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钩沉丨这个曾受毛主席夸奖,与项英、陈毅齐名的中共中央分局委员,让妻子守望了70年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颜梅生 2017-08-20 15:04
摘要:此后近70年里,池煜华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照着一面小方镜子——李才莲送给她的唯一礼物梳洗,因为她要给突然出现的丈夫一个干净整洁的形象。

(本文经“档案春秋”微信号授权转载,有删节。)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仅有30位女性随军,其余女干部、女战士和家属则全部留在了苏区。对留下者而言,等待她们的无疑是磨难、抗争、等待乃至牺牲。她们中,有的为了一句承诺,守望终生;有的未来得及留下姓名便战死沙场;有的不幸被捕,在狱中忍受严刑拷打乃至枪决;有的乞讨度日但坚守信念;有的千里迢迢寻找部队……本文讲述的,正是来自全国著名烈士县、将军县、苏区模范县——江西省兴国县的一位红军遗孀的故事。

 

 

2005年4月24日8时30分,在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里,真诚守望丈夫七十余载的红军遗孀池煜华,带着对丈夫的深情眷恋走完了95岁的人生历程。

 

池煜华的丈夫叫李才莲。李才莲于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兴国暴动。历任少共上犹中心县委书记、少共广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儿童局书记、少共江西省委书记、少共福建建宁中心县委书记、少先队中央总队长等职。193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分局成立时有项英、陈毅、瞿秋白等五位委员,后增补邓子恢、谭震林、毛泽覃、李才莲等七人为委员。李才莲时年仅20岁,还兼任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是红军队伍中文武双全的干将,当时已与项英、陈毅等齐名。

 

李才莲

 

要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故事将永远被尘封。

 

1983年3月,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并陆续采访杨尚昆、胡耀邦、聂荣臻、张爱萍、康克清、陈丕显、伍修权等党的领导人和红军高级将领及遗孀,完成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书中写到:

 

“1935年2月间,中央苏区全部丧失。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机关和红24师等红军部队,全部被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在于都南部这一狭小地区内。2月下旬,红军分九路突围。瞿秋白、何叔衡、贺昌、李才莲、毛泽覃、古柏、刘伯坚……一大批党的高级干部都在突围中英勇牺牲,有的下落不明。” 

 

“死者的名单就是革命运动的名人录……粤赣边区军事领导人李才莲也被杀害,但是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和怎样遇害的……”也就是说,红军长征后,中共中央分局12名委员中,只有李才莲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怎样遇害的!后经中央、地方党政军部门多方派员、多年调查核实,在查清了李才莲牺牲经过的同时,也才知道:李才莲的妻子池煜华还健在!

 

以76岁高龄重走长征路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左)

 

1920年,9岁的池煜华嫁给6岁的李才莲当童养媳。李才莲随后进了村小读书。在老师的带领下,李才莲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1929年春节前夕,年仅15岁但已是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的李才莲在祖母操持下,与池煜华圆房。圆房后池煜华才知道丈夫是共产党的“大官”,但第三天即大年初二一早,李才莲便要告别蜜月中的妻子。池煜华心中虽有千个不愿,但为了丈夫的理想,只好含泪挥手。

 

丈夫走后,池煜华也参加了革命,并历任中共杨殷县委的巡视员、中共熬原区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长等职。

 

其间,李才莲有几次从千里之外转战到兴国县后,曾去信约池煜华赶到兴国县城相聚,可惜由于交通、通讯不便等原因,池煜华收信后,早已过了约会时间而未能如愿。

 

三年后,即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池煜华终于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她禁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思念,步行数百里,来到宁都县看望李才莲,并先后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中共高级领导人。毛泽东告诉池煜华:李才莲经常在《红星报》《青年实话》等刊物发表文章,特别是《青年实话》几乎每期都有。我过去总觉得李才莲长得文质彬彬,读过书,有文化,能说会写,组织能力又强,办事果断有魄力,还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不是出身地主,就是出身富农。直到看见你一身补了又补的衣服,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才相信他确实是穷苦人家出身。

 

