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酝酿十年,泗泾古镇启动保护与更新。未来是喧闹的古镇,还是静谧的水乡?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周样波 乔进礼 2017-05-23 19:09
摘要:“唤醒记忆、留住乡愁。我们希望,今后的下塘不是喧闹的古镇,而是静谧的水乡。”泗泾镇相关负责人这样阐述总体理念。

唤醒本土文化记忆,留住原住居民乡愁。今天,松江区宣布启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泗泾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项目,接下来松江区政府、泗泾镇政府将携手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全面实施古镇保护和更新,力争用5—10年时间把泗泾下塘打磨成一座散发出淡淡米香和酱香的静雅小镇。

来到泗泾下塘老街,记者看到,路两侧是各式各样的商店,店招将后排的老宅严严实实遮挡起来,只偶尔露出斑驳的墙面、破败的阁楼、杂乱的电线、狭窄深长的小巷……直到看见大门紧闭的马相伯故居,记者才敢确认这里是老街。“我们马上要搬走了,据说这里要启动改造了。”一位小吃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说。

 

在2014年被列为国家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后,泗泾下塘随即被列入上海市名镇名村首批保护更新项目。在15.52公顷的古镇风貌区内,拥有53处历史建筑,孕育了著名史学家陶宗仪,明代书画家范允临,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申报》创始人史量才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可以说,下塘是探索挖掘松江乃至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对于泗泾古镇的保护和更新,我们已经酝酿和准备了十年之久,其间一直在进行文化遗存挖掘整理、保护更新方案的规划设计等。”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于宁告诉记者,在旧城改造、历史风貌区保护中,松江区也有过教训,所以格外谨慎,近些年,通过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等项目的实施,已经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开发上积累了一定经验,终于可以大胆启动泗泾古镇的保护和更新了。

 

原本,古镇上“挂牌”保护的院落有40多处,现在,经过调查摸底和梳理,已经把保护范围扩大到了80多处院落。

 

据介绍,自酝酿之初以来,《泗泾下塘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方案》经历了前后10次重要的概念性修改,细节处的修改甚至达到了80余处。古镇的保护与更新利用理念,经历了最初的历史文化挖掘,到商业开发,再到产业发展,最终确定为保留传承文化价值,锁定“保护”和“利用”这两个关键词。

与第一版的《方案》相比,最新一版的《方案》中有一组数据特别具有代表意义:拟拆除的建筑面积从原先的5万多平方米锐减到1.6万平方米;新建建筑从2.3万平方米减少到5000平方米。这意味着,古镇的有机更新将尽可能保留住现有建筑,项目完成之后的古镇将原汁原味呈现在大家面前。“唤醒记忆、留住乡愁。我们希望今后的下塘不是喧闹的古镇,而是静谧的水乡。”泗泾镇相关负责人这样阐述总体理念。

 

根据《方案》,这里将以不改变现状为原则,对街、巷、廊、桥、河和历史建筑等进行分门别类,实施针对性的保护开发:保留原有的4条传统街道尺度及形态,拆除部分严重影响古镇整体风貌的违章搭建;梳理古镇现有街巷空间,打通关键节点,恢复古镇街巷格局,创造更为丰富的人文街巷体验空间模式;结合泗泾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与实地居民访问调研,重新梳理泗泾古镇传承与特色之一沿河长廊,打通长廊,恢复沿河长廊历史格局;尊重历史,还原泗泾古镇“三弓一箭”的历史文脉,除保留已有的“福联桥、安方塔”外,在泗泾塘上恢复两座古桥,即普渡桥、武安桥;保护古镇原有河道宽度、传统驳岸、水桥,重建河道历史风貌。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有关部门将把值得保留的院落成集群式地修复,并互相打通,制造建筑与人文一体的通透感。同时,还将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外观维持较好的房屋保留下来,与老建筑组成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充分尊重本地的人文历史。

方案中的点睛一笔,是一条由东往西跨度长达200米的“烟雨长廊”。“烟雨长廊”在古镇存续历史悠久,前人曾作诗赞其“三里长街店铺多,廊棚户户对清波。歇凉避雨行方便,如画风光佐小酌。”这条长廊以半开放的格局沿泗泾塘而建,因泗泾塘最大宽度达到10米,可供较大型船只通过,因此长廊成为了松江漕运时代重要的大米交易场所,也是上海现存最长的沿河楼廊。不过,如今的长廊已被人为搭建的屋棚割裂,失去了往日风貌,仅供居民在此纳凉歇息。根据方案,这条“烟雨长廊”将被打通甚至延长,进行保护性修复,尽量保持古色古香的味道,修复后的长廊将从东至西连成1公里长的景观。

“项目启动后,我们将开始全面推进老居民动迁、老宅保护性修缮、历史遗存挖掘整理、产业功能培育等工作……”泗泾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老宅修缮完成之后,根据老居民的意愿,部分居民可以回搬原来的老宅,其他居民也可以就近实行动迁安置。接下来,瞄准阿六汤圆、广利粽子等口碑度较高的传统饮食品牌,以及十锦细锣鼓和松江皮影、面塑、剪纸等非遗文化,泗泾镇将与光明集团联手在下塘培育打造饮食文化体验互动平台,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合作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基地等,打造有特色鲜明的“文创+文旅”型的特色古镇。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图片来源:效果图由松江区提供,实景照片 黄勇娣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