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查|树立“家底观”,找到迅速形成引领优势的突破口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蒙 张煜 任翀 刘锟 2017-07-21 10:17
摘要: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有着人才、资本、市场、产业、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要实现“成为一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城市”的期许,上海对人工智能不能没有“家底观”,只有对其中的优势和短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所取舍、对症下药,迅速找准发展突破口,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一定的引领优势,不负中央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期待。

“眼下世界上还没有人工智能的核心城市,我认为,上海有这个条件和机遇。”
  

去年的上海市市长国际咨询会议期间,特邀嘉宾凯文·凯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今科技趋势看,人工智能将先于虚拟现实技术成熟、得到广泛应用,引领各行各业的变革,上海可以抓住这一良机。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人工智能专家凯文·凯利以其对互联网新科技的预言闻名。仅仅过了半年多,这位“硅谷预言家”的预言再次开始转化为现实。今年以来,一场人工智能热潮席卷各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贵阳、重庆、合肥……国内多个城市在人工智能上发力,特别是在AlphaGo完胜柯洁,以及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后,人工智能成为当前国内科技领域最热的名词。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上海人工智能领域起步不算晚,但国内已经出现的不少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并没有在上海诞生;甚至还有像小i机器人那样的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成为多地围追竞邀的“香饽饽”。
  

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有着人才、资本、市场、产业、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要实现“成为一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城市”的期许,上海对人工智能不能没有“家底观”,只有对其中的优势和短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所取舍、对症下药,迅速找准发展突破口,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一定的引领优势,不负中央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期待。
 

汽车领域最具“开花结果”优势
 

今天,上海人工智能领域家底中,最发达、最有前景的行业是什么?
  

采访调查中,不少人工智能专家和产业经济研究者都把票投给了汽车行业。
  

“从目前的基础来看,上海非常有希望在汽车的智能网联、无人驾驶领域走到国内第一位,并同时在世界上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原副总裁、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表示。
  

近年来,以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为核心,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快速发展,被称为中国的“安娜堡”(世界闻名的美国安娜堡无人驾驶示范区)。按照规划,到2018年,这里将会有上百辆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运行;到“十三五”末,上路智能网联车将达数千辆。
  

由此,在人工智能帮助下,智能网联汽车将大规模地实现无人驾驶。“相比之下,李彦宏坐着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上了北京五环,一点也不稀奇。”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家表示。
  

观察上海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市场力量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国内外汽车企业、互联网和通讯领域企业、自动驾驶的算法和软硬件配套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如同被磁石吸引,自发地汇聚在上海西北一隅。短短数年中,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人才和创业团队集聚,创新技术、项目和产品层出不穷,投资资本也将这里视作一片热土。
  

在这片热土上,即使是初出茅庐的创业企业,也因产业集群的影响力而声名远播。最近,德国《南德意志报》以大篇幅专题报道了其中的上海禾赛科技公司,这家由三位斯坦福海归创办的企业,专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设备。这样一个细分领域,却是人工智能中“人无我有”的关键创新。如今,禾赛科技已经拿到1.1亿元的A轮融资,并接到众多世界汽车巨头的订单。
  

汽车业在上海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脱颖而出,甚至一枝独秀,有多方面原因。国内最为雄厚的汽车产业,是基础;产学研深度结合的人才和技术研发环境,是动力;海纳百川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是魅力;金融业发达、专业投资机构云集,则成为催化剂。无论从硬件基础还是发展理看,上海具有发展智能汽车的天然优势,目前国内其他城市很难做到后来居上实现“超车”。
  

“以人才为例,虽然目前上海的总体科研实力不是全国最强,但上海雄厚的产业基础、密集的国际车企总部、宜居的生活环境、便于交流的研发氛围等,都为上海在未来成为智能汽车人才高地打下了基础。”张君毅认为,以汽车等行业为龙头,上海在人工智能人才集聚方面,发展势头迅猛。
 

“化学反应”将来自产业基础


人们在谈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时,更多地会谈论BAT,以及科大讯飞、小i机器人等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技术领先之外,它们引领的人工智能应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易于公众理解,与大众生活的距离很近。
  

但是,咨询机构埃森哲通过调查发现,人工智能未来的真正价值在于推动基础行业的转型发展。
  

上海汽车工业的人工智能变革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而在方兴未艾的上海飞机制造业,人工智能也第一时间出现在生产制造环节之中。
  

