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透视海归潮|他们为何抛下谷歌总部产品经理、特拉华终身教授的身份,选择回到上海
分享至:
 (4)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17-04-25 08:33
摘要:“人生就像冲浪,要看准‘大势’。这些年里,我没有一秒钟后悔回国!”

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十八大以来5年回国人数占70%,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已经形成。

 

随着上海人才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上海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提升。目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14万余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49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7亿美元。

 

我国对海外人才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为何会显现?上海如何进一步实现引才聚才,用好“海归”这笔独特的财富?记者走访了两位在上海创业、工作的“海归”,试图从他们的经历中寻找答案。

 

王翌离职谷歌回国创业

 

“这些年没有一秒钟后悔回国”

 

 

当年高考杭州理科状元、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博士、谷歌公司总部产品经理,2011年走出硅谷前,王翌的每一项履历都光鲜亮丽。距离他乘上回国的航班,已过去6年。“人生就像冲浪,要看准‘大势’。这些年里,我没有一秒钟后悔回国!”

 

他对这个“大势”的解释很直白:中国的机会太好了。


在他看来,美国许多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而中国是一个仍在飞速发展中的国家,不少行业的“水位”仍不高,这恰恰为创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博士快毕业时,导师推荐王翌去康奈尔大学任教。“一辈子临了只能回忆发表多少论文、被引用多少次,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当时的王翌,早已因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修读的一门“高科技创业”课程,而在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正因如此,作为当年唯一入选的中国人,王翌放弃了麦肯锡咨询顾问的聘书,转投谷歌产品经理的职位。在他看来,这份工作能为日后创业打下坚实基础。进入谷歌工作,自然是万里挑一,收入也很可观,王翌很快就买了房和车,“当时打算在美国工作四五年再回国”。

 

不过国内的科技发展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远在大洋彼岸的王翌心动了。回国后,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与思考,他从朋友们身上找到灵感——不少人为了提高英语听说水平,报名参加费用高昂的培训班,但行业内朋友告诉他,两年的课程,有一半人上了一年就不再参加了。

 

看到这个商机,王翌创立了英语口语学习软件“流利说”,采用游戏闯关和打分模式,让用户轻松愉快练习口语。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学习英语的氛围浓厚,为企业成长壮大提供了优质土壤;相关部门的高效服务,也使他免除了不少后顾之忧。

 

2013年5月,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复旦科技园注册成立。王翌的本科同窗好友顾晶,此前也成功在杨浦创业,根据该区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3310”计划,顾晶拿到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同他一样,王翌也申请到“3310”计划的A类扶持待遇:有两个孩子的他,住进三室一厅人才公寓,月租金仅2000元,就医有了“绿色通道”。杨浦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还经常告知各种政策信息,定期举办论坛。

 

2013年末,“流利说”App被苹果公司评为年度中国区“AppStore精华”。现在,公司从初创时8个人的小团队,发展为超过400人的大企业,注册用户量超过4200万。“虽然当初和我一起出国的同学、朋友们,还有不少留在国外,但不少人已经嗅到国内的商机。我相信,回国的人会越来越多。”

 

虞晶怡留美17年后选择回国

 

“可能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机会”

 

 

“半年就做出这么多成果,你们这个团队不得了。”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的虚拟现实与视觉计算中心,来访客人正在该中心主任虞晶怡教授的指导下,体验实验室的成果。这是一套虚拟购物系统,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体验者仿佛置身一间真实店铺,面前放置着各种名牌包包,伸手能“拎”起一件仔细端详。这位客人赞不绝口:“真想把这个LV给我媳妇带回去啊!”

 

这项虚拟购物的VR电商平台成果,已在去年阿里的“双11”活动中成为现实,接下来,还将寻求更广泛的应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虚拟交互展览、中共一大会址虚拟展厅,还有广州医学院的3D光场全视角胸内腔手术……该中心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很多领域带来了革命。实验室许多设备,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教学科研和转移转化环境,正是虞晶怡所看重的。

 

“这可能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机会。”在美国求学、任教17年的虞晶怡,谈到回国决定时,这样说道。

 

199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的虞晶怡前往美国,进入加州理工学院,这是他心目中该学科的顶级殿堂:“当时想法很简单,觉得美国是世界上最能创新的国家,想去看看是什么样的。”两年后,他获得应用数学、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三个学士学位。

 

2005年,他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80%同学都去了华尔街,出身教育世家的虞晶怡却对教书和科研感兴趣,得到了特拉华大学助理教授的工作,在那里一待就是10年。其间,他先后获评终身副教授、终身教授,并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杰出青年奖和美国空军研究院的杰出青年奖,获得10项美国发明专利。

 

事业顺风顺水的他,不忘关注祖国。中国的飞速发展让虞晶怡思考,是不是到了调转船头的时候。在他看来,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时机成熟了,“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逐渐在全球化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领导人高瞻远瞩,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总之,发展机会非常好。”

 

2013年成立的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科技大学向他抛来橄榄枝,2015年9月,他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全职教授。

 

“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良好氛围,都为人才发展提供了优质环境。”上海科技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江舸介绍,该校一直以高标准指导人才引进工作,目前全校135名已聘全职常任教授包括中国人、外籍华人和外国人,几乎都有海外教育或者工作背景。为鼓励教授们在潜心教学的同时积极创新、服务社会,该校积极为科研人员搭建平台,对接社会,并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虞晶怡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去年5月,他创办了叠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包括360°光场视频的捕捉和VR内容生成,360°3D VR 视频直播,3D物体和人物扫描生成模型及其相关内容制作等,直接与虚拟现实、视觉计算中心的成果对接。据介绍,不少技术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现在说起VR、AR(增强现实),不少人也许说不出具体门道,但肯定都知道有这么个玩意儿了。”虞晶怡说,中国人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对科技也很感兴趣,同时,中国互联网平台的飞速发展,使信息能够很快传播,这些给虚拟现实的研究和产业化营造了绝佳氛围。“我在美国上学时,VR在美国发展就有一些年头了,但我最近回去,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人不知VR为何物,甚至许多学者都不了解。”

 

前两天,虞晶怡刚刚参加了一次学院师资招聘面试,该轮面试通过的四个助理教授,个个来自世界顶尖大学,如哥伦比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现在国外毕业的博士们,眼光都不一样了,他们看到中国的大好机会和广阔前景,都有意愿回国。我们的招聘竞争一直非常激烈。”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