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周日品“区" | 上海市中心哪些地标剧场,成为观众热捧的话剧“大本营”
分享至:
 (14)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7-04-16 06:32
摘要:“上海大戏院”的原址此前不是“上海电影院”吗?静安戏剧谷难道是专门看戏的一座“谷”?这不,本周让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带大家品品上海市中心的地标剧场,看看有着110年历史的中国话剧在上海有哪些观众们的“大本营”。

4月初,位于复兴中路上的上海大戏院重新对外开放。开放后的大戏院不仅重拾了70多年前建成伊始的剧场功能,还迎来了戏剧大师曹禺的经典作品《原野》作为开幕大戏,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著名导演何念指导。

 

让本土戏剧迷兴奋的是,一年一度的静安戏剧谷5月将再次开启。最高仅380元、最高补贴达200元的票价,来自国内外的18部戏剧精品,以及遍布美琪大戏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商城剧院等上海地标剧场的观演地,使爱看戏的上海市民又有了新期待。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外,有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广场”。  舒抒 摄

 

不过,也有人发问,“上海大戏院”的原址此前不是“上海电影院”吗?不太看戏的人更是感到疑惑,静安戏剧谷难道是一专门看戏的一座“谷”?这不,本周让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带大家品品上海市中心的地标剧场,看看有着110年历史的中国话剧在上海有哪些观众们的“大本营”。


修旧如旧却总有新意

 

上海大戏院位于复兴中路1186号(近陕西南路),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继艺术剧院、D6空间、戏剧沙龙、1933空中剧院、1933微剧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之后的又一剧场空间。剧场的东南角是上海文化广场,东北角有国泰电影院,沿着有百年历史的复兴路一路穿梭,曾经惊艳过时光的上海大戏院,这一次重生却克服了不少困难。

经过两年多的修缮,上海大戏院重展新颜。  来源:上海大戏院

建筑修缮是难点中的难点。大戏院的建筑修缮工程此次由徐房集团负责,徐房建筑事业公司副总经理刘勇告诉记者,施工难点之一是大戏院建筑距离居民区非常近,因此既要考虑施工效率,又要想尽办法不去扰民。另一难点则是如何将建筑的外立面控制在原有范围之内。一面临近马路、一面紧贴民居的剧场不能长高、长胖,只能在空间内部做文章,如不断调整设备位置,用好剧场每一寸空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螺狮壳里做道场”。

 

上海大戏院建成之初本就是剧院,之后因经营问题改建成了电影院,戏院楼上还开过餐厅、台球馆。此次修缮,不仅要完全恢复戏院的文化设施功能,考虑当今的消防安全标准,还必须尊重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因此徐房方面专门找到厂家复制了一批当年同尺寸、同样式的建筑材料,力求在建筑质感上回归初衷。

 

事实上,虽然名唤“大戏院”,上海大戏院实际却只有300个座位,只能归类为中小剧场。小剧场单场收益少,运营成本却与中型甚至大型剧场无异,但眼下在上海,这样的中小型剧场却在持续生长。

 

前身为金城大戏院的黄浦剧场始建于1933年。去年11月,历经7个月的装修改建,黄浦剧场以“影院+戏院”的形态展露新颜。其中,二楼中剧场常设观众席495座,平日可作为电影院使用。一楼小剧场则是上海滩颇为稀缺的“黑匣子”剧场,小小的四方形空间中,四面环绕、360度“无死角”的座位可根据演出形式任意变换,可容纳330至500名观众,因而经常举办儿童剧、钢琴音乐会等“小而美”的演出。

 

2016年1月,美琪大戏院经五年半整修,重新开放。  来源:新民晚报

修旧如旧,是大部分老牌剧场在更新时遵循的最基本原则。这一点,在美琪大戏院身上尤为明显。美琪大戏院始建于1941年,由我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海派特色,在老上海心目中更是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2016年4月,经过五年半的整修,美琪大戏院以《商鞅》这出中国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作为开幕大戏,重新向世人开放。负责修缮工作的建筑师章明则透露,为了让这座昔日的“亚洲第一戏院”保留复古特色,修缮团队找到多位戏院老职工记录口述历史,在细节上尽可能做到原样复制。如大门上“美琪大戏院”五个红字都按照原比例复原,大门前的花岗岩被恢复成戏院初建时的石材风格。“最关键的是,大戏院周围的街道一直保持原来的宽度,戏院的‘气’与‘魂’都得到了保留。”


