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吴晓波对话周其仁马化腾等:有些伪需求,用“互联网+”骗投资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2017-04-20 21:30
摘要:“互联网+”在中国产业经济中的发生,并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情,中间充满了很多的痛苦、很多的纠结、很多的教训。

4月20日在杭州举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纵论“互联网+”赋能经济转型。担纲该环节主持人的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圆桌论坛现场脑力激荡、观点交锋。

 

“互联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

 

论坛一开始,主持人吴晓波先追溯了“互联网+”这个名词为全中国人民广泛所知,是在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他记得,当年一些做陶瓷的、做服装的、做家居的企业家还在纠结于一件事情——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回想过去这两年,吴晓波认为“互联网+”在中国产业经济中的发生,并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情,“中间充满了很多的痛苦、很多的纠结、很多的教训。甚至,互联网的企业,或者制造业的企业、传统行业的企业,双方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仍然非常大。”

 

“伪需求”的陷阱

 

长期观察中国企业发展的吴晓波提出,在利用互联网工具时,也会面临很多陷阱,一些新的创业模式,有的是真需求,有是“伪需求”。我们的企业在“互联网+”的时候,怎么辨别这些机会和危险?

 

马化腾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多思考,“腾讯投资部门经常看各种项目,有一些是真实存在的需求,比如共享单车,过去也有,但是无法解决停车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所以这个需求也就释放了。当然,我们也发现很多‘伪需求’。”他坦言,很多人天马行空地去挖掘消费者需求、提出“互联网+”项目,其实就是为了“骗投资”。

 

宗庆后:不能把互联网神化

 

“40后”宗庆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警惕:“我认为不能把互联网神化,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互联网解决的。最近有人提出互联网中医看病。要把脉,又要看你舌头,当然互联网看你舌头也可能做得到,但不是所有的事它都可以做。你说机器把人都替代了,那人干什么呢?”

 

深耕传统制造的他以自身企业为例,如今从经销商下订单开始,到生产、调度、采购、质量控制、质量追溯,一直到财务结算,全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完成,一方面实实在在节省了劳动力,“人家都说我们这么大规模的企业,财务人员那么少”;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财务数据的准确率,“到了日子以后,电脑一算马上就出来了,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最近又尝试了智能化生产线,他表示,“互联网对我们实体制造业提高管理水平跟知识水平,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不过在他看来,大量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前提是,需要国内企业提升软硬件制造、装备水平,这对当前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硬件公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我们做机器人,有些关键部件都是国外的,自己没有研发能力。从硬件到软件,都应该有更多的国产能力,这是我们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应该去提升的。”

 

马化腾:提供好“水电服务”

 

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未来制造业拥抱“互联网+”的主体,应该是传统企业本身,而非互联网企业,因为后者提供的是“基础设施服务”,就像提供水、电那样。“当然,这个市场上,提供的水、电的也不只我们一家,还有很多家,我们当然希望做得更好,提供更多服务。”

 

虽然前期确实由互联网主导,这是因为很多传统行业还没意识到这个好处,但随着越来越多传统企业IT部门、企业领导人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新的方案正在出现,很多案例是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他相信“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将创造巨大的创新机会,“所以我们还是做好我们的定位,就是提供水电的服务”。

 

杨元庆:不与时俱进,就会持续下降

 

杨元庆认为,互联网在改变着一切,不仅仅是因为互联网诞生了很多新兴行业,也因为它颠覆了一些行业。传统行业加上互联网,用互联网作为手段来改变每个行业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让它们更贴近客户、更加高效。他举例说:“过去我们的服务人员做得好、做得不好,上级领导来给他评分,是10分、8分还是9分。现在完全改变了,全都是用户在评分,服务人员上门维修也好、接电话也好,用户给他的反馈,在网上实时就能够获得。所以,现在一个员工的好坏不是由上级领导来评价的,而是由用户来评价的。

 

他介绍,联想正在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变成“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首先就要更加精准地预测需求,平衡供需。“过去大家觉得联想是一个做PC的企业,但是大家也看到这个行业在下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从过去的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下一步应该发展到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智能互联网新时代。所以,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的话,我们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约束,下降趋势就会持续。”实际上联想正在改变战略,从PC发展到了互联网设备,不仅仅是PC需要计算的功能,手机也是这样的工具,再到未来,范围就更广了,智能音箱、智能电视,包括VR、AR,这样一下就把我们的领域拓宽了。”

 

当然,仅仅设备本身没有用,必须联着云、联着服务,否则就没有价值。所以联想的“互联网+”战略,大概是一个硬件制造到数据化,最后到智能个性化的发展思路。

 

周其仁:先要做得通,再把它说通

 

“中国再也不是对任何新东西直摇头了,而是一个对任何新东西非常敏感、非常感兴趣的国家了。但是缺点也是有的,这些概念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真正的落地,这才是关键。”周其仁教授认为,目前大家讨论“互联网+”,不仅是在概念上,更应该落到地上。

 

“天下的事情,首先要做得通,再把它说通。在没有做通之前先说通,我觉得挺难的。当然,这样的天才也是有的,一个事还没有影,他已经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多数事情是,还是要等做通了以后,再把它说通。”

 

周其仁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管什么新的浪潮来,都要扎扎实实先把它做通。在他看来,创新最后的推动力是谁?其实就是用户、消费者,“大家喜新厌旧啊,来个东西就喜欢,你不创新你就会落后,它就来自于有这么一个源泉——消费者有这个倾向,你满足倾向,你这个事业就发展了,创新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他举了一个例子:电发明已经200年了,到现在还有1/7的人用不上电。“我们这波互联网,将来能不能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这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行为,取决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我们跟各个具体的问题结合的能力。所以我的看法,包括这一波巨大的冲击,还是要在实践当中去看,一边做、一边说,这是真正的创新落地值得关注的一面。”他指出,中国企业拥抱“互联网+”,首先需要降低各类企业创新的门槛,这才是关键。

究竟谁是中心?

 

对于未来的畅想,也引发了关于“互联网+”到底是该以谁为中心来推进的问题——究竟是技术、产品,还是消费者、企业家?

 

对此,周其仁坚信应该以企业家为中心。企业家要去猜测消费者潜在的需求,有可能猜对、有可能猜错;要猜测技术的应用,技术选项有可能选对,有可能选错,“猜对了,你就发达了。”所以,经济发展要给企业家自主选择,社会应该给企业家信息,让他们自由选择,市场就是这么一场游戏。

 

杨元庆认为,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以前,我们与用户的连接只有两次机会:销售和维修,但这远远不够。”现在互联网帮助企业知道自己的用户画像,可以实时在线解决用户的问题,企业的需求也从“销售产品”,转变到了“经营客户的需求”。

 

马化腾的判断则是,这个问题还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到底是来自互联网的新生代会胜出,还是传统企业转型之后成为胜利者?我正在思考,现在两个流派的声音都有,暂无胜负。”

 

据悉,本次峰会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腾讯公司共同主办,以“赋能新结构 连接新动能”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的2000多位政企学界人士参会。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是圆桌对话的受邀嘉宾,不过因故未能出席。


(本文首发于上观,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栏目主编:刘璐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internetobserver@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