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青春助改革④执着蓝天梦 不悔青春路—记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室青年团队
分享至:
 (1)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2017-05-04 10:40
摘要:在刚过去的2016年,更多的“水晶天”让上海实现了超越: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优”的日子多达78天,“良”的日子则为198天,相关监测指标的年均浓度均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PM2.5年均浓度降至45微克/立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国家目标。

 

夏日高温下的工业区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而车水马龙的市区交通主干道上同样热浪滚滚。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监测人员退缩,尽管汗水已经浸透了他们的衣服,他们仍旧手持仪器,坚持工作。

 

他们来自“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室,他们用行动彰显着这座“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践行着服务发展、改革创新、梦创未来的理想信念,用一个又一个科学准确的“铁数据”、一项又一项业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始终走在全国大气监测的最前沿,构筑起了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坚实基础。

 

青年骨干在工业区现场研究讨论大气环境监测及采样工作方案

 

追求卓越,执着心中那个信念

 

5年前,当国务院正式发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国内PM2.5指标技术配套工作还远没有到位,而国外的做法又不能直接照搬。

 

怎么办?

 

在上海市领军人才伏晴艳同志的指导下,年轻的监测团队决定撸起袖子自己干。没有的仪器,自己设计;监测方法,自己摸索;分析模型,自己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PM2.5监测技术的研究推动上海成为了全国第一批能够向社会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的城市,同时成为了国内首个发布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及污染物小时浓度的城市。

 

按团队成员的说法,“有了信念和追求,什么困难都能克服。”青年技术骨干们勇于创新,牵头开展了燃煤电厂石膏雨、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石化园区VOCs溯源、建筑工地颗粒物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了工业园区特征污染物的监控报警和溯源体系,实现了扬尘在线监控和属地化管理,为本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正是这些从无到有、从开创到发展的探索历程,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及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出台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团队也先后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等多项荣誉。

 

 

精准治霾,解析上海首张PM2.5“基因谱”

 

知霾从何而来,才能治霾,环境治理,要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近年来,上海都在为找准“病灶”竭尽全力。2015年,上海首张PM2.5“基因谱”出炉,看似寥寥数个百分比数字,却凝结了大气室青年团队近三年的心血。

 

找到了“病灶”,治污就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为了破解大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的谜团,王东方等同志组建了系留气球青年突击队,利用大载荷系留气球垂直观测平台为突破口,开展高空大气监测。

 

王东方说:“这是一条逼出来的自主创新道路,当中的难度,外人想象不到。”

 

这个如波音737一般大的气球,要在高空1000米内任一高度稳定悬停,同时既要完成精细的PM2.5采集,还要保障采集效率,尽可能降低高空气象条件的影响,保障高空供电和数据传输平稳。

 

一项项挑战接踵而至,经过上百次的模拟测试,团队突破相关技术难题数十项,系统实现了特殊条件下的PM2.5采集,有效率达到95%以上,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这也为雾霾污染成因解析、长三角大气预测预报、污染预警和雾霾治理增添了一把新的解密钥匙。

 

有了更精确的PM2.5“基因谱”,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就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2016年,长三角区域共完成 2.57 万台锅炉清洁能源替代与关停,完成 112 台共 6307 万千瓦时公用电厂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76万辆,实现区域高污染车辆环保信息多方共享;完成挥发性有机物 (VOCs)治理 3388 家;区域四个核心港口(上海、宁波-舟山、苏州、南通港)率先实施船舶靠岸停泊期间低排放控制措施,岸电和港作机械油改电、油改气等工作正在加快推广。

 

大气监测中

 

执着蓝天梦,唯愿空气宝宝更多微笑

 

经常有市民对着监测人员发问,如何才能获知“我家门口的空气质量”,如何才能直接知道明天“到底适不适合出门锻炼,网上发的我们看不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王茜同志为首,大气室青年团队制定了一套从技术到服务全体系的公众服务方案。他们发起空气质量形象设计比赛,设计出了“空气质量宝宝”卡通形象,通过改变宝宝表现和头发颜色来表示空气质量的等级,从而成为公众认识空气质量、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窗口。同时,还在门户网站上发布上海外滩能见度实景照片等生动形象的产品,帮助公众更加及时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赢得了市民的赞誉。

 

“自从成为预报员,半夜听到窗外有风声,都会忍不住起身查看下,看看污染气团来了没。”张懿华笑着说。即使不当班,她和预报员们仍会每天关注天气形势和污染动态,记录下每一天的预报结果,认真总结污染原因,分析预报成果得失,为下一次的预报做好准备。

 

在这支青年队伍的努力下,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体系已从单一的一周潜势预报和48小时分时段预报,拓展到了高污染临近预报等多尺度全方位的短中长期预报业务体系。城市预报业务逐年丰富,预报准确率逐年提升。

 

他们还成功为青奥会、北京APEC、上海马拉松、苏州16+1、苏州世乒赛,杭州G20峰会等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提供了保障,为长三角四省一市提供了更加准确、精细、人性化的空气质量预报服务。

 

预报员们正在进行紧张的长三角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

 

在刚过去的2016年,更多的“水晶天”让上海实现了超越: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优”的日子多达78天,“良”的日子则为198天,相关监测指标的年均浓度均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PM2.5年均浓度降至45微克/立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国家目标。

 

当前,环境监测领域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破解城市大气污染难题,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为了这个信念,大气室的青年团队从源头上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办法,用监测数据推动产业优化和升级,促进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为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题推广


 

版面编辑:陈敏

题图来源: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

题图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