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研究肺癌40余年,廖美琳送给肺癌患者的三句话
分享至:
 (12)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陈俊珺 2017-03-24 11:31
摘要:不要乱、不要怕、不要太把自己当病人。

上海市胸科医院首席专家、我国肺部肿瘤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之一廖美琳研究肺癌已有四十多年了,她是我国肺癌治疗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上世纪70年代,治疗肿瘤的方法很有限,廖美琳有时只能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鼓励患者。“那时候我的心情常常很低落,因为有的病人在我这里看了没多久,就再也不出现了。”

 

如今,83岁的廖美琳依然坚持为病人看病,她说:“现在我们治疗肺癌再也不是一筹莫展了,多了许多有用的武器。”

 

在昨天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发起、阿斯利康中国支持的“肺凡力量”肺癌患者教育活动上,廖美琳对肺癌患者和家属提出了如下三个建议:

 

一是不要乱。

 

“家里一旦有人得了肺癌,家属往往比患者本人还紧张,到处打听关于治疗的信息,而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又是五花八门,误区很多”。廖美琳坦言,四处打听到的杂乱信息往往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

 

比如有的病人根本不适合吃靶向药,但听说某位朋友吃了这种药有用,就一定要求医生开。其实,靶向药物只适合于体内存在相关基因阳性的患者,一定要先做基因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那吃了才会起效,否则非但没有好处,还会有害。

 

也有患者恰恰相反,一听说要用靶向药,就担心这是晚期患者吃的药,一旦耐药了就无药可医。其实,耐药并不可怕,医生有很多处理方法,而且靶向药物也在不断更新,耐药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二是不要怕

 

“现在治疗肺癌的武器有很多,手术、化疗、靶向治疗,还有免疫治疗等。只要合理使用这些武器,规范化治疗,癌症也是一种慢性病”。廖美琳说,即使到了晚期也不要绝望,过去大家都认为肺癌患者大多存活时间不长,但现在抗癌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患者并不鲜见。

 

“我建议大家,就像看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看待肿瘤。从战术上要重视,心理上要藐视,千万不要害怕,害怕就是对肿瘤投降。”廖美琳认为,对医生来说,也要学会让病人宽心,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三是不要太把自己当病人。

 

很多肿瘤病人得病后,就觉得自己被全社会抛弃了,自己是别人眼中的异类。这种心态对康复很不利。

 

有的家庭对病人尤其是康复期的病人会过分关注,这看似是在照顾病人,其实会让病人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还有的病人盲目进补,天天吃各种杂乱的补品,这都是过分紧张的表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许莺  题图来源:上海市胸科医院首席专家廖美琳在“肺凡力量”患者教育活动上发言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