笑出声来:“国外这种个别说法,听上去有点酸溜溜嘛。”

 

上观新闻:当时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件事?

 

刘涟清:2009年底到2011年底,我是铁道部中美铁路协调组长,负责和美国政府及企业间开展交流与合作,也希望帮助中国高铁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当时的奥巴马政府很积极,声称要修多少多少高铁,所以我们和美国政府及不少大企业之间有很多交流。就在这种交流中,他们提到了中国高铁的知识产权问题。虽然当时我们高铁的发展势头很好,成果不少,但毕竟还没有现在这么臻于完善,尤其2011年“7· 23”事故,被有些人心怀叵测拿来炒作。所以当时人家就问,你中国高铁有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说白了,言下之意就在问是不是抄袭人家的。

 

上观新闻:也所以会有说是“化名”。

 

刘涟清:客观地说,初期确实有在技术上与引进方相互学习、共同研发的阶段,但我们绝不是偷来的技术。我们是拿钱、拿市场买来的换来的,是光明正大的、摆在桌面上的正当交易。技术专利是商品,在你手里是你的,我把钱给你,你把商品给我,这就是我的,根本不存在什么抄袭,更不是所谓悄悄地剽窃。何况,我们并不止步于此,并不满足于这些现成的技术,而是通过消化吸收再研发创新,使它成熟、升级、适合中国国情,进而成为我们自己的技术。

 

上观新闻:有报道说,有的引进厂商只提供图纸,只要求按图生产,并不解释原理。

 

刘涟清:对方是这样做的,而我们并不是仅此而已,如果这样就一点创新也没有,而是再创新、再提高,说实话,不少已经和原来引进的面目全非,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技术体系,性能已经远远高于原来,这是客观事实。为了更有说服力,当时我们就建议中国南车和其他相关单位组建联合体,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检索和登记,聘请了美国比较权威的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认认真真,逐项核实,最后一共梳理出了近1000项技术专利,在美国进行了登记和确认。这些关键技术和别人的不一样,是我们自己的。可以拍拍胸脯,堂堂正正地有这么一个地位。

 

上观新闻:这么多年过去,后来情况怎样?

 

刘涟清:这件事应该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解答了美国同行的疑问,截至目前也没听到世界上有谁从法律层面上提出中国有侵权行为。

 

上观新闻;这件事其实对今天我们许多方面“走出去”有普遍的启发性。

 

刘涟清:我想说,正是因为有这个底气,我们才这样做了。如果真像有的人所说是抄袭,我们怎么会去国外申请专利。中国铁路人是通过艰苦的努力,开发、研发、升级,创新出远远好于你的东西。国外有些人的说法,是不是有点酸溜溜?外行一听,似是而非,其实真正从法律上推敲是站不住脚的。

 

文字编辑:陈抒怡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