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思想者|胡鞍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怎样的一场深刻思想改革?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鞍钢 2017-06-18 06:40
摘要: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集大成,又自成体系,既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又着眼于大局有利于长远,是党最宝贵的理论和思想财富之一。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关系到我国乃至全球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思想改革。

【编者按】今年初,在预测2017年“可能改变全球局势的大事”时,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可能在今年秋天举行的中共十九大是其中之一。如何看待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如何自觉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十九大正在走近时,上述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公众的关注。近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做客“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他在总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系列成就的基础上,深入解析了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解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及安全发展构成的中国发展新理念等。

 


 

从去年开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团队就在进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专题研究。今天,我把智库研究成果中关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向大家作个分享。

 

 

人民是贯穿党的思想理论的一条“红线”

 

 

中国能够取得发展奇迹,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正确的思想理论。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便不会有坚强的党。因此,理解党的思想理论,是理解我们党的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

 

 

十八大以来,基于对国情世情党情的深刻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已经逐渐成为党内共识。其中,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完整阐述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尤为值得关注。

 

 

可以发现,每隔十年左右,我们党会在继承原有正确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提炼和总结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针对当前和下一阶段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凝聚和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并由此来指导未来全党和全国上下的发展与实践。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总结和提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思想,进行党的理论创新。

 

 

虽然在不同时期,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有不同表述,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未变。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定了党和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路线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要发展的强烈愿望,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目的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时代版本。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申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则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不仅是彻底的人的现代化,更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每一次社会实践的重大进步,必然伴随着党的理论的发展。而人民是贯穿这些思想理论的一条“红线”。

 

 

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新内涵

 

 

如何正确认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新内涵?

 

 

首先,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重要的理念。我们党提出的“发展”,其目的是落脚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也包括每个具体的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指的是完整的人、具体的人。

 

 

第二,发展的实质是人民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13亿中国人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即在不同年龄阶段,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指物质这一个要素的现代化,更应当服务于人生命全周期的物质、精神、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现代化跃迁。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人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核心点,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来看,2050年中国将实现的现代化,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发展的本质是人民实现自由的扩展。

 

 

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人的发展都需要他人发展的帮助,任何人的发展本身也会对他人发展产生外溢性,从而形成彼此之间发展的互补性和关联性。这使发展不只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还有与他人的分享发展、共同发展。这种“发展共同体”,不仅是中国13多亿人构成的“利益共同体”,还可能会超越国家和群体之间的壁垒,形成将全世界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国际表述”。

 

 

第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过去,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现在还应该更多强调人民的创造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正是不断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不断解放人民的生产力、创新力、创造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将人民目标与国家目标相结合,将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改革都紧紧围绕“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把人民群众和各地方、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来,实现理念相容、目标相容、动机相容、行动相容。

 

 

第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949年之前的中国,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对此,孙中山先生有深刻认识。早在1924年他就指出,中国“个人自由,四分五裂,一片散沙”。他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毛泽东是如何解决“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一大二弱”的呢?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有针对性地指出:“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拥护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是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有党中央,还在基层建立了党支部,将全体中国人民组织在各种社会经济组织之中。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实现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这也超越了一般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人民二元对立的理论。

 

 

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集大成,又自成体系,既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又着眼于大局有利于长远,是党最宝贵的理论和思想财富之一。它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关系到我国乃至全球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思想改革。它再次明确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之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魂。特别是就后者而言,它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中国思想”,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包含哪些内容

 

 

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安全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的逻辑和体系是逐渐形成的:先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接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还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发展。这些逐渐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系。

 

 

“五大发展”理念及安全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觉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刻总结了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的发展经济学。“五大发展”理念及安全发展理念,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融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着统一的目标。其核心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今天看“五大发展”理念及安全发展理念,不仅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的体现,也是具体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思想灵魂。“五大发展”理念及安全发展理念,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与此同时,它又高于并指导这个实践。这是实践与理论的互动,是人民与国家、人民与党的互动。“五大发展”理念及安全发展理念,也总结了以往“五年规划”之创新、之精神,是“五年规划”设计的重大突破,它本身就体现了实践第一、人民第一,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六大途径。

 

 

“五大发展”理念及安全发展理念本身,既是问题导向,更是目标导向。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最后一条是坚持安全发展,注重解决各类不安全隐患,从建立国家安全体系到健全公安安全体系,从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到强化水安全保障,从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到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等,为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保障。可见,“五大发展”及安全发展之间,是有自身内在逻辑和相互呼应的。

 

 

为什么要提出安全发展呢?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4月15日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战略思想。他多次阐释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时期的安全发展理念。他指出:“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

 

