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军事前哨 > 文章详情
往事|“七七”前夕在平津,中国军队用多少兵力对抗7万多日伪军
分享至:
 (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平 2017-07-07 11:31
摘要:今天是“七七事变”80周年的纪念日。众所周知的是,那一天卢沟桥畔的枪声震惊中外。但在那一天之前,中日军队在平津的兵力差距却小得可能让人意外。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在平津(北平、天津)及附近的冀察(河北、察哈尔两省)地区,驻扎的中日军队主要为中国的第二十九军和日本的“中国驻屯军”。


中国第二十九军5师23旅兵力10万余

第二十九军原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国民军)部队。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后,1931年1月西北军余部经张学良整编,编为一个军,番号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由西北军“五虎将”之一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辖两个师。同年6月又按全国统一番号改称第二十九军,部队增加1个师的编制。1933年长城抗战中,二十九军亮剑喜峰口,与日寇血战,享誉国内外。长城抗战后二十九军扩充为4个师、6万余人的一支劲旅。1935年“何梅协定”后,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撤出河北,二十九军更是成为华北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二十九军已有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特务旅、2个保安旅,共5师23旅的兵力,另外有直属军事教导团,冀、察、天津保安队,总兵力达到了10万余众,据日方统计为近8万人

第二十九军分驻于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军部驻南苑。第三十七师驻北平和保定地区,该师师部驻西苑,一〇九旅驻保定(一部驻任县),一一〇旅驻西苑、八宝山、卢沟桥和长辛店一带,一一一旅驻北平城内。第三十八师驻天津附近韩柳墅、小站、廊坊、马厂和大沽一带,其一一四旅驻北平南苑。第一三二师驻河北任邱、河间一带,该师一旅驻大名、广平、长垣地区。第一四三师驻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境内平绥铁路沿线。骑兵第九师驻南苑和固安、易县。特务旅驻南苑(一团驻北平城内)。冀北保安部队和独立第三十九旅驻黄寺和北苑。

此外,在冀察一带驻防的还有东北军万福麟、冯占海部及阎锡山的晋绥军一部,这些部队大约有15万人。

据称,当时第二十九军部队,除驻卢沟桥和长辛店的第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一九团有战备任务,准备对付日军的挑衅外,其余各部均为平时按治安需要配置的,不是战斗部署,都无明确的战备任务。所以在军事上疏于戒备

一九团上校团长吉星文,抗日名将吉鸿昌之侄。“七七事变”前除团部与第一、第二营位于长辛店外,第三营驻防宛平城和卢沟桥一带。第三营为加强营,配备4个步兵连,1个重迫击炮连,1个轻迫击炮连,1个重机枪连,共1400余人。第三营兵力部署:以第十一连配置于铁路桥东及以北地区,第十二连配置于宛平城以南,第九连配置于宛平城内,第十连集结于卢沟桥西首为营的预备队,重迫击炮连配置于铁路桥西首,重机枪连(1个排配属第十一连)集结于城内东北、东南两城角,轻迫击炮连(1个排配属第十二连)集结于城东门内准备支援左右邻步兵作战。1937年7月7日夜,第三营在中校营长金振中率领下,奋起抵抗日军的猖狂进攻,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日本“中国驻屯军”加上伪军兵力逾7万

“中国驻屯军”是日本根据《辛丑条约》获得的在中国境內驻屯军队特权的产物,为日本陆军最早的海外驻军之一,原称“清国驻屯军” ,大岛久直中将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4月,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称“支那驻屯军”(即“中国驻屯军”。“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因该军驻扎华北,通常被人们称为“华北驻屯军”。因其司令部设于天津,又被称之为“天津驻屯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增加“中国驻屯军”兵力。到1935年,驻华北的“中国驻屯军”兵力达到12个中队,1700余人。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中国驻屯军”规模。1936年4月17日,日本内阁决定增强“中国驻屯军”三倍兵力,总人数由1771名增加到5774名;新设中国驻屯步兵旅团,为“中国驻屯军”主要力量;同时改一年交替制为永驻制。

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根据日方公布的数字,“中国驻屯军”为5700余人。而实际的增兵人数据称远远超过日方公布的数字。据中国军方(二十九军)调查,日军在华北各地分布的兵力:北平1564人,丰台1746人,通县850人,天津1700人,大沽、塘沽150人,唐山580人,昌黎80人,秦皇岛留守营240人,山海关820人,其他各地共约500人,总计8230人。在华北各地的日本特务机关,也归“中国驻屯军”节制。而据上海《申报》的调查,增兵后“中国驻屯军”的兵力达1.4万人。此外,北平以东,有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伪军1.7万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的伪蒙军约4万人

“七七事变”时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其兵力分布如下:

天津部队:军司令部(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步兵第二联队(缺第三中队及第三大队)(联队长萱嶋高大佐),炮兵联队、战车队(队长福田峰雄大佐)、骑兵队、工兵队、通信队、宪兵队、军医院、军仓库。

北平部队:中国驻屯步兵旅团司令部(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步兵第一联队、炮兵联队一部、电信所、宪兵分队、军医院分院。

分遣队:通州(步兵第一联队的一小队)、丰台(步兵第一联队的第三大队、步兵炮队)、塘沽(步兵第二联队的第三中队)、唐山(步兵第二联队的第七中队)、滦州(步兵第二联队的第八中队)、昌黎(步兵第二联队的一小队)、秦皇岛(步兵第二联队的一小队)、山海关(步兵第二联队第三大队本部、第九中队) 。

“七七事变”当夜挑起事端的,正是驻丰台的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作者系军史专家、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研究员,原载“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兵力对比:‘七七事变’前平津地区中日军队部署”,转载时标题和文字有修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