第五天,李才莲出于工作需要,婉转地要求池煜华:“带着家属干革命不方便,你还是回老家干支前工作好。”刚见面又要分别,池煜华不禁眼泪汪汪。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李富春获悉,为能使李才莲夫妻有更多的团聚机会,决定调池煜华到苏区政府土地局工作,并由蔡畅在一张中共江西省委的便笺上亲笔写下了调令。也许是有预感,待池煜华动身前往兴国办理调动手续时,李才莲对池煜华说:“战争时期,消息不很确定,如果有人说我死了,千万不要相信,记住,等着我!”池煜华坚定地点了点头。

 

没想到,这竟成了永别。

 

由于那时兴国县境内流行瘟疫,且缺医少药,回家办理调动手续的池煜华不幸染病,长时间卧床不起。到1934年,仅李才莲的弟妹便死了5人,整个家族也有12人得病,死去11人。池煜华虽大难不死,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已经被迫长征。红军长征前夕,李才莲因布置撤退曾经回到兴国县城。

 

李才莲曾经工作过的少共江西省委旧址——兴国胡氏宗祠

 

虽然形势万分紧急,但李才莲念及夫妻之情,曾匆匆捎信要池煜华在一周内来兴国城,并明确告诫:“估计一周后白军将占领兴国县城,你就不要来兴国县城了。”只可惜又一次阴差阳错,这封信几经周转,到池煜华手中时早已过了一周,彼此失之交臂,这也成了李才莲写给池煜华的最后一封信,并被池煜华保存了一辈子。

 

事后,池煜华虽不敢去兴国县城,但她四处打听李才莲的下落。有人说李才莲随红军走了,也有人说李才莲已战死在瑞金铜钵山。“活着,我要见人;死了,我要见尸 。”池煜华想起丈夫不要轻信流言的告诫,决定去瑞金寻找丈夫。她一路乞讨,来到铜钵山区,找了一天又一天,却没有任何结果。后池煜华只要得到相关消息,不管再远、再累也要去寻找丈夫。一次,她听说游击队在与敌军打仗,便冒着危险赶了过去。见到满地血肉模糊的尸体,不顾一切地扑上去,一具一具地翻看,直到没有看到李才莲才松了一口气。

 

池煜华前后历时一年,历经万里,几乎寻遍了整个赣南山区。许多好心的失散红军、游击队员,见池煜华如此执着,如此痴情,只好骗她:“李才莲书记从铜钵山突围出来,追红军主力去了。”池煜华遂回到家中,重新翻盖好已被敌人烧毁的土坯房,开始了漫长的守候。

 

当时,赣南各县到处张贴着一份内容大致相同的悬赏布告:谁获得共匪首犯项英、陈毅、李才莲……其中一颗人头,即可持人头到县剿匪总部领取5000块银元的奖金。因此,不仅池煜华家经常有人窥视,企图抓获李才莲,甚至有人干脆打起了池煜华的主意,想把池煜华以45块银元卖了。池煜华一再反抗并声称:“你们敢卖我,我就当场死给你们看!才莲总有一天会回来找你们算账,为我报仇的!”

 

为夫梳妆的池煜华

 

此后近70年里,池煜华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照着一面小方镜子——李才莲送给她的唯一礼物梳洗,因为她要给突然出现的丈夫一个干净整洁的形象。她也常常站在高高的门槛上倚门观望,希望能尽早看到丈夫回家的身影。然而,镜子被磨得斑驳、门槛被留下深深的豁口,也没有出现奇迹。

 

1949年8月,四野18军解放兴国。池煜华闻讯连夜跑到县城寻找丈夫,虽然结果令人失望,但她仍然坚信:“胜利了,才莲该回来了,他一定不会抛下我的!”

 

从此,池煜华又积极投身革命工作,长期担任茶园区教富乡妇女主任,1954年至1966年连续担任兴国县人大代表,并先后评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省“四化”建设先进个人、原赣州地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以及县乡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当然也不忘四处打听丈夫李才莲的下落。

 

1952年全国妇联代毛主席答复池煜华寻访丈夫李才莲下落的信函

 

直到本世纪初,已30多年没有到过兴国县城的池煜华,在县城和老红军一起瞻仰烈士陵园时,才在重修的纪念碑牺牲红军名单中,意外发现:李才莲,红军高级将领,1935年2月下旬,苏区留守红军分九路突围后,在瑞金铜钵山区被敌人包围,被叛徒所害,壮烈牺牲,年方21岁。

 

面对七十年苦苦守望的结果,池煜华没有泪水,她的眼泪早已流干……

文字编辑:吴頔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