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地球小孩,都来读读天气这本书吧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学文 2017-04-14 21:25
摘要:既是科学的门外汉又是写作的门外汉,作者黄卫却有着想让全国2亿多孩子看到这套书的野心。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不仅是一套充满艺术气息和人文情怀的气象科普读物,更是一套能够提升和拓展孩子们的审美与想象力的绘本读物。

音乐、绘画、诗词等等,各种涉及天气的艺术人文知识穿插其中,启发孩子从多个角度体会自然的美。

既是科学的门外汉又是写作的门外汉,作者黄卫却有着想让全国2亿多孩子看到这套书的野心。

 


 

上观新闻:《地球小孩的天气书》在刚刚过去的世界气象日上首发,气象系统不少领导为这套“小人书”站台,这是为什么?

黄卫:我想这更多说明了大家对原创科普作品,尤其是原创儿童科普作品的鼓励。

过去十年,童书市场是整个图书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但大家也都看到了,其中大部分是引进版,原创的很少。

上观新闻:您从事的是与大数据相关的咨询工作,是什么契机让您创作了这套书?

黄卫:去年4月,上海气象学会委托我们了解公众对气象知识的需求,我们就在网上跟踪一些关键词的搜索情况。

比如去年8月3号,网上针对台风妮妲的搜索还只有700多条,到了8月5日,这个数字就达到了8万多。

可见,气象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大家是很关心的。

但是,调查中的另一组数据让我泄气。我们查了从1998年到2015年的所有气象类科普读物的销售排名,发现前十位中,除了《十万个为什么:地理与气象》外,其余9本全是引进版。

我的父母一辈子从事气象工作,我父亲曾一个人负责气象系统内部刊物的采编与发行,我从小是在上海气象局的大院里长大的,看到这样的数据让我很不服气。

那一刻,我决定放下手头工作,做一本和气象有关的书。

上观新闻:我能够理解您的这种心情,但毕竟您之前从事的工作与气象无关,您如何填补知识结构上的空白?

黄卫:恶补。我看了整整一年的气象方面的书,不是通俗读本,而是学术专著和过往各种版本的气象科普书籍,总共有四五十本。

我很感谢出版社对我这样一个新作者的信任。和编辑第一次见面时,我只能给出三张思维导图,但谈了两小时后,编辑就决定立项了。

而且,出版社还很认同我的“野心”,我希望这套书能进入所有中小学的图书馆,能让全国的孩子们都能看到。

上观新闻:这真的是很大的“野心”。

黄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2015年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

我发现,能触发孩子们兴趣的中国原创气象科普读物少之又少,更不用说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绘本了。

正是这种空白,激发了我的野心。

上观新闻:这套绘本是如何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

黄卫:全套6册,从第一册《天气说》,到风、雨、雷、电、雾霾、寒暑各分册,共融入了170个知识点。

每一册的内容,又是按照天气现象是什么样的、由这样的天气现象引发怎样的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逻辑来安排的。

安全知识是书的一个重点内容。国家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在为书所作的序言中说:这是生存的智慧,是小朋友现在要学的。一位爸爸也对我说,你的书是教孩子保命的。

比如,在讲雷电的这一册里,我们列了很多动作,对的打勾、错的打叉,让小朋友们印象深刻。很多大人可能也不知道,以为在空旷处遇到打雷时应该蹲下抱头,其实这是错的。

另外,科学知识是知识,文史知识也是知识。我们根据每一册的气象主题,引入了汉字演变过程,汉字的变化折射出从古至今人们对气象的认知的变化。

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天气现象的中国神话传说、古代发明、古诗农谚、科技进展,让中国智慧在气象这一维度中尽显魅力。

尤其是科技进展方面,世界上第一只测风的鸟———公元前132年张衡造出的“相风铜乌”,比欧洲的“风信鸽”早了1000多年;1805年才制定的国际通用的风级划分,则在我国唐代李淳风的《观象玩占》里就有记载。

上观新闻:艺术性又是如何体现的?

黄卫:全书共400多幅插画,全部是由画家沈利以水彩、水墨的形式手绘而成的。实际上,这400多幅画的背后,另有400多幅未被采用的画。

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连气象仪器都是画出来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创作科普绘本和一般的艺术创作,有很大不同,受的限制非常多。比如画彩虹,彩虹分多种,形状、色彩都不一样,画家要严格按照真实情况来画,而不是寥寥数笔就可以交代的。

再比如,为了表现雾的三个等级,我们以东方明珠电视塔为参照物,画出电视塔在能见度不足1000米、500米和200米的迷雾中的景象。

尤其是为了画32座城市的“风玫瑰”,画家将每座城市的“风玫瑰”拆成三个层次来画,有工笔地画风向线条,有写意地晕染,最后在电脑里合成,32个城市的“风玫瑰”,画家其实画了32×3张图。

除了科学性、艺术性,我们还努力让绘本变得更有趣味性。

全书共设计了12个记录型和操作型的小实验,这些小实验绝大部分都可以用家中的日常用品来完成,简单直观,让孩子们在动手中理解气象原理,并鼓励他们做出尝试。

每个实验都可以通过扫描页面上方二维码观看视频。

上观新闻:除了专业画家的画,我们看到书中还有非专业小画家的作品。

黄卫:是的,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小朋友关于气象的绘画作品,从300多幅应征作品中选了6幅,放进书里。

这些作品带给我很多感动。来自云南勐腊的小朋友画了干涸龟裂的土地,地面是拱起来的,没有亲身体验,是画不出来的。

城里的孩子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小朋友画了雪花收集器,有的画怎么利用闪电发电,还有个孩子画了戴着口罩飞到地球上的天使,让人感慨。

我在书中引入了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小生物体———纳诺比的视角,这个小东西会出现在每一个画面的不同角落,它既是孩子阅读时的陪伴者,借此我也想提醒陪读的成年人,人类和纳诺比一样,都寄居在地球上,没什么好自大的。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

黄卫 著

沈利 绘

上海译文出版社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