“黄牛爷叔”变得文绉绉

 

当然,建筑再有特色,吸引人们前往剧场的,始终是戏。

新光影艺苑位于宁波路广西北路口。  舒抒 摄

在南京路步行街北侧,背靠上海市中心最繁华的区域,有一座常年制造“惊吓”和“恐慌”的剧场,这就是新光小剧场。年轻人称呼它为新光悬疑剧场,因为这里常年上演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剧作,如《谋杀启示》、《捕鼠器》等等;老一代上海人口中,这里则是亲切的新光影艺苑,是上世纪80、90年代上海人谈恋爱最爱去的影院之一。

 

别小看这个名字里自带“小”字的剧场,因为聚焦特定剧种,新光小剧场已经积累了不少“死忠粉”。不久前,记者挑了个天气晴好的工作日来到剧场,晚上7时不到,距离当晚的《谋杀启示》开演还有半个多小时,剧场门口已经聚集了十几名观众,底楼的售票窗口则排起了七八人的小队伍。记者询问窗口售票人员,被告知当晚演出还有少量余票。但记者却记得,开演前一周,格瓦拉、大麦等售票网站都标注着当晚门票均已售罄。

 

同在现场排队购票的剧迷小吴向记者传授经验:原来,剧场每晚都有现场票发售,排队人少时还可请工作人员帮忙选位,150元和280元两个价位的票一般都有库存。“这种每晚都演的戏不用愁没票的,倒是票务公司,老是搞饥饿营销,我差点以为没票就不来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演前,观众在剧场外留影。  舒抒 摄

在上海话剧迷的头号“根据地”,位于安福路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记者遇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前几日晚,记者吃饱晚饭在安福路闲荡,7时左右溜达至话剧艺术中心附近时,原本昏暗幽静的小马路立刻变得热闹起来,还闪闪发亮。当晚,由张先衡、宋忆宁、许承先三位资深艺术家主演的原创话剧《家客》即将上演,记者路过剧场门口时,突然有四五个上海爷叔同时开口:“票子有伐?”

《家客》演员谢幕,前排左起依次为许承先、宋忆宁、张先衡。  舒抒 摄

这十余个仿佛相互“复制黏贴”的“黄牛”都是操着上海话的爷叔,每个人像约好了似的都穿着深色套头衫配深色夹克,看到行人上前就问,“票子有伐”、“票子卖伐”。开演前10分钟,仍有观众在现场售票窗口排队购票,此时排在队尾的记者被一个“黄牛爷叔”拉住,他捏着手中面值380元的门票神叨叨地重复了两遍“300块拿走,要伐要伐”,显然是着急把手中的门票脱手。

 

不过,记者定睛一看,票面上印着个位数排数的小号座,倒是个好位置。见记者有兴趣,旁边另一个已经做完当天“生意”,表情颇为惬意的“黄牛爷叔”立即帮腔,“这个位子很好的,你就买了吧。”意图卖票给记者的这位“黄牛”则一个劲地向记者保证,“你进门再把钱给我,放心我们这里老做生意的,没人卖假票的。”

夜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散场时。  舒抒 摄

但安福路的“牛叔”还不是最“勤奋”的。在上海文化广场,工作日下午3时不到,回收门票的“黄牛”就已经就位,守候在复兴中路的广场入口,见到行人就时不时悠悠来一句——“票子有伐”,“票子要伐”,眼下百老汇殿堂级原版音乐剧《魔法坏女巫》(Wicked)正在文化广场上演,记者在票务网站搜索了一番,5月14日演出结束前,580元以下的门票已基本售罄。

 

而那一晚买了黄牛票,坐在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前排正中欣赏完全剧的记者不得不感叹,演出市场都是相似的,不论是演唱会还是话剧,最好的票果然都在“牛叔”们手里……


