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不是癌症的癌症”:你并不了解的“蜂窝肺”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艳辉 2017-09-19 18:03
摘要:他们的肺像一张被无形勒紧的网,束缚着日常的行动和生活。对于常人来说再自然不过的“呼吸”,却成为他们四处奔走渴望要达成的目标。

不能爬楼梯,一爬就气喘;不能干家务,一动就急促咳嗽;连吹肥皂泡也成了一种奢望。有一群患者,他们的肺像一张被无形勒紧的网,束缚着日常的行动和生活。对于常人来说再自然不过的“呼吸”,却成为他们四处奔走渴望要达成的目标。

 

今年的9月16日至24日是特发性肺纤维化世界周,本市举办的一场主题行为艺术活动,用一个巨大的蜂窝肺直观展示了患者的肺部情况。专家呼吁,有以上症状者,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做个高分辨率的CT检查来明确诊断。

 

 

► 被束缚成“不是癌症的癌症”

 

不能爬山,不能干体力活,一爬楼梯就气喘,呼吸急促,常常咳嗽,这些都是61岁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戴先生四年来的生活常态。

 

2013年,家住湖北宜昌的戴先生由于糖尿病住院,在体检中发现患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当地医生告诉戴先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5年,一旦发生急性加重,病情将快速进展以致死亡。为了寻求一线生机,戴先生从宜昌转诊到了上海肺科医院。四年的治疗中,戴先生所幸没有发生危及生命的急性加重,但是他的病情仍然在不断恶化,他感到上楼梯越来越困难,每爬两级台阶都要停下来喘几分钟,不得已把家从四楼搬到了二楼。

 

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惠萍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疗现状不容乐观,患者的肺部组织会变厚、变硬、以致出现疤痕,使患者的肺呈蜂巢状,又被形象地称为“蜂窝肺”或“丝瓜筋肺”。有近一半患者在确诊后的2-3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低于30%,所以常被称作“不是癌症的癌症”。

 

► 首诊时近一半患者被误诊

 

特发性肺纤维化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且男性多于女性,像戴先生这样在早期被正确诊断的患者属于少数,绝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典型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肺功能逐渐恶化,症状才会显现出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任蒋捍东教授指出,特发性肺纤维化起病隐匿且病因不明,吸烟、环境暴露、胃食管反流及遗传因素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患者从首次症状出现到被明确诊断,通常被延误1-2年,首诊时有一半患者会被误诊为慢阻肺、哮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肺部疾病。一旦患病,肺功能将呈现持续地不可逆地恶化,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威胁生命。

 

► 早诊早治是诊断的关键步骤

 

有临床试验表明,即使是早期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也会发生肺功能下降,而抗纤维化治疗可以减少大约50%的肺功能下降。所以早诊早治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蒋捍东教授呼吁:“当有比如缺氧、呼吸困难、干咳、气短、体重突然减轻、嘴唇发紫以及杵状指等症状出现时,就应怀疑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疑似患者,应当及早到医院呼吸科就诊。”

 

由于患者的肺脏无法像健康人一样扩展自如,氧气难以进入体内,随着疾病恶化,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咳、气短、疲乏无力、经常感冒、杵状指、体重减轻等症状。李惠萍教授再三强调,对于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做彻底分析和排除之前,不要排除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可能性。当患者出现杵状指,肺部细湿罗音;高分辨率CT检查出现肺容积缩小,下肺蜂窝影(蜂窝肺);动脉血气检查结果为低氧血症,就应该高度怀疑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在李惠萍教授看来:“患者除了常规的综合治疗手段以外,抗纤维化创新药物的问世,也会通过抑制肺纤维化,减缓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进展。”

 

文字编辑:许莺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