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愚园路上这处83岁老房修旧如旧后,白领与外国租客陆续搬来
分享至:
 (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17-04-26 19:10
摘要:对签字确认了设计方案、后来又反悔的居民,老邬理解他的心情,“因为觉得太珍贵,所以太在意”,尽量按照居民理想方案修改,甚至推倒重做的也有几家……

“我们小区现在的白领和外国人可多了,我家楼上就租住着一个德国小伙子,人长得好帅。”静安区愚谷邨一幢小楼的底楼,正站在小院门口的花架前打理盆景的王阿姨边说边笑,天天看着这些年轻面孔出出进进,老开心的。王阿姨家的几盆杜鹃花红红紫紫、开得正艳,给这处清水白墙、褐砖黑瓦的老建筑群增加了几分活力。

 

愚谷邨是愚园路上一座有着80多年历史的保护建筑群,静安区在去年年底对这里进行了修缮。老房外貌被修旧如旧,体现建筑风格的内部部件被全部复原,破旧的厨卫、经常积水的弄堂路面、散发臭气的垃圾箱房等过去被居民们“吐槽”的公共部位整修一新。

 

如今,老建筑的历史风韵更浓、小区环境变舒适,引得不少白领和老外租客陆续搬进来,而居民也越来越爱护这处老房。



几经岁月打磨,恢复原始结构与风格细节

 

愚谷邨位于愚园路361弄,属于静安寺街道辖区。愚谷邨建于1934年,有127幢楼栋组成,为砖木二、三层结构,目前居住了550户居民。

 

据说,愚谷邨的名字大有含义;“邨”是“村”的异体字,含有城市里的乡村之意,也有乡村城市化的寓意;“愚谷”二字出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大智若愚和虚怀若谷,意指聪明人表面上好像愚笨,而大度的胸怀谦虚得像山谷一样能容纳百川。

 

在这里曾居住过许多文化名人。37号是著名画家应野平旧居,65号是著名女作家茹志鹃、王安忆母女的旧居。121号二楼亭子间是著名电影演员沙莉和凌之浩夫妇住所。

 

乳白色的拉毛墙、深褐色的泰山砖、挑高的木质窗……愚谷邨在建筑风格上非常具有保留保护价值。“这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中式风格主要体现在空间设计上,包括天井等要素可以感受到江南民居的影子;西式风格主要体现在装饰上,包括内部的壁炉、马赛克地砖与铸铁的楼梯等,都是欧洲室内装修的典型。”静安置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褚烽告诉记者。

 

静安置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多次参与有居民生活的历史老建筑的修缮,经验比较丰富。褚烽说,对愚谷邨的修缮,我们一方面要对老建筑进行保留保护,尽可能还原之前房屋结构与细部;另一方面要消除可能存在的房屋隐患,提升居民居住环境。与很多非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不同,愚谷邨从设计到施工,除了由区房管局把关,还要受到市房管中心下属历保中心的层层审核。

 

“拉毛墙、泰山砖……是愚谷邨的建筑外貌上最大特点,此次都被完好保留下来。不过,经过80多年变迁,愚谷邨不少建筑细节都发生了变化;在这次修缮中,都按照档案馆中的原始建筑设计图进行了复原。”褚烽举例说,建筑外的很多落水管,已经被换成了PVC材料,这次都恢复到原来的铸铁材料;不少水磨石做成的窗台线,被居民在装修中涂上了其他涂料,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洗掉”了外来涂料,恢复了水磨石的本色;建筑内部有些楼梯过道因为年久破损,被居民换成了其他木质,也都恢复了原来的松木材质。

 

在修旧如旧中,静安寺街道与愚谷邨居委会还多方听取居民意见,在不破坏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有所“创新”:原来的一楼院墙比较低矮,不少住在底层的居民反映“缺少私密性”,后来施工方在院墙上装上了防腐材质的原木栅栏、搭建绿化,既起到遮盖作用,又不破坏院墙材料;原来不少居民家中窗户上都有遮阳棚,颜色各异、不太美观,考虑到居民生活确实有这样的需求,将原来的遮阳棚统一换成了深红色的款式,色彩上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

 


