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专访|新一届上海社联主席王战:创新不是搞旁门左道,要把好大方向
分享至:
 (16)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小佳 2017-04-25 06:41
摘要:社联不同于社科院,它的职能不是搞研究,而是为社科界提供服务和平台,是通过社联促成上海社科界百花齐放、群贤毕至,因此,“联”是题眼。

近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举行,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当选为新一届主席。对于社联工作以及上海社科界的发展,他有哪些思考和设想?新一届社联又将如何团结服务上海社科界?围绕这些问题,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上海社科界应积极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新贡献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2016年5月17,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市委书记韩正出席本次市社联代表大会时指出,上海社科界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新贡献。对于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新贡献,您怎么理解?

 

 

王战:中央领导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历来十分重视理论,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上海社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委员和代表们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社联可以说得到了方方面面的爱护。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正在步入一个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或者说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十三五”规划正在全面展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新一轮建设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本身,也进入了更强调表达“中国话语”的新阶段。就上海城市发展而言,当前正在牢牢把握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根本要求,为国家发展创新路,在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跨越。国家和上海建设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有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广大社科工作者进行深入研讨,做出科学的回答。在此背景下,上海社科界理应积极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新贡献。

 

 

“我的‘旋转门’经历可以追溯到农村插队落户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您从社科界到政府部门,现在又回到社科界。这一“旋转门”的经历,对您理解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有什么影响吗?

 

 

王战:上海社联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几任主席都是德高望重、造诣深远的学术前辈。前几届社联的工作都很出色,既能把好方向,又能使上海思想和学术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此,对第七届上海社联而言,今年也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年。

 

 

作为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坎坷曲折以及此后所取得的成功,与其说是感受甚多,不如说是身临其境。从个人经历而言,看似是经历了从学界到政府政策部门、再到学界这样一个“旋转门”,其实还可以追溯到更早,是从到井冈山地区插队时打下了底子。所以,你问题中谈到的从社科界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旋转”,在此之前还应加上一个从插队到大学的“旋转”。十一年的知青经历,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知道了要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不容易。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萌生了要读大学、学经济的想法,也才有了后面的经历。

 

 

在我看来,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的总称,更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民族进步的思想武器和智力支撑,它不是象牙塔,而是面向社会、以人民为中心展开的。

 

 

在党政研究部门工作十多年,我从专注经济问题,到接触党建、社会、文化、政法等各方面的问题,这让我更像是一个杂家。这对社联工作也是有好处的。上海社科界不缺专才,每个学科、每个学会都有很多专家。所以,不如就起点杂家应起的作用。

 

 

充分利用“联”的优势搭建学术公共服务平台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您怎么看待社联的定位?上海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镇,未来如何进一步创新和繁荣?

 

 

王战:上海市社联是市委领导下的学术群众性团体,联系和团结上海社会科学界高校、党校、社科院、部队院校和党政企事业单位研究部门的“五路大军”,以推动和组织本市社会科学研究和普及为主要任务。

 

 

对于社联的工作,前任主席总结得很好,总结了6个字,即团结、服务、繁荣。我加了几个字,即把方向、抓团结、搞服务、促创新、谋繁荣。可能有人会觉得,把方向和出创新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其实不然。如果大方向有偏差,创新也难。创新不是要搞旁门左道,而是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和创新。只有大的方向把好了,才能有更多创新成果的涌现。

 

 

社联不同于社科院,它的职能不是搞研究,而是为社科界提供服务和平台,是通过社联促成上海社科界百花齐放、群贤毕至,因此,“联”是题眼。对此,有几个初步想法: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团结,主动服务改革开放与上海发展大局。二是要深化为社科界服务工作,团结凝聚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三是要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深化拓展社联主要工作。四是要重视人才培育,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

 

 

近年来,上海社联充分利用“联”的优势,搭建了五大学术公共服务平台。这五大平台不断拓展功能,充实内容,积淀底蕴,为本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繁荣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今后,可以紧密围绕学术功能的拓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社团管理、决策咨询、社科普及、成果发布等多个学术公共平台的建设,深化和拓展社联的各项主要工作。

 

 

当年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为何提出不搞特区而是搞新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海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在此进程中,上海社科界将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具体又有哪些可为的领域?

 

 

王战: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中可以看出,理论上的突破对上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浦东开发开放时,上海提出不搞特区、搞新区。这背后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想利用新区开发,带动整个上海的发展,希望利用浦东开发来“东西联动,再造中心”。经济特区一般都有强大的资源吸入功能,新区则要释放能量。所以,浦东被称作“浦东新区”,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后来总结,有6大思想理论上的创新,才有今天的浦东。

 

 

再如,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前,我们对城市的认识大多就是利用外资、搞经济建设。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其实中国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需要好好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展望未来,上海社科界要继续做好重镇,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另一方面,要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积极的智力支撑。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如何为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探路、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工业化、城市化中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创新之都、人文之都、生态之都如何建设,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都有待上海社科界的积极参与和寻找答案。

 

 

(栏目主编:王珍,编辑:李小佳,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