剧场感动了你,也请你呵护它

 

记者采访时发现,如今沪上的话剧迷们早已经不只是某一出剧目或某一个演员的“粉丝”。事实上,不少人都是某个剧场的“迷弟迷妹”。在上海各大戏剧演出场馆中,上海文化广场、话剧艺术中心可谓是资深戏剧迷们的最爱,位于徐家汇美罗城5楼的“上剧场”则是年轻人中的人气翘楚。

黄浦剧场。  舒抒 摄

黄浦剧场二楼。  蒋迪雯 摄

在上海南站附近工作的杨女士已有十余年“剧龄”。以前喜欢看大戏、明星戏的她,现在更偏爱侦探剧、都市剧和经典莎剧。最近她刚在话剧艺术中心的戏剧沙龙观看过德国“尖锐快转喜剧” 《丑人》,这部只有4位演员的小剧场演出讲述了主人公“丑人”莱特在整容后生活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发现世界上原来有一种烦恼叫做“我长得太好看了怎么办”……杨女士说,小剧场话剧总能给人一种角色瞬间转移的沉重感,这种感觉吸引着她不断去“解锁”小剧场的新演出。

 

专业剧场的观众素质和良好气氛,也是吸引杨女士这样资深剧迷的关键。在某知名家具品牌工作的王先生说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剧目,话剧艺术中心的《无人生还》毫无疑问排在首位。“看完吓得我直哆嗦,演员演得太好了,很会吓唬人,整场演出气氛非常恐怖,加上音乐烘托,观众完全身临其境。”在王先生看来,话剧艺术中心的设施相较年岁更大的星光剧场要好些,观众也更加专业,“该笑的时候笑,该鼓掌的时候鼓掌,不合时宜的反应很少,也能和演员形成互动。”

 

专业观众的基数不断增长,部分观众观演时的小毛病也随之被放大。在陆家嘴工作的马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上个月去话剧艺术中心的D6空间观赏了演员文章主演的单人剧《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大部分观众的表现都很专业,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喜欢悄悄拿出手机拍照。此外,不按时进场、持续大声评论等现象也令人反感,但都是个例。

上剧场位于美罗城5楼,是上海目前唯一坐落于商场内的剧场。  来源:新华网

相较单体的专业剧院,目前沪上唯一坐落于商场内的美罗城“上剧场”面对的观众群更加繁杂。“上剧场”由著名戏剧艺术家赖声川亲自操刀设计,作为赖声川表演工作坊剧团在大陆演出的主场,可容纳700余名观众。在克服了消防、商场改建、业态让位、投资方意向调整等多重困难后,2015年底“上剧场”正式登陆美罗城,在这家原址为“徐汇剧院”的商业体内向上海观众呈现最原汁原味的赖声川作品。

 

在上剧场观看过《暗恋桃花源》、《圆环物语》、《爸爸的时光机》、《冬之旅》、《水中之书》等剧目的“老徐汇”吴小姐告诉记者,上剧场硬件设施非常新,下沉式舞台犹如360度“无死角”,观演体验非常优秀。但由于“上剧场”规定中途离场的观众回来时不可立即进场,需等候工作人员领位,有时会有不理解的观众强行进场影响他人。此外,吴小姐遇到过最“奇葩”的观演行为是有观众在演员演出时嗑瓜子,“全场安静时一声清脆的瓜子声响彻天际,怎么说都太不合时宜了。”

上剧场内部。  来源:新华网

 

吴小姐现在最期待的是6月底将在“上剧场”上演的《宝岛一村》,根据电视制作人王伟忠成长故事改编的台湾眷村故事。2011年 《宝岛一村》在上海首演时,吴小姐就是坐在东方艺术中心内观演的观众之一。问她为何时隔多年仍对这出已经看过的剧目如此期待,吴小姐说,话剧的现场感,演员真实的投入,哪怕是被观众察觉到的小失误,都使得每一场演出变得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而这就是剧场最感动人心的地方。

 

想要真正融入一座城市,与其用力改变自己,不如走进这座城市的剧场,看看周围的人,品品别人的人生。

题图来源:上海文化广场 内文图: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