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国家重点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引来阵阵惊呼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7-05-21 19:30
摘要:上海科技节期间,全市有一批大科学装置、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向公众开放。

昨今两天,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迎来了600多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邀请他们参加科学微课堂、创客集市等活动,还带领他们走进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专家为中小学生做科普讲解。精彩纷呈的实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惊呼。据悉,上海科技节期间,全市有一批大科学装置、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讲座、实验室参观等主题活动。公众可关注上海科技节官网(www.shscifest.org)的“惠民版块”,了解科研机构的开放情况。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核心任务,是为我国卫星研制载荷。那里的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不会允许他人轻易进入。而昨天,4批提前报名的孩子在科研人员带领下,身着白大褂、头戴工作帽,走进了这幢颇为神秘的实验室大楼。进入实验室的第一道“关卡”,就让孩子们叽叽喳喳、兴奋不已——他们要走进狭小的洁净室,不停转圈,接受吹风除尘。“我转得头都晕啦!”走出洁净室的孩子笑着说。

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被3D打印技术吸引。

此时,迎接他们的是技术物理所副研究员、上海市科学导师王建禄。他的嗓音有些沙哑,原来,昨天他接待了5批中小学生参观,不停地讲解,导致嗓子出了问题。“不过我今天还是会坚持讲解的,因为做好科普,是我们科研人员应尽的社会责任。”王建禄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走进实验室,满眼都是“高大上”的设备,门上还贴着“小心激光”字样。“这套设备是用来做红外探测材料的。有了这种材料,我们才能制造出红外探测器,把它安装在气象卫星上,就能拍出卫星云图。”王建禄告诉孩子们。紫外激光器是制造红外探测薄膜材料的核心设备之一,它发出的激光能量极高,能把红外探测材料的原子一颗颗“打”出来,最终形成原子排列整齐的薄膜。高品质薄膜材料对红外线的感应灵敏度极高,用它制造的红外探测器进入太空后,能敏锐感知地球大气、洋流等变化情况,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王建禄没有演示紫外激光器。“平时我们用这台仪器的时候,要戴防紫外线眼镜,能阻挡99.999999%的紫外线,小数点后面6个9。”“叔叔,这副眼镜多少钱?”一个小男孩问。“七八千元吧。”“哇,好贵!”孩子们一阵惊呼。

 

就这样,在半小时参观过程中,中小学生对红外物理前沿科技有了感性认识。随后,他们来到底楼大堂,聆听了“科学微课堂”。在那里,科研人员讲解了可见光和红外线知识。“可见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0.4至0.75微米之间,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电磁波谱中,红外线排在红光之外,波长在0.75至100微米之间,所以称为‘红外线’。”通过演示一台短波红外相机,孩子们看到了自己和周围人和物发出的红外线,有的部位颜色深、有的部位颜色浅。“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为自身的分子运动而发出红外线。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就越多。”科研人员解释说。

利用液氮迅速制作冰激淋的小实验吸引了青少年的目光。

技术物理所“公众科学日”的创客集市,也很有吸引力。在“液氮冰淇淋”实验中,工作人员把冰淇淋粉、牛奶、纯净水混合在一起,浓郁的香气立即引来了很多孩子。随后,工作人员把一瓶液氮缓缓倒入混合物,一边倒一边用工具搅拌,盛混合物的玻璃缸冒出一阵阵白雾。“小朋友,这是液氮,温度达到零下196摄氏度,它能迅速带走周围的热量,让这缸液体混合物快速变成冰淇淋。”果然,没过多久,一缸粘稠的冰淇淋就诞生了。实验人员把它们分装在一个个纸盒里,分给孩子们。大家不但吃到了美味的冰淇淋,也见识了液氮的神奇功能。

 

图片来源:张驰 摄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