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听讲 | 卡斯帕罗夫:20年前,我与“深蓝”作战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邓凯杰 编译 2017-06-20 05:11
摘要:这是人为的疑虑和恐惧,而我唯一能够确信的是我的对手“深蓝”并没有这些烦恼


日前,现年54岁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在TED2017大会上首次公开20年前那场标志性的赛事———他与计算机“深蓝”之间的角逐。他坦然讲述了自己如何克服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并呼吁观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   
     
功劳不应归于“深蓝”,
而应归功于其创造者

   

这个故事始于1985年,年仅22岁的我,战胜阿纳托利·卡尔波夫之后成为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当年早些时候,我在德国汉堡与世界上最先进的32台象棋电脑展开了一场车轮战。比赛结果是我全盘获胜,但那时我能够战胜数台计算机并不出人意料。当时的象棋电脑萎靡不振,而我则精神焕发。
   

然而,仅仅12年后,我需要拼尽全力对战一台计算机,当时的《新闻周刊》更把这场比赛称为“人脑的最后防线”。

 

从科技小说到科学幻想,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一直被描绘成生死之战。人类正在与机器人竞赛,甚至斗争或战争。
   

1997年,象棋计算机羽翼渐丰,而那时的我正好是国际象棋冠军。不知是福是祸,我代表全人类与机器进行了那场至今仍然家喻户晓的对决。
   

我与IBM“深蓝”计算机下了两盘棋,但似乎没有人记得我赢了第一场———我在费城赢了第一场,但次年在纽约的第二场我甘拜下风。但我想这是公平的。
   

当然我必须申明,功劳不应归于“深蓝”,而应归功于其创造者———许峰雄(注:电脑“深蓝”的设计者,出生于中国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我向他和他的团队由衷致敬。机器的胜利一如既往是人类的胜利,这是人类被其创造物超越时一个常常被忽视的事实。

 

比输赢更重要的,
是人类与机器比赛的体验

   

“深蓝”的确胜利了,但这是否意味着它有人类一般的智能?非也,至少它的运作与阿兰·图灵这位“计算机之父”的期望有所不同。实际上只要硬件够快,计算程序够敏捷,国际象棋就能取胜。

 

所以说,就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的标准而言,“深蓝”是智能的;但即使“深蓝”能够在一秒钟内分析出惊人的200万个棋位,它依旧无法揭晓人类智能的奥秘。
   

在不久的未来,机器将成为出租车司机、医生或教授,但它们是否真的拥有“智能”?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由哲学家或词典学家来回答。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人类与机器共同比赛的感受和体验。
   

1996年2月初遇“深蓝”时,我已稳居世界冠军超过10年的时间,在世界冠军赛中参与了182场棋局,更在其他比赛中与顶级选手进行了数以百计的较量。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能够从对手的肢体语言中判断出他们的情绪状态和他们的下一步棋会如何走。
   

但是当我坐在“深蓝”对面时,我立即有一种崭新的、令人不安的感觉。这种感觉,正如你第一次坐在无人驾驶汽车里,或上班时“计算机上司”向你发出命令时一样。与“深蓝”的第一次交锋,我无法预测它到底能做什么。科技往往会有飞跃式的进展,况且IBM对“深蓝”也投入了大笔资金。

 

我最终输了那场比赛。我不禁纳闷:它是否从此无人可敌?我深爱的国际象棋就这样结束了吗?这是人为的疑虑和恐惧,而我唯一能够确信的是我的对手“深蓝”并没有这些烦恼。

 

和计算机合作,
把人工智能留在身边

 

虽然我最终输给了计算机,我发现国际象棋还是需要一名人类国际象棋冠军。今天,即使智能手机上一款免费的象棋游戏应用都比当年的“深蓝”更先进,但还是有人沉迷于国际象棋。悲观主义者预测,国际象棋被计算机征服后没有人会愿意继续玩下去,但事实证明他们的预言是错误的。
   

我从自身经验总结出的教训就是,如果我们想充分利用我们的科技,我们必须面对我们的恐惧;如果我们想要最大限度地摆脱我们的人性,我们必须克服这些恐惧。

 

在重整旗鼓的同时,我与“深蓝”的较量给予了我许多启发。正如一句俄罗斯俗语所言:既然打不赢他们,那就加入他们。

 

我想,如果我能够和计算机合作,把人工智能留在身边,整合我们的强项,是否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呢?人的直觉加上机器的计算,人的战略思考加上机器的执行策略,人的经验加上机器的内存,是否能成为史上最完美的游戏?
   

我的这个名为“高级国际象棋”的想法在1998年得以实现。我在一场比赛中与机器合作,对决另一名顶尖对手。2005年的一场自由式国际象棋比赛更是出乎预料。比赛参赛者包括特级大师和顶尖计算机,但赢家都不是他们,这场比赛的冠军是两名美国业余象棋爱好者以及他们同时操控的3台计算机。

 

终究要面临科技带来的压力,
否则人类的进展将戛然而止

   

人机共存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如今的现实。比如网络翻译工具,即使它并不完美,但很多人为了了解外国报刊的新闻报道用过这些工具,人们再利用自身经验把译本完善,而计算机也时时刻刻在我们的纠错中学习和进步。
   

这种模式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安全性分析等领域。计算机负责处理数据和计算概率,其准确性或许只能达到80%或90%,但仍然简化了人们的分析和决策。当然,你坚决不会用准确性达到90%甚至99%的无人驾驶汽车送孩子去上学,而这正是科技发展的下一个目标———提高精确度。
   

我与“深蓝”的比赛时隔20年后,类似“人脑的最后防线”的头条新闻已屡见不鲜,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与过去不同的是,机器不是取代家畜和人工劳作,而是欲取代拥有大学学历或有影响力的人群。作为一名输给机器的人类,这其实是绝好的消息。每一个专业终究需要面临科技所带来的压力,否则人类的进展将戛然而止。我们不能停滞下来,相反地,我们需要加快脚步。
   

机器有优越的计算能力,但我们有理解能力;机器只能按照程序操作,但我们有意志;机器具有客观性,但我们有激昂的热情。唯有人类能做的事情,就是梦想。抛开束缚,大胆梦想吧!


栏目主编:龚丹韵 组稿:徐蓓

 

题图:1997年5月3日卡斯帕罗夫(左)与代替“深蓝”走棋的IBM公司电脑工程师许峰雄对弈。当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以45步棋战胜IBM超级电脑“深蓝”。但在后续比赛中,卡斯帕罗夫未能再次获胜,从而在当年的“人机大战”中以一胜二负三和的战绩败北。 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