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专访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共建“一带一路”,中阿已开始共同探讨“怎么做”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安峥 2017-04-21 19:40
摘要:建立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是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阿盟总部时宣布的。经过一年多筹备,20日,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在沪揭牌。习近平主席这一决定的背景是什么?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任务有哪些?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阿交往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此,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接受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访。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建立,不仅是治理经验的互鉴平台,也是国际舞台上宣讲中阿改革发展共识的‘高音喇叭’”,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20日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访时说,“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大局、提升中阿整体关系和国别合作水平、促进双方各自改革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当天,李成文大使出席了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中国答案” 融汇“阿拉伯经验”
    
    
建立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决定,是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阿盟总部时宣布的。李成文告诉记者,一经提出,立刻受到阿拉伯国家的热烈反响。为什么要成立这个中心?需要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来看。


    
宏观上,当今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加,世界经济形势起伏不定,多极化、全球化均遇到挑战。作为“五常”之一,中国对促进国际和平负有责任,也在和平环境中得益。习主席宣布建立这一中心,不仅着眼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的国际大局,也着眼于中东地区的稳定和中阿关系的发展。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阿拉伯国家,找到符合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道路,共同应对稳定与发展?“我们不会站在远处指点他们怎么做,但我们衷心希望他们找到自己的路。如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未来中阿双边关系的发展就会有问题。”李成文大使说,因此,需要促进双方共识与合作,解决好“从如何看到如何办”两个问题。习主席提出的“化解分歧关键要坚持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坚持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就是对中东动荡和阿拉伯国家发展,从如何看到如何办,给出“中国答案”。


    
微观上,中阿合作涉及多领域多层次,中阿合作论坛包括10多个合作机制,涵盖多领域,正在执行的新一期合作行动执行计划包括38个合作项目。上述中心的成立,不仅符合中阿各自深化改革的需要,也为中阿集体合作和整体关系发展增加了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取得了很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但是也有一些领域,阿拉伯国家也有自己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李成文大使特别提到,比如金融市场改革、理顺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等。


    
随着研究中心的揭牌,首届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也同步开课。外界对于研修班学员构成和该中心今后的目标格外关心。李成文大使说,该中心定位准确,通过交流,共同促进改革发展方方面面路径、措施、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互鉴。内容上,是从学术、实践两方面加强探讨。形式则不拘一格。这次是以研修班的形式展开,首批学员是来自17个阿拉伯国家的24位官员,将在沪研修学习10天。他们都是阿拉伯国家负责经济计划、外交方面的司局级和副部级一线官员。今后,该中心还可开辟专项研究、学者交流、常驻访问、专题研讨会等形式。


    
除了内部交流,中阿还要在国际层面加强对外宣传,共同发声发力,做中阿改革发展共识的“高音喇叭”, 使该中心服务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外交的大局以及中阿关系的发展。


    
关于选址,李成文指出,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窗口,在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把中心设在上海,为其充分成功地运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讨论务实合作时,双方有说不完的话”
    
    
作为丝绸之路的中间站、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阿拉伯国家对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怎么看?李成文大使说,“自习主席去年1月访问阿盟总部以来,中阿关系最突出的发展是‘一带一路’的共识上的贴近。”从“一带一路”是什么,到做什么,到怎么做,双方的距离有了明显的拉近。 “2014年6月,中方倡议提出之初,阿拉伯朋友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一带一路’是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去年以来,通过多渠道接触和往来,阿方对于‘是什么’有了明晰了解,对于‘干什么’有了轮廓和知晓,并开始共同探讨‘怎么做’。”


    
目前,已有5个阿拉伯国家对华签订政府间协议,双方在早期收获上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一些阿拉伯国家推出了2030愿景、工业转型计划等,中国正在施行“十三五”计划、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李成文大使说,“这种发展战略的对接,对‘一带一路’有实际意义。战略对接之后,是发展理念对接,哪些是共同的,哪些是可鉴的,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上需要解决好的问题。共鉴,也将有利推进共商和共享。” 


    
“不是清谈馆,要做行动队”, 习近平主席去年曾这样寄语G20。这一评价用在中阿合作论坛这一部长级机制上,恰如其分。作为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感触颇深。论坛最早是由阿拉伯驻华使节委员会提出倡议,受到中方积极响应,随后中国与22个阿拉伯国家密切筹备磋商,2004年论坛应运而生。从有限合作到全面合作;从几个合作机制到十几个机制;从不知道怎么做,到双方都愿意利用论坛增进理解、开拓合作渠道,这些都是其所经历的巨大发展。


    
“十几年的真诚合作,有两点实实在在的成果”,李成文大使总结道,一是论坛使双方看到了更多合作可能性和潜力,每次论坛讨论务实合作时,双方都有说不完的话;二是中阿在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在世界大国中,中国长期坚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事业。这点深受阿拉伯人民感谢。每次在战略对话、政治会议、发表文件中都会提到这点。相反,中国在地区和国际问题的重大关切,阿拉伯国家也给了我们各种支持。


    
“1+2+3”,这是中阿正在努力构建的经济合作格局: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对此,李成文指出,“3”是中阿经济合作的升级之路。航天卫星合作领域,中阿第一届“北斗论坛”将于5月在上海举行。核能方面,中国经验丰富、技术全面,中国企业正在与阿拉伯国家进行进一步商谈。海湾国家尽管石油蕴藏量大,但也有迫切发展新能源的需求。新能源领域,中国产能世界第一,占世界整体产能份额巨大。今后双方在该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我们早忘了,这是应该的”


    
沙特大使、苏丹大使、外交部亚非司参赞……在李成文大使数十载外交生涯中,曾在7个阿拉伯国家常驻,和当地民众有不少接触。“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两点”,李成文大使回忆道。


    
一是,阿拉伯文明与中华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重感情,都重伦理之道,重家庭和谐。同时,阿拉伯人民淳朴好客,慷慨大方,讲义气,重友情。在汶川地震后,沙特是对中国提供最大单笔援助的国家,每当他跟沙特朋友提及此事,他们都说“我们早忘了,这是应该的”,这使李大使深受感动。二是,中国与阿拉伯人民的融洽相处和深厚友谊。中国一支援助苏丹的医疗队,在小镇阿布欧舍工作了40多年,当地条件艰苦程度超出常人想象,病房由100来米长的马厩改建。中国医疗队坚持在那里救治病患,提供服务,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 “每当宰牲节,当地民众会悄悄在中国医生家门口拴上两只羊,作为共度节日的礼物。”李大使说,中国与当地人民的友谊,正是因为这样的交往,捆绑得格外紧密。
    

题图:2015中阿博览会银川国际会展中心展馆。 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栏目主编:杨立群;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