 

首先,安全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什么?大体上,可将过去的近7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76年。这一阶段的安全发展重点在于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呈现的特点是安全优先发展,发展为了安全服务,包括“三线建设”、“大小三线建设”等。这是在西方封锁中国等大背景下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凸显政治安全。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7年到1991年。这一阶段发展的重点仍然是政治安全,呈现的突出特点是,由“安全优先发展”转变为“安全保障发展,安全为发展服务”。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2年到2012年。这一阶段安全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其突出特点是安全发展的外延不断扩大,强调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安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先是理念创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习近平同志系统性地阐释了中国安全发展理论,明晰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界定了安全发展的核心概念,极大丰富了安全发展理念的内涵,是中国安全发展理念的集大成。

 

 

其次,是体制创新。建立了中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同志担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这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安全发展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构成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为确保超级大国地位及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率先创新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成为关涉美国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或咨询机构。而后,世界各大国相继建立并完善国家安全委员会体制,如俄罗斯、英国等。我国该制度的创立超越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比它更丰富,也更适合中国国情。

 

 

安全发展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价值,安全本身就是发展的核心价值,即它不需要通过与别的有价值的事物联系来表现其价值,也不需要通过对别的有价值的事务起促进性作用而显示重要;二是工具价值,这一工具价值形象地说,就是“天下大治”和“长治久安”。这是因为,“安全”在发展系统中具有极强的外部性,是发展中最大的公益性产品。如同新鲜空气,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一旦离开了新鲜空气,人就无法生存。

 

 

总的来说,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安全发展,是一种追求发展过程中的和开放条件下的积极的安全观。安全是发展的重要目的,安全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系统性安全和人的基本安全为代价,同时,要求在发展过程中以安全发展促进综合、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安全发展”的核心观点、核心理念,摒弃了零和博弈、绝对安全、结盟理论等旧观念,在国际上树立起一种普遍包容的国家安全理念。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当今国际关系理论是颠覆性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

 

 

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全民健康规划?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非只停留在理念层面。在这里,我以“健康中国”建设为例来加以说明。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健康发展为例,包括“五年规划”中与健康发展有关的指标设定、《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等,从中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如何指导实践的。

 

 

讨论健康发展问题,首先要讨论人的发展生命周期。这是因为,人的发展能力是人的生命周期的函数,是人一生中对人力资本持续投资而获得的总能力。

 

 

从人的生命周期来看,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年龄维度,包括婴儿出生前后期、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高龄期(80岁以上);二是能力维度,包括体现了健康人的身心健康能力、受教育者的学习教育能力、文化人的文化文明能力、人的就业创业能力(国际劳动组织把就业称之为一个人尊严的起码条件),以及抵御社会风险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

 

 

在“五年规划”中,我们制定了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人力资本、公共服务指标。例如,在婴儿出生前后,涉及几个核心指标,包括提高产前产后检查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在学龄前儿童期,主要指标是降低五岁儿童死亡率。此外,还包括少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特别是高龄期。这些指标都浓缩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包括“十三五”规划中最核心的指标——人均预期寿命。过去五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51岁,相当于中国总健康人力资本提高了20.8亿人岁,是不小的成绩。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得到了充分体现。2016年,我国首次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前,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有国民健康规划,分别是美国国民健康十年计划、“健康日本21”计划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全民健康规划的发展中国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现了立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体人民的理念。《纲要》提出,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这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包括“五个全”。第一,按照人的发展生命“全周期”来设计,即从胎儿到生命终结的全周期。第二,各类健康服务“全过程”,从卫生与健康的服务维度来看,包括全民医疗卫生服务、全民健康监测、全民健康教育、全民疾病预防、全民医疗卫生保障、全民健身服务、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使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的健康服务。第三,涵盖不同类型的“全人群”,包括少年儿童健康、中小学卫生健康、妇女健康、老人健康、少数民族人口以及其他特殊人群健康等,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和人口。第四,融入现代化“全局”,这包括健康服务政策、健康保障政策、健康环境政策、发展环境产业政策、普及健康和健身生活知识教育政策等。第五,惠及“全体人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健康中国、共同分享健康中国,即共享共建。

 

 

从这五个“全”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体现在国家的专项规划中。

 

 

如今,“中国奇迹”正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我们可以验证其中一条,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创造今天的发展奇迹。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对此则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可以推动中国成为世界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

 

 

(唐啸、杭承政等整理)

 

 


【思想者小传】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组建于2012年,其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的原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2015年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首批25家试点单位。胡鞍钢教授本人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起草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主编:王珍,编辑:李小佳,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提供  邮箱:shhgcsxh@163.com)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