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观点 | 影视与游戏的关系是“共创IP”,“并非你负责流量,我负责变现”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7-06-21 14:29
摘要:根据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移动游戏全年实际销售收入达891.2亿,影游互动产品实际收入达89.2亿,占比10.9%。

从2014年“影游互动”概念的提出,到2015年影游IP《花千骨》的成功示范,中国影游互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游戏开发已经成为影视IP开发的标准配置。据统计,《琅琊榜》《芈月传》《老九门》《青云志》《蜀山战纪》《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秦时明月》《盗墓笔记》《择天记》等热播影视剧均存在同名手机游戏,影游联动成为IP开发绕不过去的话题。

 

优质IP是否万能?影视与游戏该如何互相导流?6月20日,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将目光聚焦影游联动,共议影游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根据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移动游戏全年实际销售收入达891.2亿,影游互动产品实际收入达89.2亿,占比10.9%。目前的中国影游市场正在经历规模爆发,但“现象级”的影游互动产品仍属少数。

 

“在方法论上,影游IP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游戏本身的IP,如《仙剑》系列等上一代网游、端游、单机游戏,它的含金量最高,但覆盖面相对较小。第二类是动漫类IP,看动漫的人比玩游戏的多一点。第三类是影视IP,有个人口红利,传播最广,老少咸宜、男女用户都有。”昆仑游戏CEO陈芳说,“影游将成为游戏产业布局的普遍套路。”影游联动之所以热门,与IP的导量功能密不可分。其最初设想来自于打通影视与游戏,将游戏的粉丝量导流到影视,或者将影视的粉丝量反过来导入到游戏中。“很简单,我们需要用户。”搜狐畅游高级副总裁黄纬形容。

 

尽管影游联动对优质IP的依赖度很强,但有了IP之后,从影视到游戏,再回到影视的路径也并非那么顺畅。有观点认为,成功的影游互动产品仅占1%,大部分影视改编游戏在市场选择中被自然淘汰。

 

较之影视剧,游戏的互动性更强。因此当耳熟能详的影视剧被改编成游戏时,需要增加游戏的探索性,让用户有参与感,并产生源源不断的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要考虑粉丝群的问题,影视剧的粉丝群是否就是游戏的粉丝群?”北京新华先锋常务副总裁王志群说,“IP运营需要时间,能否借着电影宣传的势头,把游戏推出来,实际上非常难,因为游戏的开发需要很长时间。”

 

倒推回来,把游戏改编成影视剧,也绝非易事。“游戏有天生的短板,它缺乏故事,它对多线发展、开放性发展的设计要远远多于故事情节。”陈芳说,“很多年前,我曾参加过一个项目,游戏《传奇》要改编成影视,当时请了编剧,对方说完全没有头绪。”在他看来,如果一个游戏的故事性更强,对电影改编的帮助非常大。“再比如《阴阳师》,它提供了一种审美、一种风格,对于影视改编也有所参照。”

 

在永柏盛业董事总经理潘鑫看来,游戏改编成影视,还要注重目标观众的选择。“比如《魔兽》系列,它的消费族群是80后,他们在电影院消费及平台上付费都有一定的能力。但如果改编一个《魂斗罗》或者《超级玛丽》的游戏,它们的用户群可能要再往前一代,这些用户可能并不是当下主要的影视消费群体,对影视变现的转化有一定困难。”

 

“有用户基础的IP,在游戏产品开发、预热的过程中,能导向用户的新增。因此在市场产量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厂商愿意追捧和使用IP。”在黄纬看来,一个游戏的打造,除了考虑用户入口,还要考虑游戏能否长线发展。“我们可以回忆一些爆款游戏,它可能当时月流水很高,但现在月流水有多少?再比如《天龙八部》的端游已经做了20年,但直到现在月流水还是很厉害。这样的游戏才是有生命力的。”黄纬认为,IP只能锦上添花,必须有好的游戏产品来支撑IP的后续运营。在陈芳看来,影视与游戏的关系是“共创IP”,“并非你负责流量,我负责变现。”

 

(编辑邮箱:scljf@163.com)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豆瓣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