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郁达夫两次应试不第怎么办?作诗,作好诗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郑学富 2017-06-25 07:52
摘要:前一晚他激动得夜不能寐,凌晨3点半就起床,披星戴月赶往东华门等候考试。夜残将曙,晓风寒露,一腔热血的郁达夫迎着瑟瑟秋风,站立在庄严巍峨的宫城下。

 

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枫叶尽染。郁达夫尽管是第一次来到京城,但是却无心欣赏美丽的风光,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备考迎战中。然而,两次考试均落榜,他悲愤地写道:“薄有狂才追杜牧,应无好梦到刘贲。”

 

郁达夫,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1913年9月随长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1917年7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在日本留学期间,郁达夫感觉到了国家经济落后的悲哀。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发愤图强。1919年,郁达夫接到在北洋政府司法部工作的长兄寄来的信,他得知民国政府要组织外交官和高等文官的选拔录用考试,他认为这是报效祖国的一次难得机会,决定回国参加考试。

 

9月26日,他参加了选拔外交官的考试。然而,精通多国语言、学贯中西的郁达夫竟然榜上无名。本来踌躇满志,怀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悦心情的他未免有些失落。当他得知因没有打点关系而落榜时,一腔热血变成了满腔愤怒。他异常郁闷地来到一处清代王府旧地,以“江南一布衣题”的名义题写了一首诗:“江上芙蓉惨遇霜,有人兰佩祝东皇。狱中钝剑光千丈,垓下雄歌泣数行。燕雀岂知鸿鹄志,凤凰终惜羽毛伤!明朝挂席扶桑去,回首中原事渺茫。”诗表达了他愤懑不平的心情,也透露了他欲去国再赴他乡的念头。

 

外交官考试的失败在郁达夫心头罩上一层阴影,不过,在长兄的鼓励下,他决心再备战10月份举行的文官高等考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迎来了10月21日文官选拔考试之日,前一晚他激动得夜不能寐,凌晨3点半就起床,披星戴月赶往东华门等候考试。夜残将曙,晓风寒露,一腔热血的郁达夫迎着瑟瑟秋风,站立在庄严巍峨的宫城下,在进东华门时口占一绝:“疏星淡月夜初残,钟鼓严城欲渡难。耐得早朝辛苦否?东华门内晓风寒。”在考场上,他才思泉涌,把所学所能倾注在试卷上。兴致勃勃地交了卷,感觉胸有成竹。可是,这一次他又名落孙山。

北京东华门旧照

这一结果,让郁达夫如五雷轰顶。知情人向郁达夫透露,考试之前,那些有权有势的考生早已给主考官送去了重礼,疏通好了“关节”,榜上有名者,大多是事前早已内定好的。所谓“考试”,只不过是走过场,掩人耳目而已。10月27日,郁达夫“静思身世,懊恼有加,成诗一首,以别养吾”。其诗曰:“匆匆半月春明住,心事苍茫不可云。父老今应羞项羽,诸生难肯荐刘贲。秋风江上芙蓉落,旧垒巢边燕子分。失意到头还自悔,逢人怕问北山云。”全诗流露出忧伤、悲哀、激愤的情感。

 

两次应试不第,对郁达夫打击非常大。他决定离开北京。在与哥哥分别时,郁曼陀为他赋诗送行:“一片芦沟月,怜君万里行。清淡当此夜,难尽别离情。”郁达夫和有《留别》一诗:“迹似习蓬人似雁,东门祖道又离群。秋风江上芙蓉落,旧垒巢边燕子分。薄有狂才追杜牧,应无好梦到刘贲。明朝去赋扶桑日,心事苍茫不可云。”

 

当年11月,怀才不遇的郁达夫含恨离京再赴日本,写下了《岁暮感愤》一诗:“岁暮天涯景寂寥,月明风紧夜萧萧。美人应梦河边骨,逐客还吹市上箫。穷塞寒浸苏武节,朝廷宴赐侍中貂。士生季世多流窜,湘水何当赋大招。”英雄壮志难酬,愤愤不平之气,盈于字里行间。

 

多年以后,我们不知该惋惜还是庆幸:郁达夫从仕途碰壁后一个转身,外交官和文官队伍里少了一个英才,中国文学史上却多了一个巨子。


本栏目主编:伍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浪博客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