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绍兴72岁农民西北治沙:6日将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大会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向凯 2017-08-31 14:22
摘要:这些年来,他治沙都是自掏腰包,他常备一大一小两个行李箱,大的冬天用,小的夏天用,还有一个磨破了的手提袋,有事提起来就往西北跑。

9月6日即将在鄂尔多斯市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将会有来自绍兴嵊州的农民娄志平展示他的治沙技术。曾几何时,娄志平不过是学了园林绿化手艺、搞点小发明的农民,偶然一次机会去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见识到沙丘的厉害——黄河边上,十多米高的大梨树,沙丘过来,竟被埋得只剩一丁点树枝露出。那是2004年,他59岁,下决心治沙。十多年过去,他竟然在治沙领域获得30多项专利,部分治沙技术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两地科技厅的成果鉴定。  

娄志平展示他在治沙领域的专利证书。向凯  摄

很多人不理解娄志平,包括他的家人。这些年来,他治沙都是自掏腰包,他常备一大一小两个行李箱,大的冬天用,小的夏天用,还有一个磨破了的手提袋,有事提起来就往西北跑。每年差不多有小半年时间,娄志平都窝在西北的沙漠周边,在城镇住宾馆,到了沙漠便借宿农家。他干活的地方距离居民区至少几十公里,常要在当地租越野车进去。去沙漠对他而言,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他有不少在沙漠里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他正努力粘上陷落沙里的鞋底。翻看这些照片,他哈哈大笑。  

 

最初,他只看到沙漠化严重,流动沙丘很厉害。而沙丘为什么流动,怎么治理,说不清。如今,他研究出来的法子是“沙障”,他设计的拦沙网一般高30—50厘米,布置在沙丘顶端。为了降低成本,材料从铁丝网、铁皮到塑料网,不断简化。2013年8月,他发明的“悬袋网沙障”试验成功,“上部是高于沙漠地表的八字形网笼,下部是埋嵌在沙漠中装满了沙的底袋,像悬挂着的袋子,即使风再大也不会被吹倒。”娄志平介绍。在腾格里沙漠等地,他建起近十个沙障样板,最长的5公里,在沙丘顶部蜿蜒如长城。在娄志平看来,流动沙丘就像一头牛,沙丘线是牛鼻子,在沙丘顶部设置一道沙障就相当于多了牛绳子,牵住牛鼻子。  

娄志平展示他制作的风洞实验设备。向凯  摄

内蒙古农业大学专攻沙漠学的教授马玉明告诉记者,今年6月底,娄志平跟他介绍在流动沙丘顶部设置沙障时,他大吃一惊,认为是创新。

 

但是,这项技术同样引起不少争论和质疑。娄志平的微信里有3个“治沙群”,里面大多是治沙方面的专家学者,讨论问题,针锋相对。有人认为娄志平的技术是天方夜谭,指出沙丘堆积之后会坍塌,起不了作用;娄志平便会用手机打出几百字来论证。“我不怕质疑。”他说,希望更多专家学者来跟他交流技术。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坪花卉研究所所长徐礼根,正专程陪同娄志平赴内蒙古考察治沙样板工程。他对娄志平的技术抱有很大期待,希望未来能解决“穿过荒漠地区的铁路公路会被流沙掩埋”的难题。但他也为娄志平担心,这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规格很高,“凭他一介农民在那里讲话,人家很可能不相信。”徐礼根说。  

 

娄志平不太担忧,他自认“底子足”,跟国内外专家学者打交道,哪位都不怕。或许,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当下,我们需要更多娄志平。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文字编辑:孔令君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