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沪港新不了情②|这位“沪港人”愿意分享自己多年糗事,只为帮助香港青年在沪更好发展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17-06-29 06:03
摘要:通过两个月左右的实习,香港青年收获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接了地气”,“他们有了另一个视角看内地,不再只是从部分香港媒体的角度看问题”。

2014年,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毕业生劳焯標来到上海参加“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岭大不是香港最顶尖的三所大学之一,我不知道毕业后能干什么”。在上海,他进入上海电视台的一个时尚节目组实习,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直到能独立制作10分钟的节目。

 

结束实习后不久,他参加了香港TVB招聘会,“最先吸引面试官的,就是我的实习经历”。面试官当场让他剪了一段片子,正巧,剪辑软件正好是实习时用的那一款,于是曾经对未来迷茫的劳同学,顺利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促成“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的,是一位叫姚祖辉的香港人。他一直说自己是“沪港人”,因为从历史渊源上说,他的父亲上世纪40年代末从上海来到香港,家里还讲宁波话,从现实情况来说,他1992年将家族企业带到上海发展,并在3年前将公司名称从“万顺昌”改为“沪港联合”,“或许是自己沪港人的身份,让我更关注两地间的交流,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流。”

 

姚祖辉迄今还记得第一次组织香港青年看内地时的场景,“2004年,也就是回归后第7年,我想组织4000人去深圳参观‘世界之窗’,早上出发、晚上回来,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让姚祖辉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有一半香港青年没有办理过回乡证。最后在各方协助下,这个团顺利成行,“虽然行程较短,但我们帮助同学们迈出了认识国情的第一步。”

 

姚祖辉将这类参访活动称为“青年交流1.0版”,之后从最初的广东省内延伸到京沪多地,从一天改为多日,内容也从简单的走马观花,扩展到与内地青年交流接触。等到2007年,已在上海事业有成的姚祖辉,开始筹划“青年交流2.0版”,就是安排香港青年在上海实习工作6到8个星期,体验上海的生活。而2014年港生劳焯標参加的“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便是其中的一项活动。

 

“过去,香港青年来上海实习,会去港资企业或者香港商会,但我觉得这样面太窄了,外资、民企、国企都应该去”,于是已经当选为香港青联主席的姚祖辉做了一件大工程,逐一拜访90家接受320名香港青年实习的单位,“我们要去‘面试’公司老板和人力总监,看看这家企业是不是真心为青年创造条件。”

 

姚祖辉坦言,有的企业把接收香港青年实习当作是“负担”,就给他们安排复印、跑腿等杂活,这样的实习效果显然要打折,“我们以后会把这种企业剔除。”而大部分港生更具国际化视野,专业水平较高,颇受上海实习单位的好评。

 

通过两个月左右的实习,香港青年收获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接了地气”,“他们有了另一个视角看内地,不再只是从部分香港媒体的角度看问题”。姚祖辉也给他们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要装上微信APP,他笑称“便于我给他们发红包”,第二,要在上海交上几个朋友,“最好是一辈子的朋友”。

 

“香港青年能适应上海环境吗?”“一点没问题,香港和上海都是国际化大都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组织多次活动后,姚祖辉发现顾虑最多的倒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会不断问我,上海安全吗?那里有空调吗?他们还是不了解内地。”

 

长期穿梭在沪港之间,让姚祖辉看到在上海的机遇。既然香港青年能适应上海的生活,能不能帮助他们留在这里发展呢?这就是他“青年交流3.0版”的内容,协助香港青年在上海找工作,逐步融入魔都文化。“上海有140多名香港学生,我们帮他们找工作,告诉他们如何解决社保、住房以及以后的子女教育问题。”姚祖辉还有一个小目标,就是推进“青年交流3.1版”,帮助港生在沪就业,“香港社会日渐饱和,创业空间比上海小很多。”

 

与年轻人打交道多了,让50多岁的姚祖辉更懂得沟通方法,“年轻人不太爱听成功故事,因为离他们有点远,讲一些失败的例子,他们可能更记得住”。于是,姚祖辉更愿意与年轻人分享他20多年的“糗事”,比如他刚到内地做生意,因为不懂国情、不懂跟内地人沟通,走了一些冤枉路。这或许也是他积极推动两地青年交流的初心,“希望能帮助香港年轻人北上的时候少走弯路”。

 

为了让他们能走得更顺畅,姚祖辉还建立了良师益友制度(mentor),邀请了70多位30岁左右的热心在沪港人与香港青年结对,“这些人好比是他们的哥哥姐姐,当年轻人在这里遇到工作、生活、情感问题时,都可以向这些年龄相仿的师友寻求帮助。”按照要求,每周双方都要见面至少一次,或者是一起吃饭或者一起逛街,让孤单的香港“沪漂”找到依靠。

 

在采访中,姚祖辉坦言,他之所以能坚持十几年组织青年交流,除了自己的热心外,还有赖于沪港两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协调青年去国企、媒体、金融机构实习,“我们曾组织香港青年去上海交通管理中心参观,你想如果没有政府支持,怎么能进得去?”而让他感到高兴的是香港青年开了眼界,有人最后选择留在上海工作,“有一次我在机场候机,一位香港年轻人过来拍拍我,说他几年前参加过我们组织的活动。”

 

如今,除了继续推动香港青年来沪交流外,姚祖辉有了新的目标,“我们不仅要把香港青年往内地带,下一步还要组织上海青年去香港发展,做到两地青年共进步,沪港两城同发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