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近距离|在亲自主持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总理对“双创”中哪个问题最关注?
分享至:
 (1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宪 2017-07-12 06:40
摘要:7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对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应邀参加此次座谈会。

【编者按】7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对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应邀参加此次座谈会,他的发言题目是:经济企稳,动能转换与“双创”发力。那么在座谈会上,总理对于“双创”中哪个问题最为关注?现下关于“双创”又存在哪些误读?“思想汇”特邀陈宪撰文,请他结合此次座谈会情况,阐发对“双创”问题的一些思考。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近,我应邀参加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在准备会议发言材料时,我想到,应当达成全社会对“双创”的正确共识,进而推进“双创”健康、持续地发展。

 

有人认为,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就会鼓励人们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以缓解就业压力。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将“双创”视为权宜之策。的确,2014年中国经济正处于这一轮下行的当口。但是,“权宜之策”说以惯性思维看“双创”,忽视了在“新常态”引领下提出“双创”的背景变化,以及由这一变化而产生的深远意义。我们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进而导致严重失业,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但由于外部的需求冲击比预想的要严重,同时,刺激政策将原本已经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产能和债务问题推向了更加严峻的程度,所以,在2014—2015年,我们相继提出“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新判断和新举措,“双创”就是其中的具体途径,试图通过自下而上的力量,实现中国经济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双创”绝非权宜之策,而是转型大计。

 

当“双创”在全社会层面被号召、被推进时,有人认为“双创”在搞群众运动,意即“双创”过热了。可以将这种说法看作是善意的提醒。但是,创业创新的本质是试错,而且通常是成功率很低的试错。因此,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增加成功者。一是更多的人投身创业创新,在成功率为一定时,有更多的成功者;二是通过改善和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提高成功率,即在既定的创业创新试错者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更多的成功者。当然,就像我们要经常提醒投资人所说的那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样,创业创新也是一个高风险活动,在作出这一选择之前,要对主观和客观条件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对于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来说,一定要将文章做在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上。唯有在一个好的生态中,创业创新的成功率才能得到切实提高。观察和研究均表明,人群中风险偏好高、组织才能强、性格特质适合创业创新的人,本来就是一个小众人群,且相对稳定,所以,对于创业创新的成功来说,生态是一个相对更加重要的问题。当我向总理汇报到深圳的创业创新生态时,他问道,你们是否有这方面进行比较的材料?可见,他是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事实上,在座谈会上,总理多次提到“为创业创新者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他看来,实施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取向,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关于“双创”,人们常常讨论的还有一个效率问题。看到许多人、许多项目纷纷在创业创新中败下阵来,有人认为,草根创业、大众创业效率太低。这里所谓效率低,和以上说的成功率低是一个相近的问题。不过,效率低有一个比较的问题。在全面过剩的条件下创业创新,创业者(团队)试错,即自身是否为“对”的创业者的试错,是和需求试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对”的人要用找到“对”的事来证明自己,也才有投资人愿意投资,创业项目最终才有可能IPO。“人”和“事”都为“对”的事件当然是小概率事件。在供给全面过剩,需求大多表现为潜在需求的条件下,需求试错就是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的供给试错,也就是新兴产业的试错。尽管这个试错过程会烧掉很多投资,产生大量沉没成本,但是,舍此,我们没有办法发现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乃至新兴产业。所以,如果说这样的创业创新效率低,那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人们现在讨论,大数据技术能否帮助我们精准地找到需求?现有的情形表明,大数据主要还是在找到并对接现实需求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转化潜在需求方面,大数据技术尚显得力不从心,创业者和企业家的试错还是无法替代的

 

将“双创”仅仅与初始创业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认识。其实,在今天生动的“双创”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多样化的创业,除了初始创业,还有大量的平台创业,即内部创业。早在2000年8月,华为公司就制定了《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公司先后有多名高层和中层管理干部内部创业,组建了多家新公司,如网络有限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等。华为手机就是华为内部创业的成果。李克强总理前不久视察的航天科工集团的“航天云”创业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平台创业比较成功的还有海尔集团,公司的新业务基本都是通过平台创业拓展的。类似的做法,在国际上也很流行。最近,我在深圳调研,发现一个融合创业的案例,一家做车联网的初创公司与中集车辆注册一家股份制的新公司,共同开发智能挂车门户平台。新公司通过第三方设备、应用软件和服务整合,成为智能管理系统、挂车运营价值挖掘和挂车运营车辆大数据的提供商。由此,作为大企业的中集车辆,将完成智能化的改造升级;而那家初创公司则将拓展业务空间,获得可遇不可求的发展机会。正如总理所说,这种新模式使央企与中小微企业不再是简单的上下游配套关系,而是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服务、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事实上,在座谈会上,总理对于目前出现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趋势,也给予了关注,并提出“政府的管理模式相应都要随之转变”。平台创业有公司的支撑,有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有望提高成功率。融合创业是一种再创业,有比较确定的业务项目,也将提高成功率。

 

把推动“双创”等同于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是一种常见的认识误区。有人认为,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他们没有第一笔投入,就问父母要,由于试错为“对”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这笔钱大多无法收回,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中等收入家庭的“洗劫”。这种看法显然有失偏颇,但也给出了提醒。首先,要告诉绝大部分不是“创(富)二代”的大学生,创业需要资金,但它绝不能来自父母。然后,要提醒父母,你们养老的钱是不能给子女创业的,血本无归是大概率事件。大学生缺乏人生历练和资源积累,的确不是最适合创业的人群。数据显示,成功创业的人群大多在30—40岁。在现阶段的中国,因为我们还没有培养综合型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创业创新生态也还不尽完善,所以,大学生还不可能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但是,在大学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技能和精神,是完全必要且必须加强的。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当创业创新主体从外生的移民转向内生的人才时,建设类似斯坦福、MIT(麻省理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这样的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营造多层次、开放的创业创新生态圈,就应当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重要任务

 

“双创”是重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重大战略,是培育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动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源头活水。在经济新常态引领下,“双创”就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引导中国经济和社会不断跨越,并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进。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栏目主编:王珍,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