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流量研究所 > 文章详情
数字里的互联网 | 阿里巴巴赚钱、京东亏钱,真的是这样吗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17-08-24 06:00
摘要:互联网企业最新一批财报显示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近期,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在内的国内互联网知名企业陆续公布最新财报,意味着中国互联网企业2017年上半年成绩告一段落。

综合不同企业的财报可以发现,互联网的“强者恒强”特征越发显著,几乎所有知名企业的财报数据都不错。但细究相关财报,仍旧能看出中国互联网企业遭遇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本栏目拟通过这组“数字里的互联网”,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互联网的今天和明天。

 

电子商务是中国互联网绕不开的话题。从最新一批财报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的阿里巴巴和京东,都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阿里巴巴2018财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业绩显示,该季度收入501.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430.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淘宝、天猫等中国零售平台上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4.66亿,约为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移动月度活跃用户高达5.29亿,较2017年3月增长2200万。

 

京东2017财年第二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业绩显示,该季度持续经营业务净收入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完成订单量5.912亿,同比增长41%;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80%,同比增长42%;截至2017年6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2.583亿,同比增长37%。

 

但双方财报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在阿里巴巴财报中,2018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录得200.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但在京东的财报中,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2.87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收入都大幅增长,但净利润一正一负?

 

京东为什么会“亏损”?

 

可以看到,“阿里赚钱”是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得到的,而“京东亏钱”是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得到。这两个准则计算方式不同。


简单来说,Non-GAAP和GAAP的主要区别在于,Non-GAAP在统计时剔除了员工期权费等非现金费用或无形资产的支出。之所以要比较Non-GAAP,是因为这个指标更能反应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所以,在美上市公司在提供GAAP的同时,也会提供Non-GAAP,这样才能让投资者看到公司在报告期间调整的具体项目是什么。


如果看一下京东的Non-GAAP,能发现京东2017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达到人民币9.765亿元,也是正数。对于Non-GAAP和GAAP存在超过人民币12亿元的差距,京东也在财报中进行了解释:本季度Non-GAAP口径下主要的调整项来自股权激励和因资产和业务收购而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其中股权激励支出7.472亿元,无形资产摊销支出4.426亿元。


这两项支出接近12亿元,并不意味着京东就真的用了这些钱。尤其是涉及员工股权激励的7.42亿元,不涉及现金支出,钱还是留在了企业内部。事实上,股权激励有利于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长期稳定发展问题,是互联网企业公司薪酬结构的一部分。


所以,在GAAP口径下,京东亏损;但按照Non-GAAP口径统计,京东净利润就由负转正。


由此可见,简单地判断“阿里赚钱、京东亏钱”并不准确。这一点,资本市场已经做出了评判:在京东财报发布后,包括里昂证券、花旗银行、大和资本、德意志银行、美林美银、高盛等全球知名投行均做出“买入”评级。

 

赋能带来新增长

 

根据Non-GAAP统计,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的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实现了净利润上涨,这说明中国电子商务虽已走过飞速发展阶段,但仍旧前景可期。进一步分析阿里和京东的数据还能发现,新的增长来自于两家企业类似的举措:赋能。

 

眼下,“赋能”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颇爱使用的一个名词,意指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发展,都离不开赋能带来的作用。

 

比如,天猫和淘宝是为阿里创造成交额的重要平台,在消费者“买买买”的同时,阿里却在注重对商家触网或转型提供支持。

 

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CMO董本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品牌赋能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重要课题,“我们想让品牌在营销时,能像管理投资理财那样简单明了,所以提出了‘消费者资产’的概念。”他举例说,阿里巴巴为品牌商构建了一座品牌数据银行,能直观看到品牌相应的消费者资产,这个数字可以用来指导品牌当下及未来的营销行为。

 

“它(品牌数据银行)会提供一个数字,代表品牌的资产大小,它不是指数,是非常直观的,就是品牌通过营销后,将来能够收割的营业额的具体反应,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币金额,它就是一个闭环体系。”董本洪指出,这种赋能方式与以往的指数型品牌价值评估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一个模糊的数字,而直接映射到品牌未来的价值,并指导品牌之后的营销。

 

董本洪说,这些数字由一次次营销活动累积而来,也将不断指导新的营销活动。而赋能品牌商的结果,是让阿里巴巴和品牌商实现双赢。

 

在京东的赋能举措中,物流等基建设施是其重要优势。在京东本季度财报中,其在线营销收入的比例为六个季度以来最低,这是得益于第三方平台分摊了物流成本。京东通过布局全国的自建仓配物流系统,为商家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库存共享及订单集成处理,也带来了物流服务收入。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曾预测:“今年我们来自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收入将超过6亿美元,明年的增速也接近于100%”。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物流与商流不可分割,而前期对物流等重金投入的京东利用物流经验及数据,不仅能帮助品牌商提升供应链效率,而且能直接提升用户体验,为持续盈利打下基础。

 

电子商务的未来:盘活存量

 

面对中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很多人还在关注另一个问题:增速能够一直这样迅猛吗?从此次财报看,可以发现互联网企业都在寻求突破,阿里的“新零售”、京东的“第四次零售革命”等提法,其实反映出同一个趋势:电子商务的明天不仅仅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而是用技术重塑商业,在做增量的同时更要盘活存量。

 

在这点上,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唯品会的财报或许能说明问题:与阿里巴巴和京东不同,唯品会属于垂直电商,体量远小于前两者,此前甚至有诸多预测认为唯品会将被阿里巴巴和京东取而代之。但唯品会近日公布的2017年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财报(2017年4月1日-6月30日)显示,其第二季度活跃用户总数同比增长22%,增至2810万;总订单量同比增长23%,增至8480万;第二季度净营收增至175.2亿元人民币,涨幅达30.3%,这也是唯品会连续第19个季度实现盈利,刷新电商行业连续盈利纪录。

 

为什么唯品会能持续盈利?关键在于把握住了商业的本质:产品、服务和人。

 

艾媒咨询的用户调研数据显示,唯品会在综合品质满意度方面位列全行业第二,在正品保证方面排名第一。另外,目前品质消费中女性消费者占比61.1%,二线城市以37.7%的用户比例领先,63.1%认为正品保障能力是服务升级的重要因素。

 

这份调查显示出,唯品会对产品的管理结果与其核心消费人群的需求几乎完全吻合,由此成为其持续盈利的基本保障。同时,随着物流、服务、品牌合作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为平台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从数据看,截至今年二季度,唯品会95%的订单由自有物流配送,由唯品会终端配送人员直接上门退货的比例达68%,比去年同期的46%有大幅提升。平台对“最后一公里”服务的强化,不仅能让用户感受到自身的服务能力,而且能第一时间获得消费者反馈,从而为改善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源。

 

必须看到,中国电子商务的用户增量已经基本触顶,电商发展重要的举措是盘活存量市场,“新零售”、“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目标也是盘活实体商业的存量市场。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关注商品品质和购买体验,企业只有把握这一趋势才能真正把握住业绩增长的脉搏。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