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华为离职江湖⑤| 离开华为后他改了名换了跑道,和前阿里人一起创业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飞君 2017-07-20 07:08
摘要: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工程师,而这正是华为给他贴上的标签。

采访结束,并不知道和自己聊了4个小时的上海华友会会长“陆老师”叫什么名字。问他,他竟然也不十分清楚。

 

他发来这么一段话解释:在华为时的名字叫陆强,目前和大家打交道时更多叫陆和,身份证上没有改,平时不看身份证的场合都改了。究竟怎么称呼,并没定论。

 

陆和

 

作为上海华友会的会长,陆和对华为印记的总结只是“天道酬勤”、“客户第一”,至于华为的经历对创业有什么帮助,他反而觉得算不得加分项。

 

“华为的优势体现在流程、规范上,但对于小公司而言,很多事情不能定义太细,更有效的方法是价值观驱动。”

 

陆和觉得自己的创业和华为并没什么关系,身上也没特别的印记,但其实,坐在他的对面,还是会感觉到一个华为工程师的特点,他习惯在自问自答中留下比较长的间隔,在他回答之前,记者往往有一种被提问的错觉。正如他所说,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工程师,而这正是华为给他贴上的标签。

 

陆强

 

1996年,陆强大学毕业,在广西一所高校做了3年大学教师后,因为收入抵不上弟妹们的学费、也不大喜欢事业单位的氛围,他被华为的收入和文化吸引,于1999年进入华为上海公司。

 

在华为的8年,陆强赶上了公司大发展,自己的性格也吻合华为文化,在诸多一起入职的同龄人中,他成长很快,一年后就当上了小主管,离开时已经是一个需要对商业结果负责的某核心产品团队负责人。

 

因为类似的华为团队的成员有些并不完全专职于一个团队,如何协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他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陆强始终觉得这和创业者所需的管理是两码事——“因为当时华为的客户只是各大通信运营商、都是很大的公司,和你创业后做的客户太不一样,而且,绝大多数华为人入职华为时华为已跨过0-1的阶段,已是百亿级公司,已是大平台,流程规范齐全,公司最顶层的决策我们无权参与也无权知道,只是按顶层决策及流程规范执行,只要你围绕客户第一努力工作,基本都会出成绩。所以,现在回头看,在华为8年,我对管理的理解实际是很肤浅的。”

而作为一位产品运维乃至产品整体负责人,从开始干的那一刻起,陆强的睡眠就不好了,“但凡产品哪里出了问题,半夜都会有人给你打电话。客户第一,你马上爬起来处理是天经地义的!”

 

有失有得。“华为8年是自豪、精彩的8年,基于一个很好的平台,与一批优秀的伙伴一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经济方面也回报很多,弟弟妹妹的学费、房款等都不是问题,非常感恩华为。

 

陆强在旅途中。

 

当物质的问题解决之后,陆强想做一些新的尝试。2006年,到中西部去支教的风气,唤起了他的教育情结,他一度想去西部支教。

 

后来,受一位工号100以内的阿里人影响,陆强和这位阿里人、一位浙江大学老师等决定做一家“教育+互联网”的公司,名字也想好了,叫淘课网。

 

陆强去和领导讲要辞职,领导极力挽留,但陆强想得很明白 ,“我当时已经认定教育会是我人生的下一站。”半年后,他离职华为。

 

陆和

 

2007年正式创业后,陆强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陆和。他如今的身份是淘课联合创始人及培训宝事业部CEO,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帮助中国企业通过高效学习实现成长。这和他在华为时做的事相比,完全换了一个方向。

 

陆和与以前的下属聚会时,一位前下属直言:“你现在创业还在路上,还没成功。我现在年入三五百万,你若还在华为,比我只高不少。你后悔当时出来折腾吗?”