日前,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公司的浦东总装基地里,第三架C919飞机进行的机前、中机身对接作业中,一台个头不大、外形酷炫的自动机器人发挥了大作用,原本需要4名工人24小时完成的制孔工作量,1小时就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这台机器人学名叫“柔性轨道制孔系统”,工艺人员根据三维数模编程,工人对齐个别定位孔的坐标后,机器人便会根据程序,沿着机身“爬行”,自行完成其他大量剩余工作。
 

这样的机器人是国内民机制造业在全机对接中的首次应用,虽然其人工智能程度还比较初级,但即使是人工智能简单的应用,也能发挥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效果。“未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大,特别是飞机大批量生产后,人工智能如能广泛应用,将带来巨大的效益。”上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别是那些与传统行业结合,并从传统行业出发做人工智能并推动产业转型的创业公司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研究员魏忠钰认为,虽然计算机、统计等学科的基础研究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基础力量,但人工智能之所以现在让大家兴奋,并成为热点,是因为大家发现它能与各行各业都可以有很强的联系,并产生“化学反应”。原因是发展人工智能所需两大基本要素之一大数据就出自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需要技术企业和生产数据的产业进行磨合,即如果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个实际应用场景有更深入发展,就必须是人工智能专家与某个行业的企业有很密切的联系。”
  

最近,普华永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应用潜力最大领域,包括智能汽车、基于影像的诊断、欺诈检测和反洗钱、个性化财务规划、按需生产、自动交通管制等。而这些领域基于当前的汽车、金融服务、医疗保健、零售、制造、科技通信和娱乐、运输和物流、能源等产业,这些在上海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虽然各个产业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但其进入门槛的高低却各有不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相对于语音识别、金融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智能汽车是人工智能领域进入门槛最高的行业。
  

埃森哲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总裁陈笑冰同样指出,智能汽车是第一个成体系的、有规模的展示在大众面前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其具备推动多行业变化发展的完整结构情景,并且其实现成本和技术要求也最高。虽然目前只有大公司才能承受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的科研成本,但是,智能汽车是可以在不太长时间内就能使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因此值得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共同努力去投入。
  

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率先从汽车行业取得突破,对上海未来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来说,颇具启发意义。一方面,上海已经明确了高端制造的产业发展目标,人工智能发展也需要发挥高端化优势,抓住高端领域的机会。类似智能汽车,那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综合性强、带动力大的人工智能应用,是上海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上海也不需要面面俱到。人工智能产业范围很大,比如一些大数据中心建在电价便宜、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这显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上海受资源、土地等客观约束,需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上有所取舍,并与其他地区开展产业链合作。
 

补上基础和活力的短板
 

然而,发展高端并不意味着上海的人工智能不需要基础与活力,其中,基础来自算法、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活力则来自大量的创新创业。
  

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的参与热情均较高,目前国内大多初创公司仍使用国外科技巨头的开源平台,通过大量行业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在核心算法、深度学习等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较远。
  

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普遍存在的短板,也是上海的短板。目前,上海在人工智能基础领域,主要布局有一系列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智能芯片等人工智能的硬件领域也有一些企业形成了领先技术。但在算法方面,仅有寥寥数家企业,且技术积累也与国内外领军企业有不小差距;在机器深度学习领域,更是难觅有影响力的企业。
  

“基础研发薄弱不是上海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的问题。但上海正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起人工智能基础研发的重任。”张君毅表示,当前上海可以抓住北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回流国内的契机,引进国际知名人工智能研究机构,补上基础研发不足的短板。
  

在人工智能的创新创业方面,上海也有短板亟待补上。“依托大企业进行平台创业是上海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但也不能忽视所谓的‘草根创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表示,创新创业的本质是试错,一些草根创业看上去效率不高,但他们带来产业与科技发展的活力,对上海来说不可或缺。
  

“在上海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双创’,需要切准市场方向。”魏忠钰认为,人工智能应用讲究“场景为王”。从目前来看,医疗和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入门槛不高,发展前景广阔,在上海拥有巨大市场潜力,适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创企业加入。
  

对于上海如何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凯文·凯利也于去年底给出过建议,未来上海要吸引更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近悦远来,并为人才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降低政策和监管的束缚,鼓励人们尝试和犯错,从而在全球树立“智慧城市”应有的风范。

 


编辑邮箱:liukun0905@sina.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