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当学生有事都直接“百度”了,思政教育如何实现供需对接
分享至:
 (1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7-05-05 06:45
摘要:现在有慕课、微课,也出现不少“思政网红”,但是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比如一堂课必须拍几个微电影,这实际上是走偏了。

日前,“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论坛”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与会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的可能路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益忠教授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涉及价值和价值判断问题,它是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科学性的统一。无论哪一类学科的老师,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道德观、世界观影响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是无法分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更加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思政功能,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就此而言,高校育人是全方位的,既要重视思政课,也要重视专业课,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认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政课程有四个结合点:一是“分”与“合”的结合点。虽然是不同课程,但是要走向协同,形成一个合力,包括队伍之合、学科之合、课程之合,最后应该形成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大的思政课程体系。二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结合。提供什么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这里面都是有讲究的,关键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生同时也是网民,他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可能直接找百度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生的需求,要多做研究,然后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出来。三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过去一直讲科研反哺教学,反过来,教学也要反哺科研,教学当中的研究成果需要转变为科研成果。四是讲得好与讲得准的结合。讲得好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现在有慕课、微课,也出现不少“思政网红”,但是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比如一堂课必须拍几个微电影,这实际上是走偏了。讲得准就是说理,要把道理讲清楚。道理讲清楚以后学生就容易理解,这样的课容易受学生欢迎。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蓉教授指出,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和课程更多地是一种知识传授,它的知识属性特别强,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似乎更强调价值观教育。但实际上,如果一堂思政课要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价值观教育一定是建立在知识体系基础之上的。所以,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两者应该是合二为一的。不管是哪个国家,其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一定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型人才,他应该是综合的,是具有多重服务社会功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同育人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玲玲教授对于“同向同行”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同向,指的是二者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这是指引性的。而所谓“同行”,一方面指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用一方取代另外一方,就不可能保持同行。另一方面,双方应该能够彼此支持、互相影响,一方如果离开另一方支持,自己也会受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应该是叠加而不是消减

 


上海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勇安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个全球转向的问题,即要让学生面向世界,具有全球视野,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三种功能:引领、协同和特色教育。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鸣歧教授认为,“同向同行”就是要打破过去把各门课程仅仅作为知识传授、技能培训这样的思维旧区,要把各门课程中间的价值属性挖掘出来,并且能形成相互之间的目标相同,这样才有可能构建大思政格局,才有可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其中,如何对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中国话语的解读,并作出相应的理论分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本次论坛为华东政法大学“65芳华”系列学术研讨之一,由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


(栏目主编:王珍,邮箱:shhgcsxh@163.com)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