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旅港小记】香港年轻人心中的内地:我们和而不同,但我们终是一家
分享至:
 (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楠 2017-07-03 06:24
摘要:不得不说,交流,真的是打破思维定势最好的方式。

7月2日,我联系上了在上海的发小罗小姐。听说我来旅游,她主动要求当向导,说一定要带我逛逛不一样的香港,第一站就是她现在住的坚尼地城。

 

像罗小姐这样在香港大学度过本科四年和研究生阶段的内地学生,不少人毕业后都选择居住在港大附近,坚尼地城、西营盘都是首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方便回学校。

 

这不,参观完坚尼地城新海旁的“滨江大道”,罗小姐就带我到港大转了转。在学生饭堂吃炸鸡脾配新款红豆冰时,碰巧遇到了罗小姐的好友,同为港大毕业生的“港仔”梁彼得。配着米粉、厚多士和炸鸡,我们三人不知不觉聊了快两个小时。

 

 

热爱奥运冠军和航天员

 

梁彼得能迅速认出罗小姐,是因为当时我和她正一边啃着炸鸡,一边伸长脖子抬着头,看着饭堂里唯一的电视。画面中正在重播新任特首林郑月娥女士的就职典礼,饭堂里不少食客都抬头或转身看着电视。当画面里宣誓完毕的女特首走向监誓的习近平主席时,梁生兴奋地坐在了我们对面。

 

“點解你系度ge?呢個係唔系你個fd吖?(你今天怎么在这里,这是你朋友吗)”梁彼得个子瘦高,背着一个巨大的黑色双肩包,戴了副黑框镜,一看就是个经常去健身房的朋友。得知我从上海来,梁彼得顿时切换“频道”,带着标准的港普口音问我:“哇,你这两天来,是来看烟花的吗?”

 

7月1日晚上,维多利亚港上空举行烟花表演,尖沙咀附近的广东道、弥顿道等主干道晚6时后都会暂时封路至凌晨,阵仗好比每年国庆长假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于是我索性问他,香港的年轻人如何看待回归20周年。没想到,梁彼得先是哈哈大笑,马上又一脸认真地回答我:“关心肯定不会只放在嘴上,就比如国庆节的时候大家心里都知道,‘今天有点特别是国庆日’,但不会只在这一天爱自己的国家呀。”

 

“不过,每次有奥运冠军或是航天员来,大家都会很想去现场看看他们……还有马上要来港的‘辽宁’号,我肯定会去看。”喝了口冻柠茶润了润嗓,梁彼得说,之前我国在叙利亚、也门的几次撤侨行动,以及去年新西兰大地震时大使馆迅速撤离中国游客的“霸气”行动,在香港年轻人中都有广泛讨论。

 

梁彼得1岁时就随父母从广州迁居香港,那是1991年。那一年,深圳股票交易所刚成立,张国荣和周润发主演的电影《纵横四海》上映,距离香港回归还有6年。但在他印象中,第一次频繁接触到内地同龄人,已经是2008年上大学的时候。

 

“我们普通话不太好,你们又不会粤语,交流总会有障碍。”谈话间,经常能从梁彼得口中听到“你们”和“我们”。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内地学生的“学霸”作风,很多人回到舍堂(宿舍)就是念书,平时讨论最多的就是选课和作业。

 

梁彼得对内地年轻人印象的变化,来自于近年来内地本身的变化。本科主修风险管理的他一直很关心内地市场,对内地的创业潮也早有耳闻。当年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内地同学,已经有人在做科技创业,公司就注册在深圳前海,梁彼得搅了搅冻柠茶里的柠檬片说,好像多少明白了内地同学卖力读书的原因。

 

 

担忧香港的创新土壤

 

聊得投机,我们便转换场地,到港大隔壁的西宝城“续摊”。西宝城是一个大型社区商场,有本地居民每日光顾的大卖场惠康超市,也有专卖家居用品的连锁杂货店日本城,以及各种连锁美食和服装品牌。在香港的大型社区中,这样的社区商业综合体随处可见。

 

在一家寿司店门口等位时,我说起30日下午刚到香港,在酒店楼下的7-11便利店试图掏出手机付款,跟收银小哥对视两秒后终于反应过来,尴尬地掏出八达通卡赶紧付款走人。

 

“其实我们也很希望本土有支付宝这样的东西诞生,会很鼓舞年轻人士气。”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去年夏天来港时,第一次在尖沙咀的一家名表店内看到微信支付的标签。这次再来香港,不仅免税店DFS早就可以使用支付宝,连铜锣湾深街小巷里的海鲜大排档,也在店门口贴出了二维码。

 

 

其实在2014年初,支付宝就进驻了香港部分OK便利和卓悦门店,但3年过去,香港零售业的电子支付情况并不普遍,现金、银行卡和八达通仍是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你觉得,是因为八达通实在太方便吗?”我问道。

 

梁彼得回答:“香港人应该没想到,过去20年给大家带来无限便利的八达通,如今可能成为香港拥抱移动互联网的阻碍。”1997年9月1日,八达通卡横空出世,作为全港通用的电子收费系统,如今已成为香港的特色之一。

 

但梁彼得也说,香港本地的创业因子不显著,是更大原因。“你看香港有那么多地产大佬,但只有李嘉诚关心高科技,投资了AlphaGo。”我觉得他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忍不住打开讯飞语记,把他的话记了下来,没想到却引来梁生当天的第N次惊讶——原来手机APP的语音交互准确率可以这么高。

 

我向梁彼得简单介绍了讯飞语记的“爸爸”科大讯飞,他对这个打破人类语言“巴别塔”的科技公司很感兴趣,立即打开手机开始搜索,正巧看到关于语音系统为“一带一路”战略搭桥的新闻。

 

顺势问他香港年轻人是否关心“一带一路”“沪港通”这些比较“高大上”的时事,梁彼得的回答很客观:“这些对社会高层次人士,比如商界人士很有影响,对普通人的影响倒不明显……但是香港保持竞争力,必须要学会向内地看,共赢总是没错的。”

 

 

从“你们”到“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酒足饭饱后,我们趁着夜色在皇后大道上走走消食。港岛西区的街区尺度很小,不知不觉我们就走到了港铁站。临别之时,梁彼得说有几个问题一定要“反问”我一下,第一个问题就差点让我善意地“爆笑”。

 

“前两年A股市场暴跌,内地炒股票的年轻人怎么办?会很发愁吗?”“相比炒股,内地年轻人置业压力更大,香港应该也一样。”

 

“你们平时会去哪里relax呢?都宅在家?”“宅在家和去户外运动皆有,全世界年轻人应该差不多啦。”

 

“最近‘香港01’好红,大家都在上面看八卦,你们看新闻多还是八卦多?”“额,我们也有……今日头条!”

 

回答了“好奇宝宝”梁生一连串问题后,末了迎来他的“终极提问”——

 

“你觉得,你们和我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你觉得呢?”我反问他。

 

“没什么大不同,我明白了,其实我们都一样。”

 

在港铁站分别时,梁彼得很认真地与我握了握手 。不得不说,交流,真的是打破思维定势最好的方式。

 

 

(图片由作者提供,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