 

但陆和并不后悔,“当时不辞职、在华为待一辈子是一种人生,出来折腾也是一种人生。没有对错,只是我更喜欢后者,是折腾,但是更多姿多彩,有更多时间陪家人,有机会历练管理一家公司的方方面面。”他觉得,人生是分节点的,过了某个阶段,人生就没有其它可能了。而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离开华为这些年,陆和并没有摆脱“华为”这个标签,现在陆和出去谈事情,还会有很多人问他“华为如何如何”,无非是对华为的成功之道感兴趣。但陆和的看法,华为的成功不好学,“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华为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学不到点还会被带沟里。”陆和说。

 

“华为是领导以身作则、天道酬勤、不让雷锋吃亏(高绩效高激励)的公司。”在陆和的记忆中,所有的同事都很拼,自己也就没有任何松懈的理由。

 

沉浮

 

陆和创业早期做的“淘课网”项目,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借鉴自淘宝网,“是一个平台型项目,就是想做课程培训界的‘淘宝网’。一边是企业买家,一边是培训供应商。”因为有互联网IT基因,淘课网人气增长很快,1年后就赶超了之前做了多年的很多企业培训网站,但对于如何盈利,创始团队当时还没想清楚。

 

这时,一个机会找过来了。阿里巴巴B2B网站有几万家付费会员客户,阿里巴巴每年向这些会员收取几万元,他们想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商量下来,决定送培训课程,帮助阿里巴巴的客户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Train Training Manager课程

 

不久,来自浙江大学的合伙人直接到阿里巴巴去蹲点了一个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课程,并专门物色、训练了一批老师,派往全国各地给阿里巴巴的客户上课。这些学员,大多是外贸出口型企业的老板、管理者。“高峰期,每个月有20多场培训,阿里巴巴直接付钱,公司当年就盈利了。”

 

“但是,懂行的人会发现,这是一个培训供应商的生意,而淘课网是一个平台,我们与阿里的合作和我们自己创业的初衷是不一致的。”与阿里合作了一年半之后,阿里提出其身份从客户转为渠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归平台的机会,但我们做了完全错误的抉择——既然阿里的客户一直对课程有好评,我们升级一下课程,直接卖给我们已接触了1年半的阿里客户,不就可继续赚钱吗?”

 

如今回想,陆和觉得当时的想法太简单,直接卖课程给企业主的尝试完全失败了,原因很简单:那些企业老板当初之所以觉得培训好,是因为这是阿里提供的增值服务,他们本来就要给阿里交钱,但一旦需要自己完全为培训课程买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们终究只是中小企业主,很多还没有‘为知识付费’的思维。”陆和感叹。“回头看,当时把阿里从客户转渠道、公司从培训供应商回归培训平台定位是一个好时机。可惜当时不懂。”

 

“淘课网”的寒冬随即来临,到了2009年底,公司花大力气搭建的宁波、义乌等分公司都只剩下一位“光杆司令”了。

 

陆和和他的培训宝团队。

 

 

要不要散伙?核心团队一番总结反思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次失败最大的症结是目标客户锁定错误——“如何找到对培训有意识的企业?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这家企业有人在例行负责培训,即有专兼职培训经理。”在此之后,陆和公司的策略是先服务好培训经理,然后再服务企业培训采购。

 

“这个大方向目前看肯定是对的,但这是一家培训供应商的路,与自己多年的IT积累无关,加其它原因,中间我们又交了不少学费,但也越来越深刻理解市场……”

 

风口

 

时间到了2013年底,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陆和觉得机会又来了!

 

“人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移动互联网+企业培训这个大风口,是我们已深刻理解的市场,我们的核心团队也有互联网IT基因,所以,我们在2014年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企业培训的新产品‘培训宝’。”

 

让陆和惊讶的是,培训宝一发布就好评如潮,“本世纪最大的发明”、“感谢培训宝!我终于有时间恋爱啦!”散落在各家公司内部“孤独”的培训经理们,对“培训宝”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让陆和非常兴奋。

 

培训课现场。

 

“现在培训宝业务增长很快,客户已遍布全国,我们服务的企业包括格力、百度、海尔、京东、万科、链家、星巴克、中石油、中移动、上海汽车、百事可乐、太平洋保险、新疆金风科技等诸多公司。”目前,陆和正忙着将已在广州、杭州分公司试点成功的业务模式复制到更多的城市,新开设了深圳、北京、武汉、长沙、成都等分公司,他自己也因此成了空中飞人,巡回各地分公司,与客户分享“培训+互联网”的理念。

 

在陆和看来,他组建的是一支有教育情结的团队, 在做好对企业的培训后,也不排除将来会开启针对个人的培圳。

 

“基于自身成长,要提炼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教训避免再犯。这样的模式,适用于成长中的企业,同样也适用于每一个人。”陆和坚信,PDCA (plan–do–check–act,即计划、实施、检查和修正)的过程应该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只要不断坚持,我们所看到的结果会有螺旋上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栏目主编:王海燕,编辑邮箱 :shzhengqing@126.com,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