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老小区里开了个“时尚会所”:这里有敞开式书吧和一大片宽敞明亮的花园阳台
分享至:
 (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7-08-26 16:44
摘要:江南邻里汇所在的大楼最早是江南造船厂的老年职工活动室和江南新村卫生站,街道把存量建筑盘活后,重新装修、加固了这栋老大楼,才有了如今这座高三层、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家门口客厅。


“第一次走进来发觉环境这么好,忍不住走来走去,想把每层楼都看个遍。”


钱治华今年71岁。1977年3月,新婚不久的老钱住进江南二村,和不少江南造船厂的职工们成为了邻居。40年过去,江南新村从当年颇“扎台型”的工人新村,到如今已显陈旧的“高龄”小区,老钱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再宽敞点,“有客人来,不怕没地方坐。”


今年5月,钱治华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不止是老钱一家,整个小区的居民都有了一间新“客厅”:位于大木桥路600弄55号的斜土街道江南邻里汇。


生活比年轻时更“扎劲”
 

气温接近40℃的高温天里,钱治华却在下午最酷热的时候出了门。
 

“刚才他们打电话来,说别人代写的课程表字不清爽,还是要我去重写一下。”老钱口中的“他们”是居民区的社工,“课程表”是每周不同时段居民们的活动内容,而他急忙赶去的地方,正是小区刚开门不久的“公共客厅”邻里汇。


跟随老钱踏入这座“大客厅”,本以为是只个加强版的老年活动室,没想到三层楼高的邻里汇,仅一楼大堂就像一个时髦的休闲会所。入口处设计简约、色彩明快,接待前台的一旁就是老钱正着手修改的“活动日志”。仔细一看,法律咨询、家政服务咨询、“众创空间头脑风暴”、中国话、太极拳、“小苗成长营地”等活动填满了几乎所有空格,涵盖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需求。
 

“早上八点半开门,我们来卫生站看病,中午医生帮我们去医院拿药,下午我们直接来邻里汇取药就行。”钱治华介绍,江南邻里汇所在的大楼最早是江南造船厂的老年职工活动室和江南新村卫生站,街道把存量建筑盘活后,重新装修、加固了这栋老大楼,才有了如今这座高三层、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家门口客厅。一栋楼里结合了社区就医、健康咨询和种类繁多的兴趣活动,是吸引居民们前来的主要因素。


翻看钱治华的“课表”,周一参加社区法律咨询小组学习,周二和周四固定来邻里汇做志愿服务。而老钱每周三、周五参加的书画、篆刻、太极拳、八段锦等课程,都由居民自行商议“点单”,再由社区学校提供服务。6月初有老同事来看望钱治华,老钱还把客人带到邻里汇二楼活动室,两人喝茶、叙旧、看书报杂志,让老钱感到久违的惬意。


“以前来老年活动室也就是打牌、下棋、聊天,现在邻里汇里有这么多活动,生活比年轻的时候更‘扎劲’(有趣)了。”
 


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江南邻里汇的一楼设有社区卫生站、老年助餐室、健身房、健康咨询站和聊天吧,二楼是大活动室、露台和拥有10张床位的长者照护之家,三楼则是晚托班教室、敞开式书吧和一大片宽敞明亮的花园阳台。


记者采访时,来自社会公益组织“小苗成长营地”的几位年轻成员正在阳台侍弄几盆薄荷和迷迭香,当天下午,他们就要为小区里10余位小朋友上一堂植物养护课程。自6月23日首堂课以来,仅两个月,“小苗成长营地”就成为邻里汇人气最高的项目。每周五下午,10余位江南新村的“小居民”都会来三楼书吧学习植物认养、咖啡渣制肥等知识,撰写观察日记,周末再与父母一同来邻里汇为认领的花草浇水。


负责人何京洋介绍,今年初他们偶然发现,徐汇区政府正在斜土街道等地试点“邻里汇”项目。于是,长期从事园林设计与创意设计的他们主动请缨,参与大楼的改造设计。如每层楼都有的一整面“手指运动墙”就出自他们的创意,墙上数百个小方块可随意移动拼贴成像素化的动物、图形和文字,既方便老人活动手指,孩子们的学习体验也顿时变得生动有趣。

“小苗成长营地”团队为邻里汇设计的“DIY墙”,居民可自由组合彩色方块拼贴成不同图案

 

专业的事还是应该由专业的人做。”斜土街道党工委书记章红兵表示,2014年上海出台《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后,各街道都在探索如何将社会组织专业资源引入社区,提升社区服务品质。邻里汇正是“政府订标准,社会组织具体做”的一项重要尝试。

 


打造新型“亲邻社会”
 

江南新村目前约有2500户居民共1.1万余人,其中有700家是租户,约3000人。章红兵感慨,复杂的居民结构、年轻化的租户层次和不断涌现的两新组织驻区单位,让街道、居委都意识到,“再用老办法与居民沟通,肯定行不通。”


今年5月18日,江南邻里汇“开张”的第一天,章红兵最担心的第一是居民不来,二是来了后觉得无趣,“以为只是政府做做样子。”


于是,街道邀请江南新村和周边小区的居民先来邻里汇“参观”,发现哪里不足就直言不讳。江南一村一位从事设计的居民指出,聊天吧座位面对大门,私密性不强,建议将内侧书柜与桌椅调换位置。这一建议立即被邻里汇采纳,且书柜也根据另一位居民的创意,改造成了英文单词“READ”(阅读)的字样。


“意见被采纳的那位居民很自豪,其他居民得知后为邻里汇出谋划策也更起劲了。”章红兵说,邻里汇旨在打造的“亲邻社会”相比“熟人社会”更讲究规范和人际交往的边界,更适合市中心的成熟小区。
 

在徐汇今年4月首个建成的康健街道寿昌坊邻里汇中,一位因动迁问题与街道和居委会闹过不愉快的居民,在邻里汇“逛”了一圈后,很认真地向在场工作人员建议,“桌上的假花要是换成真花就好了,有腔调的人家客厅放的都是真花嘛。”谈及此事,今年84岁、在寿昌坊居住了33年的周吴虎老人很是感慨:“30年前,新建的楼房让我们这些本地农民变居民,今天邻里汇让居民变公民,大家第一次把小区当成了自己家来爱护。


今年底前,“邻里汇”温暖的橙色招牌就将挂满徐汇13个街镇,无论是钱治华还是周吴虎都说,能第一批享受到邻里汇的服务,自己很骄傲,也为生活的上海感到自豪。

如今康健街道也建立了邻里汇。

 


本文图片摄影: 舒抒

文字编辑:栾吟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