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实施“国民待遇"整十年,金融“外来客”在上海过得怎么样?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蒙 2017-04-25 23:02
摘要:过去十年,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累计获得母行增资520亿元人民币;其中即使是在2008-2010年的金融危机期间,上海外资银行也累计获得母行增资近170亿元人民币,凸显了外资银行对在华业务的信心和重视程度。

2007年,随着中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实行国民待遇,数家外资银行选择将在华分行改制为中国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当年即有11家外资法人银行落户上海。记者从上海银行监局获悉,实施“国民待遇”十年来,目前上海已有21家外资法人银行,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过半。资产规模目前达2万亿元人民币,已是转制初期的6倍多,资产规模10年年均复合增幅达19.6%。

 

上海银行监局介绍,十年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在经营规模、经营业绩、客户结构和服务能力均取得长足进步,本土化程度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成果显著。

 

走在金融创新前沿

 

整体而言,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经营规模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2月末,上海21家外资法人银行在全国共设分行229家、支行482家,较法人成立之初,分行数量增长逾一倍,支行数量增长近5倍。员工总数超3.5万人,为法人银行成立之初的2.8倍。资产规模目前达2万亿元人民币,已是转制初期的6倍多,资产规模10年年均复合增幅达19.6%。

 

截至2016年末,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9%,低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分别为180.87%和138.50%,远高于国际上两个100%的标准;资本充足率为17.96%,杠杆率8.86%,均大大优于监管要求。

 

作为在华的外资银行,强化中国策略使得对华业务信心更加坚定。全球主要外资银行将中国策略作为集团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之一,愿意向中国市场倾注更多的资金、人员和业务。过去十年,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累计获得母行增资520亿元人民币;其中即使是在2008-2010年的金融危机期间,上海外资银行也累计获得母行增资近170亿元人民币,凸显了外资银行对在华业务的信心和重视程度。

 

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在优势业务领域保持引领和示范作用,丰富和促进本地市场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提升。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在具有优势的跨境业务、贸易融资、财富管理、外汇和衍生产品交易、现金管理和个人理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为本地市场引入了丰富的产品、成熟的做法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促进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整体服务能力的提高。比如,衍生业务是外资法人银行的优势业务,截至2017年2月,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表外衍生交易规模约为表内资产的4.2倍,衍生交易量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超10%。

 

另一方面在沪外资银行注重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功能。比如浦发硅谷银行填补了上海乃至全国科技金融专业型银行的空白,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又如美国华美银行的影视行业融资也颇具特色,华美中国利用母行在该领域的优势,将好莱坞的影视制作经验和业务模式介绍给中国的影视公司,促成了多个中美间的影视合作项目。

 

“外来客”与本土银行优势互补

 

近年来,在沪外资银行本土化程度加强,对中国实体经济做出贡献。“外资法人银行积极地融入本地市场,支持本地经济建设,这即符合外资银行的全球战略发展要求,又迎合了中国经济建设的需求。”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沪外资银行各项业务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发展特征,从本外币结构来看,人民币业务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改变了以外币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

 

上海银监局介绍,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民币资产、贷款和存款占比均在70%以上,人民币业务已成为主要业务。从客户结构来看,客户结构更加多元化,本地客户业务占比大幅提升。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对外资企业的贷款已经由转制初期的74.1%下降至45%,对中资企业的贷款则由17.1%上升至35.3%,中资企业客户贷款的占比已经翻了一番。几乎从零起步的对中国居民个人贷款,目前已占外资银行所有个人贷款总额的65.3%。

 

在沪外资法人银行还积极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近年来通过集团联动,依托海外网络优势与丰富的全球化产品,特别是利用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点,在服务中资企业境外兼并购、帮助中资企业登陆境外融资平台、协助中资企业在境外开拓业务等方面促成了较多成功案例。这种深植于当地市场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恰恰是进入海外市场不久尚为“外来客”身份的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难以做到的。

 

另一方面,外资法人银行也抓住历史机遇,开拓了新的增长点。外资法人银行作为纽带,促成了母行或集团其他海外分支机构与中资企业的业务往来,既为母行的全球业务做出了贡献,增强自身在母行的话语权,又开拓和巩固了与这些中资企业在国内的业务往来。这一点正好与中资银行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在近几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外资法人银行积极参与自贸区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内保外贷和离岸金融等业务,也为自身创造了发展机遇。

 

从集聚效益到辐射功能

 

经过过去十年的逐渐积累和沉淀,外资法人银行已经成为上海银行业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市场参与者。

 

外资法人银行在上海形成了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法人转制的正向效应在上海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机构数量来看,上海辖内外资法人银行21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数量过半。从业务规模来看,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贷款、存款规模分别占在华外资法人银行总量的84.5%、84.2%和83.8%,占在华外资银行总量的69.3%、72.6%和78.8%。外资法人银行转制以来,虽然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短暂不利影响,但整体业务发展明显快于非法人机构的发展速度,法人转制正向效应正得到充分体现。

 

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辐射和扩散效应。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积极到中西部地区开设分支行网点,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功能,带动中西部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在全国设立的分支行,涉足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网点覆盖沿海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其中很多地方原先都是外资银行的空白点,全国分布扩散效应明显增强。

 

外资法人银行还全力助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积极设立区内营业网点,并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拓展相关业务,在跨境结算业务方面优势显著。2016年十家跨境资金池业务量超过100亿元的银行中,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占据四席。

 

上海银监局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在华稳健发展。一是支持鼓励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发挥其国际化经营的示范效应;二是引导银行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力量,鼓励外资法人银行积极利用自贸区创新监管互动机制先行先试,对标市场需求、对标监管要求、对标国际惯例,积极研究、引进和开展商业模式、业务、产品和管理等各个维度的创新,忠实服务于境内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需要;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外资银行在多个业务领域加强与中资银行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实施。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