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我们真的将迎来“无现金社会”吗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叶德磊 2017-08-08 06:40
摘要:虽然现金会在什么时候消亡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货币的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8月8日,微信将推出“无现金日”。而就在上周,支付宝刚刚推出了“无现金周”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带来的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货币的支付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过去,人们出门时如果不在口袋里或者钱包中放上几百元,似乎缺少安全感。因为出门后可能随时需要支付现金,身上如果没有现金甚至没有足够的现金,常常会寸步难行。但现在,人们出门时带的现金越来越少了,有的“90后”甚至常常身无分文,却凭借手机上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吃喝玩乐的世界挥洒自如。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在许多早餐摊点,可以扫码支付;在一些儿童乐园,可以扫码支付;在菜市场的越来越多的摊位,可以扫码支付。

 

当然,这里所说的扫码支付并不一定准确,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内涵之一的现代货币支付方式并不是仅仅体现为扫码支付,网上银行支付、移动互联网转账等都是现今流行的货币支付方式。我在这里暂且以扫码支付的概念来代表当今新的货币支付方式

 

纵观人类发展史,货币本身和货币支付方式一直在发展变化。人类最早是进行实物交易,后来引入了货币这一交易媒介。早期充当货币的有贝壳、牛角、布帛、奇石等,后来又出现了一定形状的金、银、铜等,再后来又出现了纸币。过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来又出现了信用交易。实际上,在现在的扫码支付出现以前,就已经有转账交易、划卡支付、信用卡交易等。所以,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目前的现金形式的货币今后在条件成熟时被取代甚至走向消亡并非不可能,而且应该讲是很正常的现象。相应地,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今后完全被扫码支付或者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的其它新的支付方式所取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目前发展迅猛的扫码支付已经并将继续带来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影响和金融影响

 

首先,它可能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已经有心理学的研究人士指出,过去的现金支付方式会使得人们非常直观地感觉到消费造成的现金的减少,从而消费者可能会更多地节制消费,而现在的扫码支付却使得人们不容易直观地感觉到消费造成的现金的减少,似乎消费是不花钱的或者不太花钱的,从而消费时会趋于“大方”。这一现象实际上许多人都能够比较容易地有所体验。过去,假设我们口袋里有300元,购买东西花了100多元,马上就会觉得已经花费了一半的钱了,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节约了。而现在扫码支付链接的是自己某个账户中所有的钱,消费了100多元后,似乎没有感觉到钱花费了多少,因为只是扫了一下码,并没有将货币“掏出来”交给商家。

 

扫码支付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货币需求。直观地举例来说,一个小镇上有100户家庭,假设每个家庭过去每周平均在身边保留500元现金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需求,那么全镇居民每周在身边保留的货币就为50000元。而在扫码支付方式流行后,每个家庭每周平均在身边只会保留100元现金货币。这样,全镇居民每周的货币需求就仅为10000元。再譬如,过去每年的除夕夜,人们要提前准备相当一笔数额的现金用于给亲朋好友发放红包,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用现金发放红包了,大大减少了对现金货币的需求。居民的货币需求如此,企业的货币需求也存在类似的情形。

 

现代货币支付方式还增强了货币的区域间流动,大大提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譬如,在上海的A先生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将10000元迅速转给在北京的B先生,B先生又马上可以将它支付给在拉萨的C女士,C女士在一分钟后又可以将它转给在西安的D女士。如果是运用传统的支付方式,这一过程的完成可能起码需要两周时间。货币区域间流动性的增强,当然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便捷。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实际上使得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可以发挥更大的交易媒介作用,按照经济学理论,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可以使得经济社会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减少。

 

货币需求的减少肯定使得货币供给可以压缩,并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如果货币供给的增加不考虑到现代货币支付方式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影响,而是仍然按照原来的节律进行,势必会形成货币的超发,带来物价上涨压力。

 

理论上应该讲,现代货币支付方式会使得对于货币需求的预估和测算相对更加方便一些,因为货币的流动会体现为金融支付系统中的大数据而在现金支付环境中,许多现金支付是没法“看见”的,譬如,某山村的张三付给李四200元。而且,现金支付环境中的许多货币会在经济正常循环体系以外沉淀下来,常常会出现货币发行不少,但经济社会的正常交易中却感到缺乏足够货币的现象。例如,全国范围内麻将桌上沉淀的货币额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据。这部分货币是既不通过储蓄进入银行系统,也不通过商品买卖进入正常的消费领域,而是几乎一直沉淀在正常的经济领域之外,体现为正常的金融循环中的一种“漏损”

 

现代货币支付方式实际上也预示着货币的形态本身会发生变革。因为既然交易中使用的现金越来越少了,那今后还有必要一定采用现在的印制、铸造成本和保管成本很高的纸币和硬币吗?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公开披露,根据新的货币市场形势,正在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并于2016年11月,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院。许多国家的央行也都在研究数字货币问题。实际上,现在的股票就早已经是数字股票了,它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纸质股票。现在的股票只是网络系统中的一个符号、一种记账。股票可以如此,货币有何不可呢?当然,数字货币也有一个合理发行量的问题,也会有准备金制度。虽然现金会在什么时候消亡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货币的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栏目主编:王珍)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文字编辑:王珍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