为求最大满意,社区干部记不清做了多少次调解

 

弄堂里用白线划出非机动车的停车位。

 

老房能到得到修缮,对住在里面的居民来说是好事;不过,要把这件好事做好,还真不容易。

 

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往往耗时比较久,愚谷邨一修就是8个月,居民始终住在里面,施工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修缮中有厨卫等公共设施的修整,对于居住面积狭促的老房居民,几厘米的偏差都可能吵翻天。这需要施工方、居委干部等方方面面耐心、细心、用心。

 

修缮,少不了敲敲打打。一方面,施工方严格按照工程规定时间安排施工,做到噪音不影响居民正常休息;另一方面,居委会在大修前做好居民宣传动员工作,讲清楚大修带来的好处,取得居民支持和理解。施工中,施工队特别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建筑垃圾在现场堆放整齐,做到每天清理,不给居民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图为改造后的一处合用厨房。

 

对不少居民来说,最大的麻烦还是室内的厨房整修。由于厨房内部从天花板、橱柜、管线到地砖都全部重新装修,意味着居民要有一到两周时间无法使用厨房。施工方设置了临时桌子与灶台,提供给那些厨房装修中的居民烧饭用。在装修厨房时,施工方还尽量早些铺设好煤气管线,这样灶台可供居民临时使用一下。有意思的是,不少居民因为爱惜这些新搭建的厨房设施,不肯使用,要等到全部完工后再用。

 

愚谷邨的厨房都是三四家合用,在大修中,因公共厨卫面积分割等问题经常爆发出邻里矛盾。有的厨房使用面积本就不等分,但面积小的居民想借着这次大修多分面积;有居民自家已有间独立厨房,但看其他人家公共厨房都在装修,想在人家公共厨房中占据一席之地;有居民对已经装修了一大半的工程挑出一堆毛病……

 

愚谷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邬贾平记不清做了多少次调解:对厨房分配不满意的,老邬组织大家坐下来协商,一遍不成、两三遍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大家让一步,事情就过去了;对一些“不太讲道理”的邻居,老邬也会努力安抚,但坚持在合情合理范围内;对签字确认了设计方案、后来又反悔的居民,老邬理解他的心情,“因为觉得太珍贵,所以太在意”,尽量按照居民理想方案修改,甚至推倒重做的也有几家……

 


老房修缮像把钥匙,打开居民与社区间那道门

 

经过8个月大修,愚谷邨外部修旧如旧,公共厨卫、弄堂路面等却都换了新貌。

 

记者日前在愚谷邨的董老伯家看到,三家合用的公共厨房装修一新:奶白色的地砖与墙砖、褐色的现代化橱柜、洁白的水斗,显得小厨房干净整洁。董老伯家的灶台上铺着报纸,瓷砖和排烟罩基本没有油渍,自家的水龙头也被擦得锃亮。快70岁的董老伯在这里住了50多年,他说,以前愚谷邨也被修缮过,但这次修得最好,所以自己使用起来格外珍惜。董老伯还打开自己的橱柜,让记者看里面刚买的、五颜六色的调料瓶。“我喜欢做饭,但以前的厨房太乱太差,我都不愿意进。现在,这厨房装修好了,站在这窗口烧饭,心情好啊!”

如今,不少居民都像董老伯这样,对小区变好的生活环境非常珍惜,居委会也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居民爱护小区的积极性。

 

如,开篇提到的王阿姨就是个养花爱好者,以前小区环境差,花花草草,她都放在自家院子里面养;现在居委会给喜欢养花的居民都送了一个木质花架,鼓励她们把花草放在院子门口养,给小区增加一抹颜色。最近,在居委会党总支引导下,小区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队——弄管会,引导居民对小区绿化、自行车停放、弄堂环境美化等开展自治。

 

静安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洪雪钢认为,愚谷邨的老房修缮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居民与居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那道门:通过老房修缮,居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居民的个人能力被发挥出来,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增加了居民对社区的爱护,并逐步在社区中建立起“熟人社会”;居委会与街道真正走进了居民的家门、走进了居民的生活与心灵,为引导社区自治与共治创造了条件。


图片:蒋迪雯 摄、静安寺街道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