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外惊奇 > 文章详情
我家面对大海,每天都有无敌海景可看(下)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朵拉 2017-05-04 07:37
摘要:辜礼欢这个名字没有什么人知道,但他的后辈孙子却是举世闻名的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出生在港口城市槟榔屿的辜鸿铭,10岁时随着养父到英国求学,23岁学成回到槟城的时候,已经是精通9门外语并考获13个博士头衔的天才,他就是从这个码头走向全世界的。

对于在印尼出世的T,印尼也是他的故乡。当他口气平淡地说着他的港口故事“1960年3月31日晩上從雅加达丹绒不祿港出发,橫渡太平洋,经棉兰、新加坡,十一个日夜,於4月11日白天到达广州黄埔港。”简单的句子里似乎没有特别的情绪,然而真正扣人心弦的故事却蕴藏在句子的背后。“头脑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回到祖国去。’印尼政府严厉实行:‘赴中国的华人需要留下十个手指头的指印,从此不得回返印尼’也根本不在乎,一心只想回去报国。”T全家兄弟姐妹纷纷报名回中国,“最后中国当局不允许小弟一起,因为要留下至少一个孩子照顾父母。”这教小弟耿耿于怀直到今天。然而,T回述当时上船的镜头“心里极度兴奋,一家人先自万隆搭火车到雅加达,在雅加达港口上船,充满憧憬和美好的幻想,等到船开了,我在船上抛下一条彩带,妈妈接到了,我不明白为何要抛彩带,只见每个搭船的人都这样子做,我也跟着做。那条连着两母子的彩带,在手上感觉不断地被拉紧,再拉紧,然后,然后就蹦断了,一直到彩带断了,我才真正感受到,离别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有点慌张,感觉到和妈妈从此分开了。”那年才16岁的年轻人,因为对中国的爱,毅然‘离乡背井’投进祖国的怀抱。

 

听的人掉了眼泪,因为那个“綵帶系在轮船和岸上母子两个人手上,到轮船开向大海后蹦断,从此天各一方”的画面,一直留在脑海,久久无法忘记。

 

听过两个港口故事以后,对自己家乡的港口,重新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建于1903年,英国殖民时代的瑞天咸码头,战时曾是德国U型潜水艇远东首个基地,现在变成一个国际客运码头。更早的1786年,来自英国的莱特就在这里上岸吗?那个时候还没建码头呢!还有辜礼欢,他从吉打一个叫瓜拉慕达的小乡村赶到槟城来,当年亦没有槟城大桥,都是靠水路交通,那么当他乘搭小船到来,给发现槟榔屿的英国船长莱特送来一张渔网的地方,也是在这里吗?渔网的闽南话发音是“希望”,辜礼欢把他的“希望”寄托在莱特身上,果然获得良好的回报,不但有权有钱,连后代也变成世界著名人物。辜礼欢这个名字没有什么人知道,但他的后辈孙子却是举世闻名的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出生在港口城市槟榔屿的辜鸿铭,10岁时随着养父到英国求学,23岁学成回到槟城的时候,已经是精通9门外语并考获13个博士头衔的天才,他就是从这个码头走向全世界的。

 

从瑞天咸码头走向世界的槟城人还有一个名叫伍连德的医生。如果你读过迟子建的小说《白雪乌鸦》,你肯定会对她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不是迟子建杜撰的医生伍连德留下深刻的印象。

 

《白雪乌鸦》不是纪实文学,但却记录了1910年至1911年秋冬之季的东北大鼠疫,最早出现在俄国境内,其后经满洲里,蔓延至哈尔滨,到了1910年底,呈现失控的状态,夺走超过6万人的性命时,清政府派遣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帮办伍连德医生来治疫的一段史实。真实人生里的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槟榔屿。是槟城著名的大英义学毕业生,因成绩优异被选为学长。17岁获得女王奖学金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深造,成为第一个获得剑桥大学医生博士学位的华裔。他在英国考取医科博士后,1904年回到槟城行医。与另一名医生,辜礼欢的直系孙子辜立亭一起开设私人诊所。

 

百度百科的介绍如下:“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1911年,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1918年,创建北京中央医院(今位于白塔寺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分院)并首任院长;1922年,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该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军医院;1926年,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 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

 

伍连德医生回到槟城家乡,除了行医,一心还想为当地的华人做些有益的事,积极参与华社服务,致力社会改革。他主张男子剪发辫、提倡女子教育,鼓励少年男女开展体育运动及创办文学会等等。当时鸦片大量输入,荼毒很多华人,他挺身而出,在槟榔屿爱情巷72号(现时中学校)成立戒烟社,推动反鸦片运动。这项抵制鸦片的举动开罪了英国政府与当地的鸦片商人,令他遭到陷害。1907年接到袁世凯的邀请出任天津陆军医学院副校长,隔年他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中国行医将近30年才再度回到槟城。因为从小接受英文教育,只懂英文不会中文的伍连德,到了中国以后才开始学中文,后来还能以中文讲课,并结识梁启超、辜鸿铭、严复、胡适等人。我是根据迟子建的《白雪乌鸦》才知道,举荐他的是当时外务部的右丞施肇基。施肇基是在考察槟榔屿的时候认识伍连德的。1937年他举家重返马来西亚。1960年病逝于他的出生地槟城。

 

这个从港口城市槟城的瑞天咸码头走向世界的伍连德,中国人称他为“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作为同乡的槟城人引以为荣,称他为“马来西亚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港口城市有人来,有人去。曾经来去的人物太多:康有为、黄兴、汪精卫、陈璧君、戴季涛、泰戈尔、张弼士等等,辛亥革命的最核心人物孙中山,更是与槟城有着不解之缘。1905年他第一次来到槟城,他一定也没有想到,“九次革命,五过槟城”,这个小岛竟在他的革命生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是因为这里有坚决拥护他革命理念的槟城人,包括黄金庆、陈新政、甚至为提供资金而倾家荡产的吴世荣等人,孙中山后来将革命基地自新加坡转移到槟城。

 

1910年11月13日在槟城柑仔园400号召开了同盟会的秘密会议,史称“庇能会议”(译自槟城的英文名字PENANG),策动“广州三·二九黄花岗之役”,广州起义失败后,1918年在广州黄花岗建立一座烈士纪念碑,72烈士其中有30多位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多位来自槟城。这是武昌起义前夕的一次决定性的起义。然而,这些年来,多少中国人听过槟城,听过“庇能会议”呢?

 

不管别人如何看待槟城,槟城在近代历史中曾经发亮过。同样的,不管别人是同情或者轻蔑东南亚华人,东南亚华人在自己的港口站稳岗位,不忘记提醒自己和别人:要有大海的胸怀,才能看海。

 

(本文编辑朱蕊)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